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那些女孩唱歌】以音樂確立人權的聲音──妮娜.西蒙

友善列印版本

妮娜.西蒙(Nina Simone, 1933-2003)這位一生從事黑人人權運動不遺餘力的天后級歌手,或許沒想到在她過世15年後,會與Bon Jovi、The Cars、Dire Straits、The Moody Blues以及 Sister Rosetta Tharpe並列2018的搖滾名人堂入選名單。雖說頒獎典禮上,西蒙的哥哥表示她應該會開心,但卻也有許多評論家認為,曾拒絕自己的音樂被貼上「爵士」這個標籤、也不希望音樂由白人來專屬定義的妮娜.西蒙,或許不見得會特別雀躍;她曾經說:「爵士是一個用來定義黑人的白人名詞。我的音樂是黑人古典樂。」在她心目中,如何確立黑人本身應有的傳統、翻轉目前主流社會白人霸權中的文化位階,才是最重要的事。

Ain't Got No, I Got Life - Nina Simone

本名Eunice Kathleen Waymon的妮娜.西蒙出生於南卡羅萊納州的Tryon鎮一個家有八個孩子的大家庭中;從小,她便跟著媽媽在教會唱詩歌,受到了聲樂家Marian Anderson的賞識,年紀很小就開始一位名為Muriel Mazzanovich的鋼琴家學習古典鋼琴,每天紮實苦練長達八小時,並顯現出卓越的演奏天份。十歲時,她在鎮上舉辦公開演奏會,此時西蒙的父母一反當時種族順位的慣例(非白人者,一律都坐在後排位置),往前坐到了前排的位置,而且拒絕換位到後面,由此可見西蒙對種族平等的概念、以及後來的努力,都和父母的身教大大有關。而她童年時期少有時間結交黑人同儕朋友、又經常出入白人區學鋼琴,也奠定了她深刻感受到黑白種族隔離的眼光。

Nina Simone “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

十七歲時,西蒙先進入紐約市知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Julliard School),在那裡度過一個夏天,師事Carl Friedberg,作為申請位於費城、同樣著名的蔻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的準備;此時她的父母也已為此事,舉家遷往費城,為她可望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鋼琴演奏家的夢想做準備。然而,因為她的膚色與外表,到面試時,她卻被拒絕了,出於失望,她決定再也不申請這所學校,同時私下師事學院教授Vladimir Sokoloff繼續深造,並靠著擔任伴奏歌手、教鋼琴等維生。

1954年時,她為了補貼家用,前往亞特蘭大市的Midtown Bar & Grill擔任歌手,結果在這熱鬧的酒館裡,西蒙的聲名迅速遠播,這位兼具歌喉與高超琴藝的年輕女子,能輕鬆邊彈邊唱出蓋希文、柯爾.波特等時下最受歡迎的所有曲目,並以令人讚嘆的技巧,將這些流行的歌曲幻化出融合爵士、藍調、古典樂等多重樂風的全新聆聽感受。她那充滿磁性的嗓音,情感豐沛的吶喊,伴隨看似即興實則精巧細密的琮琮鋼琴樂音,為所有聆聽者的生命都注入了奮起的力量。妮娜.西蒙的歌唱才華就此被燃醒,順勢踏上演藝之路,1958年一時興起,和朋友聚會時錄下了蓋希文作曲的"I Loves You, Porgy" ,更為她帶來告示牌排行榜前二十名的榮譽,同年隨即在Bethlehem唱片旗下發行了處女專輯《Little Girl Blue》;然而她卻用三千美金把這張專輯的權利賣掉,因此未曾獲得經濟上的好處,但畢竟妮娜.西蒙的知名度已經打開,1961 年,她與曾經擔任紐約刑警的白人 Andrew Stroud 結婚後,由先生擔任她的經紀人,成立工作室、雇用十多名工作人員,非常有技巧且成功地把西蒙推向世界,在娛樂界大獲成功、不僅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進入國際舞台,也讓西蒙成為第一位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演奏會的黑人女性,相對於小酒館的嘈雜混亂,卡內基廳正襟危坐、心無旁騖的聽眾,為西蒙帶來了她最期盼的音樂尊嚴:聽眾對表演者的全然欣賞與尊重。

