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論壇
Published on 想想論壇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

首頁 >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前該思量的幾件事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前該思量的幾件事

教育文化 [1]
Kao Hao-chi [2]

依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條定義,「學科」指一般科目及專業科目,「領域」指一般科目8大領域及專業科目15群;新課綱總綱誤植為「領域/群科/學程/科目」不但疊床架屋,過度劃分也造成高中職必須適用不同的課程架構、畢業學分數,有考慮到一校多制的困擾嗎[1]?領域課綱分別由國教院、技職司規劃[2],以致高中職課程未能整合,誰教轉銜問題是國家政策的事,分流差異是必然現象[3],真是如此嗎?

[3]

高中職畢業差10學分 課程規範不盡相同

依總綱規定,高職、綜高要160學分畢業,普高只要150學分,理由是高職可修習學分數比普高多,怕學生高三不選課[4]?選不選課依各校選課規定,不是畢業學分可以考量的;普高可修習學分數從現行198學分降為180學分,高職從184~192學分降為180學分卻有困難?況且彈性節數其實可另計學分,高職有必要分開設計?綜高與普高可修習學分數相同,畢業學分卻不同?單科高中必修科目要102學分及格,可部定48學分及校訂最低45學分合計有102學分?

以部定一般科目為例,普高、綜高有「地球科學」,高職沒有;「科技領域」普高必修,高職、綜高選修。課程規劃方面,普高有免修學分規定,高職、綜高沒有;普高、綜高有課程諮詢教師,高職沒有[5]。相較日本不會因為學校的性質與類型而有所分別,包括畢業學分數(相當於148學分)、課程架構一致,一般科目學分數完全相同(但保有修習彈性),「資訊」列共同必修等。

就日本部定科目開設彈性來看,一般科目學分數(標準単位数)得酌予增減,但不得少於2學分;專業科目則由學校自行設定開設科目及學分數,以2~4學分為原則。相較台灣開設彈性不一[6],制度分歧複雜,難保不會造成系統整合及學校管理上的阻礙;普高整合若有困難,是不是至少高職、綜高、單科高中的架構可以一致?現行每週上課節數,高職34(33)~35節、綜高可達30~35節,比起日本以30節為標準,新課綱統一35節的彈性在哪?

課程缺乏橫向統整 不利學習歷程發展

總綱雖訂有「共同核心課程」,卻宣示大於實質作用,未整合高中職學習內容,欠缺學科、領域、學分數的統整。

一、降低轉銜問題、減少課程劃分(學科的統整):綜高在無審定課本及有替代課綱情形下,另訂課綱已無實際需要;數學課綱應界定高中職10、11年級共同內容,以整合一份為原則;高職外語群專業科目區分為初階、中階、高階,如「英文閱讀與寫作練習」宜統整為英文閱讀、英文寫作,分科過細有違課程組織原則。

二、為因應學習歷程需要,應加強普高部定選修與大學學群 [4]、高職專業科目的橫向連繫(領域的統整):如「藝術領域」與「設計群、藝術群、藝才班 [5]」,「綜合活動領域」與「家政群、餐旅群」,「科技領域」與工業類群。

三、避免學習過於零碎,部定科目規劃應符合「每一科目每學期2~4學分」(學分數的統整):普高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僅1學分,應改為2學分。以物理為例,高職1~2或4~6學分、普高2學分,宜統整為物理A(高中職適用)2學分、物理B(工職適用)2學分;高職原適用1~2學分者,可修習領域課程。[7]

另外,總綱與普高自然課綱必修科目學分數有落差[8],宜將總綱每科改為2學分,「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改列部定選修,以滿足「跨領域/科目專題」等修習規定。建議「探究與實作」與「專題實作」統一名稱,「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或「探索體驗」(職涯試探)改為「跨領域/學科、專題實作、職業試探/準備」,以配合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用詞。

綜高問題裝聾作啞 高職「有綱無本」難解

綜高根本問題,從綜高課程中心第20 [6]、25 [7]期電子報可窺知一二,可惜即使辦理綜高學校數銳減,仍不見任何改革作為。以日本綜高(総合学科)為例,專業科目至少開設相當於50學分以上,以選修代替分流,課程採領域、系列設計;台灣則有明顯的學程分野及開設學分數限制(每一學程至少60學分)。綜高必須擺脫「像誰而非是誰」的迷思,要求專門(職業)學程兩年內達到高職水準,已悖離制度設計的初衷。[9]

