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背後的溫柔力量-一位藥師的自白

口罩背後的溫柔力量-一位藥師的自白

在疫情初期,藥師每日睜眼所見,便是一箱箱的口罩、響不停的電話、及一串串藥袋紙。除了面對平時來領藥的病人,更要面對焦急等口罩的民眾們...

COVID-19在去年肆虐全球,臺灣,也無法獨善其身。農曆年前,我國出現了第一例案例。那天,剛好是我在藥局放年假前的最後幾個上班日。

看到新聞後,我在藥局櫃台前貼了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的公告,之後便放假去了。過年期間疫情加劇,搶物資、搶口罩的問題也越演越烈;開工之後,每天詢問口罩、酒精的民眾比領藥的病人還多,電視上也不停報導防疫物資大缺貨的相關新聞。

很快的,政府宣布實名制口罩政策,每人每周可持健保卡到健保藥局買兩片醫療口罩。看到這則消息的當下,我十分錯愕。事前我完全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只知道下週開始,我將增加一項賣口罩的業務。

當下我腦中閃過許多疑問,比如口罩系統如何使用?如何包裝?賣口罩收取的費用該怎麼處理?破損瑕疵該怎麼辦?這些實際層面的行政對案沒有人告訴我。當時的我,一方面感覺忐忑,另一方面又好奇事情會如何發展。

直至今日回頭想起,對於當時從政策頒布到實施的效率還是快到令人難以置信。舉凡統合資料庫、配送口罩、架設新的雲端系統、到學習讀卡操作、制定民眾Q&A、參考SOP、可能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都馬上火速處理,若是換成其他國家來做,我猜想可能是需要個好幾週的,比如刷健保卡付銅板這個簡單的動作背後,其實隱藏許多人沒日沒夜的加班與奔波。

除了政府部門外,民間也快速的發行與健保系統資料庫幾近同步的即時口罩庫存地圖。只要想到各個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們,為了抗疫而團結、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盡各自最大力量一起幫臺灣度過難關,就會感到體內有一股暖流竄過。每當我感到疲憊的時候,也是因為這份感動,和想為自己長大的故鄉做些什麼的使命感不斷地支持著我。

當然,偶爾還是會有無力的時候。每天看著裝口罩的箱子滿了又空,空了又滿、隨著生產量能增加,口罩單位從數包變數箱、今天該賣的口罩還來不及分裝完,郵差又推著一車明天的配給走來、每日準時出現領口罩和領藥的兩條人龍、電腦螢幕上不斷跳出的醫師處方、響不停的電話、以及藥袋機印出的一串串藥袋像被拉過頭的捲筒衛生紙……當時的種種,都讓我像走在看不見盡頭的隧道中。唯一的出路是繼續往前走,並且相信會有走出隧道的一刻。

不過,這些身體上的勞累都不算什麼,欠缺良知的人心才是最讓人心灰意冷的。有些民眾嘴巴上說無近期國外旅遊史,系統卻顯示該名對象幾日前從中國入境;我也曾遇過事後清點銅板時,看到遊樂場代幣喬裝十元硬幣的付款(為了省時,我都請民眾將金額直接投入透明塑膠杯中)。

這些聽起來有點令人失望,但好在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十分貼心溫暖。很多民眾在領口罩時,說了好多遍「謝謝、辛苦了」。偶爾,也有熱心餵食和請我喝四季春加波霸的民眾。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們幫忙分裝口罩減輕我的負擔,在我快撐不住時幫我打氣。

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偉大。真要說起來,我應該算是很有個性的藥師。面對態度太超過的民眾,也會被我毫不留情的教育。硬是要代領超過一份或是領藥想順便領口罩的,我會請他們詢問站在口罩隊伍的民眾是否同意讓他們插隊,若徵求到每個人的同意,我便沒有意見。

為了不花太多時間找零增加感染風險,我也會請民眾自備零錢。「買口罩就像搭公車;公車司機不會找零,藥師也不會」是當時貼在藥局門上的公告。當被質疑不夠共體時艱時,我會說,「如果我能共體時艱賣口罩,你就能共體時艱帶零錢。」也因為不希望民眾為了排隊買口罩,而本末倒置的產生群聚感染,我會走到藥局外,要求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倘若是沒有做好間隔,我就暫停販賣。

回首那段時光,雖然有許多無力的時刻,但讓我看到更多的,是臺灣人的溫柔。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能以藥師的身分,為防疫盡一份力。我從其中獲得的感動,也讓我以身為臺灣人感到無比光榮。防疫之路還有一段要走,願這個國家繼續展現更多的團結和同理心,帶領我們深愛的土地一起走出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