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和台灣在慰安婦議題上和解?

友善列印版本

近日日本在慰安婦議題上和韓國達成和解,日本向韓國道歉,並且同意撥出10億日圓設立基金會補償受害者。但對台灣未有同等表現,甚至連談都不想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有人認為,這是日本規避二戰責任,「死性不改」的表示,問題是日本已經承認招募女性擔任慰安婦的錯誤行為,不然也不用和韓國道歉。同時,日本從來未否認在台灣有招募慰安婦的行為。而只承認在南韓強徵女性,不承認在台灣或其他地區強徵並不會減少日本的戰爭醜惡形象。因此這一說似乎不能成立。

第二個常見的理由是日本要規避賠償責任。但是從日本此次和韓國達成的協議來看,日本沒有用別的名義來規避所給付金錢是「賠償」的行為,且韓方要求10億日圓,台灣所須賠償的慰安婦就人數上來看不會多於韓國,且10億日圓對日本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就算加上台灣也不會是多大的負擔,因此擔心巨額賠款因而規避賠償責任也不能成立。

第三個理由是台灣媚日親日,因此在這方面不會努力爭取,而韓國則反是。不過在馬政府執政的八年,對釣魚台問題的強硬不下於北京當局,高調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更是共見共聞,說馬媚日親日是沒有人會同意的。

那麼,問題到底是什麼?

首先可能是日本要用這次對二戰責任的道歉和賠償逐漸擺脫二戰包袱,韓國是獨立國家,和韓國達成協議不會有什麼國際法上的爭議。但台灣是政治實體,至少日本官方未承認中華民國或台灣是國家,在日常貿易、人員來往和領事事務上將台灣視為事實上的國家無妨,但要和這次一樣由外相正式代表首相和對方外交部長正式舉行高峰會議並發表聯合聲明,目前就台日關係的既有框架上來看還是做不到的事。當然未來不是沒有可能突破,但至少日本目前若和以韓國一樣的談判形式來和台灣進行,勢必招致中國的強烈抗議,台灣又不可能提出任何回饋讓日本覺得值得擔負和中關係產生的新麻煩。

但若降級或採秘密會談,則台灣的待遇明顯地是劣於韓國,屆時日本也要考慮台灣未必願意接受;到時道歉賠償換不來問題的解決,還要新增外交糾紛,擱置就是一個最可能的選項了。有國民黨要角認為日本是等新政府上台才會談,事實上新政府上台後,台灣的這種國際身分也不會驟然改變,問題還是一樣存在。

其次就是日本有選邊的味道。中國在2013年公佈東海防空識別區時,馬政府首先配合中方通報飛航計畫的作為,完全站在日本政策的對立面,日本不會沒有記憶。相形之下美日韓在亞洲的安全利益和協作上還是一體的。現在日本和韓國道歉,實際上在二戰期間沒有南北韓之分,整個朝鮮半島都是日本的殖民地,不會只從南方強徵慰安婦北方不徵,但是明顯地,東京只向首爾道歉,政治姿態是非常明顯的。這種同盟為重的態度可能也是朴槿惠當局願意在賠償上大幅讓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是日韓在安全上出現了新的合作態勢。1月6日,北韓宣布試爆氫彈,當然可能性還待查證,但對朝鮮半島的局勢投下一個影響安全的重大變數是無庸置疑的。類此事件,首爾方面恐怕早有情報;所以朴當局判斷此時需要強化和日本的安全合作,格外不能讓平壤當局覺得韓美日同盟不夠強固,甚至有漏洞或是嫌隙,因此讓慰安婦問題儘快解決是上策。而且這是稽延多年的歷史問題,這時能得到解決,當然是韓日關係鞏固的最鮮明表徵,也是朴總統的歷史定位。

50年前的1965年,朴正熙簽訂了韓日條約,恢復了韓日邦交,被認為是二戰後大韓民國除韓戰外的最重大歷史轉折點之一,今天朴槿惠完成慰安婦問題的終極和解,對於韓國首位女性大統領的她,除了克紹箕裘外,更有另一層重要的意義。日本方面選擇在此一時間和韓國達成和解,除了滿足了韓國領袖對國民、對歷史的交代外,更有在安全和歷史定位上的需求,這種外交手腕,自然會反應到爾後的日韓關係的合作與默契上,譬如未來在TPP架構下,日韓都同樣面對美國農產品的自由貿易壓力,兩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這些都不是日本在與台灣在此一問題上談判時所能夠得到的,因此談判多艱自在意料中。即使5月20日以後台灣新總統上台,恐怕也不能對這一問題的迅速解決,抱太過樂觀的期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