高職現行部定專業科目15群計97科,已有部分群無審定課本,新課綱更高達255科(含技能領域157科),若無具體配套,「有綱無本」只會更嚴重。比起「出資聘人完成著作」,教育部優良教材評選獎勵要點 [8]能填補部定教科書缺口[10]?建議教科書送審書稿不須美工完稿,美工另由專業團隊設計;資料更新及內容勘誤原則以附加方式(如夾頁)處理,避免經常改版;以「出資」編輯教科書及集中印刷、配送,降低有綱無本風險。[11]

高職新課綱問題多 「職能基準」有解方

因應106年3月行政院發布《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 [9]》,與普高「素養導向」學習重點接軌,高職新課綱應導入「職能基準」概念,以修正沿用現行課綱格式所衍生的問題。

所謂職能基準,為完成特定職業(或職類)工作任務,所需具備的能力組合(知識、技能、態度),可作「基礎技術能力」評估工具,避免高職課程發展處於不穩定狀態。職能基準表 [10]中的「行為指標」,用以評估是否成功完成工作任務的標準,能具體描述在何種任務情境下,有哪些應有的行為或產出;相較新課綱只重學習內容,發展「行為指標」(學習表現)有助於「有綱無本」評量基準的確立。[12]

為導正高職教學正常化,部定科目大幅增加實習課程,將大多數校訂基礎設備提升為部定設備,卻缺乏對職能的深度論述以及人力需求評估,譬如食品群生物技術實習、食品檢驗分析實習等課程,與高職主要職缺有何相關[13]?日本為因應高職(専門学科)學生數銳減的趨勢,在專業科目上採取精簡、整併與統整的策略(曾明山、李懿芳,2014);反觀台灣101~105學年度職業科學生數遞減是普通科的三倍,卻反其道而行。[14]

設計群科中心102年發現色彩原理、基本設計等審定課本,內容有若干錯誤或超出高職生學習範圍,可見現行課綱對教科書編、審規範不夠明確。此外,日本專業科目各領域(教科)分野清楚、互不重疊;台灣以「群」劃分,專業科目卻多有重複、缺乏統整(如設計群與藝術群、機械群與動力機械群)。另實施要點應以通則處理,包括稀有類科課程實施、設備規劃原則等。[15]

最後,2學分是每個科目在課綱的基本單位,國語文、英語文保障24學分,生命教育1學分改2學分還要課發會投票決議?用投票解決「捍衛價值的人」看似完勝,著實缺少「尊重」少數的折衷與雅量[16]。原來「一個都不能少」指的是主科時數,這就是新課綱想要傳達的價值理念?新課綱是拔尖扶弱還是「削弱」,再多的飾詞 [11],終究難以撐起新課綱該有的大格局。

 

備註:

[1] 依教育部統計處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不含夜間部),105學年度同時設置普通科(含體育班)、職業科或綜高者,計148校(29.2%)。

[2] 國教院有十二年國教課發會 [12],技職司則散見於高職15群科中心 [13],缺少一個大平台;網路論壇與國發會平台公共討論機制顯有落差,採實名制,過程不投票、不回應、不提供草案修正內容、未整合分區意見。

[3] 「不同學制之間的轉銜問題,由國家教育政策處理,不是數學課程綱要能夠服務的範圍。而且,既然學制已經讓10年級學生分流到不同的學制,卻要求數學領域的課程在10年級達到一致,應該不符合分流設計的理念。」取自普高數學課綱草案分區公聽會意見回應表 [14],頁19。

[4] 取自課發會暨總綱研修小組全代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15],頁11。因應高職新增「技能領域」壓縮到校訂空間,故減少彈性節數、增加可修習學分數,致使高中職可修習學分數、彈性節數不一致。(高職彈性6~12節,普高、綜高彈性12~18節)

[5] 其他像是部定必修開課數限制、校訂科目不得重複開設相同課程、每一科目每學期2~4學分、專題與跨領域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等規定不一,部分內容與實施要點重複。

[6] 以部定專業科目為例,相對於綜高,高職幾乎沒有開設彈性可言,建議增加「部定選修」取代「技能領域」,進行課程精選,以解決開設彈性不足、規劃學分數過高的問題。部定必修15~30學分,以基礎技術能力為主;部定選修15~30學分,以銜接大學課程及進階技能為主。

[7] 依總綱及特教課程實施規範 [16],社會、自然、藝術等領域必須提供統整(概論)型領域課程,宜整併高職法律與生活、環境科學概論,可領域課綱並未規劃統整型領域課程。(統整型、探究實作型兩者課程性質有別)

[8] 普高自然領域必修部分,總綱每科4學分(無領域課程),自然課綱每科2學分(外加領域課程),科目學分數規劃顯有出入,且領域課程不應出現「領域」以外名稱。(如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

