西方學界唾棄華生,台灣學界如何對待江宜樺?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人民在2014九合一大選中對國民黨投下不信任票以後,行政院長江宜樺於12月1日率領行政院閣員總辭。江宜樺辭職後是否回台大政治系任教則備受關注。一方面,由台大政治系畢業生所號召的「反對江宜樺先生回台大政治學系任教」的連署活動,短短兩天即有超過16,000人連署,表達對這位施政失敗、令民主蒙羞的教授可能回鍋台大政治系執教鞭感到憂心;一方面,也有中研院學者指出,這樣的活動雖然本意可能良善,本質仍是希望干涉大學的自治與自主而伸出了另一隻手。

江教授的學術造詣的確不容抹殺;而江院長任內各種反民主、專制、違背自己過去學術論述與基本人權的施政卻也真實存在。面對如此爭議,學術界與公民應該如何思考自身的行為與責任呢?

十分有趣且恰巧的是,美國上個月底也發生了在學術界中被大肆討論的新聞:DNA之父James Watson華生拍賣諾貝爾獎牌。在此次佳士得的拍賣中,86歲的華生成為首位在世時就將獎牌拍賣的的諾貝爾獲獎者。

華生為甚麼要拍賣這象徵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獎牌呢?他在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中解釋三個理由:1. 需要錢;2. 希望能捐贈研究經費給大學;3. 他不希望再被學術界選擇忽視與認為「非人類」。

2007年以來,華生就因為「黑人智力較白人低下」等種族與性別歧視言論,遭到自己領導近40年的冷泉港研究院(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所解雇,失去多間公司董事會的職位;而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主席也稱:「他是令人失望的最差示範,以令人作嘔與難過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傑出的學術生涯。」

即使再三的道歉與認錯,華生仍然被學界所唾棄,他藉由此次拍賣,象徵最深切的道歉,希望重回公眾社會。

江前教授與江前院長在各方面與華生極為相似:華生言論上傷害基本人權,江前院長透過政治權力傷害青年學子的身體、台灣的民主與人權;華生的學術造詣極高,受到諾貝爾獎的肯定,而江前教授則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政治思想學者。

面對華生無視科學論據並對基本人權的言論侵害,西方學界的回應是一致唾棄,即便華生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獲得者。而台灣的江院長下台卻是為了單一政黨的選舉失利負責,並非對三月份在太陽花學運中的人權與民主暴力、洪仲丘案的顢頇、頂新毒油案的迴護對大眾道歉。

對於江院長,台大政治系自然有超越「學術造詣」考量的社會責任,接受江前院長回鍋所傳遞出的訊息,就是學術並非服膺於真理與人類的價值的探尋;另一方面,社會各界也應當在江前院長對台灣社會做出最深切的道歉與懺悔之前,基於人權與民主的價值唾棄他。

大學的自治與自主有其目的,但此目的絕非服務於侵害人權與民主的獨裁暴力;接納或縱容獨裁暴力,則是民主與人權的退步。拒絕江宜樺,是民主社會中堅持人性的公民基本責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