妮娜.西蒙一直認為自己是藝術家,而且是古典音樂藝術家。因此,她也不喜歡爵士這個詞,認為是白人強加在黑人音樂頭上的說法,她把自己的音樂稱為是「黑人古典音樂(black classic music)」,後來,歷經丈夫對她的才華幾近壓榨的暴量行程、甚至家暴行為等,她在受到箝制與恐懼、但又擔心自己的演藝事業脫離丈夫後會無法經營下去的矛盾之中,精神變得愈來愈不穩定、愈來愈焦躁易怒。

Nina Simone: Mississippi Goddam

就在這個時候,以1963 年的美國南方發生的兩起3K黨白人恐怖行動為契機,黑人民權運動益發風起雲湧,也點燃了妮娜.西蒙內心的革命之火。這一年,秉持白人優越主義的3K黨不僅接連攻擊手無寸鐵的黑人百姓,還暗殺黑人運動的重要人物,西蒙因此寫下她的第一首黑人政治歌曲:”Mississippi Goddam”(1964),自此積極介入黑人民權運動,在公開場合以音樂高歌黑人主權;而西蒙本身也因為積極參與這些運動,吶喊出內心積壓已久的束縛與桎梏,讓她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感受到為黑人同胞爭取人權與自由的真實存在。此時,她已從卡內基廳那個在白人娛樂圈中、展現異稟天賦的爵士靈魂女歌手,轉為一個真正擁有自我主張的「黑人女性」。

Nina Simone: Go To Hell (Live, 1968 at The Bitter End in NYC)

儘管政治活動可能會影響西蒙的演藝生涯,但她始終無畏表明政治立場,唱片公司不願錄製她那些充滿政治意味的歌曲,”Mississippi Goddam”也曾發生過被折斷撤回的事件。而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68)與麥爾坎·X(Malcolm X, 1925-65)這兩名黑人運動領袖也在1965 與 68 年被刺殺,因此激起更大的反彈,妮娜.西蒙在1968年4月7日舉辦了偉斯伯理音樂節(Westbury Music Fair)獻給於4月4日被刺殺的金恩博士,其中她難過得歌唱到嘶啞失聲。其他如"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 (1967)、"Backlash Blues"(1968), "Ain't Got No, I Got Life"(1968),和"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 (1970),都是她著名的黑人運動歌曲。根據訪談,她認為那是她生命最有活力的幾年,因為她被需要、且能為她的種族歌唱。

1971年,西蒙因為與經紀人、唱片商的不合,稅務方面的不清,以及從事種族運動帶來的種種爭議,離開了美國,後來在1978年回國時因逃稅而被逮捕了一陣子(她曾在越戰時拒絕繳稅了幾年),但西蒙依然沒有被流行樂界遺忘,她的著名單曲”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在1980年代的英國,成為香奈兒五號香水人所週知的廣告曲。

Nina Simone - 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

西蒙曾承認自己的作風傲慢、疏離,也有著某些程度的權威性格,因而獲得了「靈魂教母」(High Priestess of Soul)的稱號;她那充滿磁性和靈魂的歌聲,極具療瘉效果,伴隨著輕盈靈活的鋼琴樂音,不知撫慰了多少受傷的心靈,給予許多人們奮發再起的力量。

Netflix在2015年拍攝了一部關於西蒙的紀錄片《妮娜.西蒙:女伶的靈魂》(What Happened, Miss Simone?),獲得2016艾美獎的最佳紀錄片,以及2015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除了是西蒙的傳記電影外,也簡述了20世紀下半黑人運動的歷史;的確,妮娜.西蒙的一生,便是一個黑人女性面對生命掙扎、理解自身力量、奮起求生的過程;或許她本人不在乎是否入主搖滾名人堂,但她對音樂、以及20世紀人權的貢獻,絕對是有目共睹。

Nina Simone - Sinnerman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