[9] 依綜高課程中心105年成果報告 [17],100所綜高學校中有24校申請停辦,其中105年停辦12校。建議學制方面,綜高學程改制「綜合科」,專業科目至少45~60學分,以職群(類)設計,每一職群(類)以20~30學分為原則;升學方面,調整四技申請入學名額,外加或內含5~10%招收綜高生。(專業科目至少修畢25學分)

[10] 新課綱科目數取自技術型高中教科書開發及審查議題小組第1次會議紀錄 [18],頁5;優良教材評選98~102年度分別由南投高商、民雄農工、白河商工、崇實高工等校承辦,缺乏專責單位。

[11] 教科書審定客製化建議:視高職群科中心實際需求,得限定申請人數;坊間有適用教材(不含審定用書、雜誌、參考書等),經群科中心依聯合薦選程序(含議價)公告者,視同審定。

[12] 比較高職歷次課程修訂,從89年41~57學分、現行15~30學分到新課綱45~60學分,顯見部定專業科目變動之大。高職學習表現分為知識(K)、技能(S)及態度(A),可參照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職場共通職能 [19]及專業職能 [20]發展,並依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定「領域職類 [21]」作為課程劃分的基礎。

[13] 「高職要回到基本功,就是你不需要學得那麼多,也不需要學得那麼雜,……有些高科技的內容,甚至根本不需要著墨太深。」「高職階段的目的是培養基本功,並不需要太多最新的設備,也不必處處要跟產業界看齊,那是不可能也不切實際。」取自教育與人才培育-技職教育的過去、轉型與未來發展-下 [22]。

[14] 曾明山、李懿芳(2014),日本專門高校現況與發展課題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5(3),頁71;近5年高級中等學校規模及其學生結構消長趨勢 [23],教育統計簡訊第67號。

[15] 為提升教科書審定品質,實質審查得委託高職群科中心辦理;稀有類科彈性開設部定專業科目,僅設計群有規定。實習科目設備基準只需規範最低配置數量標準,同類課程配置應相同,可與一般教室共用者不重複配置;以一科一設備 [24]不符合「設備整合」精神。

[16] 影評人超級歪在《社會議題系列:滿滿的,大平權 2.0版 / 婚姻平權與Nussbaum [25]》這樣說:「你可以不同意同性婚姻的價值,但你必須誓死捍衛同性有結婚的權利。」相對的,你可以不同意副科的價值,但你必須捍衛副科平等存在課綱的權利。


Source URL: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249

Links
[1]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tags/policy/54
[2]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author/5568
[3]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522/37228538/
[4] https://udn.com/news/story/6913/2396520?from=udn-hotnews_ch1012
[5] http://sencir.spc.ntnu.edu.tw/_other/GoWeb/include/file/5-1.pdf
[6] http://163.23.175.9/ePaper/201506/Untitled_1.htm
[7] http://163.23.175.9/ePaper/201511/Untitled_2.htm
[8]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49702&KeyWordHL=
[9] http://ws.moe.edu.tw/001/Upload/5/relfile/6462/52785/c6cbb050-5cd4-4eb4-9ab1-01ec97418e33.pdf
[10] https://icap.wda.gov.tw/File/datum/103007001.pdf
[11] https://www.facebook.com/NAER330/posts/1083294758362078
[12] http://www.naer.edu.tw/files/11-1000-639.php
[13] http://vs.tchcvs.tc.edu.tw/page_08_2.asp
[14]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7/pta_10148_4827036_02807.pdf
[15]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1/pta_10703_6972041_59041.pdf
[16] http://sencir.spc.ntnu.edu.tw/_other/GoWeb/include/file/1-1.pdf
[17] http://comp.hhsh.chc.edu.tw/Result/105%E5%B9%B4%E6%88%90%E6%9E%9C%E5%A0%B1%E5%91%8A.pdf
[18] http://depart.moe.edu.tw/ED7600/News.aspx?n=7C495A6623099B5F&sms=E07C163C2E527FD7
[19] https://ucan.moe.edu.tw/commsearch/search.aspx
[20] https://ucan.moe.edu.tw/search/search.aspx
[21] https://icap.wda.gov.tw/Knowledge/knowledge_introduction.aspx
[22] http://www.ic975.com/Main/Rundown.php?id=23539
[23] 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E8%BF%915%E5%B9%B4%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5%AD%B8%E6%A0%A1%E8%A6%8F%E6%A8%A1%E5%8F%8A%E5%85%B6%E5%AD%B8%E7%94%9F%E7%B5%90%E6%A7%8B%E6%B6%88%E9%95%B7%E8%B6%A8%E5%8B%A2.pdf
[24] http://mgc.ntvs.ntpc.edu.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45:1070622&catid=1:latest-news&Itemid=214
[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nUCfSTZ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