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實踐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王鐘銘

台灣綠色酷兒協會秘書長、綠黨黨員、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理事、台灣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執行委員,以街頭運動和政治參與兩個路徑投入環境、性別、人權等社會議題。

楊長鎮

1980年代起擔任國會助理、服務黨政工作,但身在黨政心在街頭,是資深「街友」,關切之社運事務以「認同」為主題。

林彥

本文作者是台大政治系學生,試圖在理論與現實間找到方法解釋一切荒誕不真的現象。對於時事有「不談不痛快」的壞毛病,說不明白的只好寫了。

侯腦

我是侯腦,女性主義者,痛恨父權社會的宰制。大一那年奉社會之感召,而走入人群,常在社運場合流淚。突破自我盲點後,開始在不同以往的愛情裡尋求完整,卻在五度空間裡迷失自我。目前擔任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坊之社團好朋友。

徐世榮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曾蕙逸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東海、南海爭端,日韓以及日俄之間領土爭端等議題,希望日後建構一套學理和實務兼具,處理國際爭端的東方思考體系。

張智程

作者為旅日學者,研究興趣橫跨勞動法和國際政治,立志成為征服日本列島溫泉露天風呂的業餘專門家。作為偏好政治力學的「H型人間」,對包括從勞資關係到國際關係的「power balance」都很有興趣。

林惺嶽

本文作者是台灣美術大師,有衛護台灣美術教父之稱,作品獲多家美術館典藏。

Grey

本文作者目前是研究生,願意擁抱黑白二元之外的各種可能,也願意相信人的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