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有效防虐兒:借鏡加拿大的主動防禦網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峻,虐兒事件卻又頻傳,身為人母的我都不忍細讀相關新聞,台灣歷代政府政策不夠到位,難辭其咎。想到在加拿大生產過程中,初為人母的自己得到相當大的幫助,可以提供台灣社會參考,儘快幫助需要的家庭。

台灣全民健保的醫療體制和加拿大有共通性,人口也差不多,地方衛生單位的建制可以說相當成熟,但為何做不到更細緻的主動防護網來保護幼兒?筆者認為「全民共識」有待加強,政府不夠主動積極建立有效的通報機制是其次。

「預防」是關鍵:生產前、中、後都有相關人員『主動』提供幫助給新手媽媽

產前上課掃盲。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筆者從第一次產檢,診所就會通報相當於台灣衛生所的地區醫療單位(CLSC)。筆者在生產前一個月就收到通知,讓我們選擇一個時段去上產前課程,產前課程一共三節課,內容涵蓋生產方式的選擇、各種生產方式過程介紹、如何哺乳、產後如何照顧新生兒、父母情緒管理等。為新手父母提供所需的一切資訊以及相關單位聯繫方式。

產後醫院培訓。生產後約三天,在醫院時,有一天護士拿來一本手冊,與筆者以及伴侶坐下來讀,內容是『防止父母搖晃嬰兒』,護士非常詳盡的介紹搖晃嬰兒的重要後果,如何防止父母因為情緒失控而搖晃嬰兒,並和我們一起討論面對幼兒哭鬧該採取什麼行動?分辨嬰兒的需求(不外乎餓了、冷了、熱了、生病了),如果真的受不了小孩哭鬧應該怎麼做?例如:深呼吸、把小孩暫時安置在安全的地方或交給另一個人照顧,自己出去走幾分鐘、泡澡等等情緒管理的方法。最後護士將這本手冊留在病房,交代筆者再花時間詳閱,填寫裡面的問卷,確保都讀了,也懂了,然後要求雙親簽名,送回護士站。筆者對於護士如此認真對待「防止虐兒」的方式印象超級深刻,絕不是走過場式的塞資料給妳,而是真的確保你都有了解這件事對寶寶真的很重要。

產後到府協助。出院後隔天,地區衛生所派了一位資深護士來到家裡,仔細檢查寶寶的健康狀況,詢問是否有哺乳,哺乳有沒有什麼問題,寶寶便便的顏色,尿布換幾次,媽媽的飲食等等。最後量體重,檢查寶寶睡覺的地方,確保寶寶在家裡各方面都安全無虞。因為筆者生雙胞胎,又是第一胎,加上沒有親友一起住,地區衛生所幫我們申請了一位助手,由一個慈善基金會支付給她薪酬,每星期來一、兩次,持續一個月,協助我們打掃家裡、幫忙帶一下寶寶、做飯等等,完全免費。這些幫助對新手媽媽太重要了!有了這些幫助,媽媽才不會情緒崩潰導致虐兒或產後憂鬱。

虐童事件大多都是出於新手父母的無知,第一線醫療單位、政府出手干預刻不容緩。特別是社會上較弱勢的族群家庭、年輕媽媽,第一線的診所醫師護士、衛生所應該可以更積極介入提供幫助,從知道懷孕開始就要教育,不是等到寶寶生出來了,不知道如何護理,受不了哭鬧了才來打,已經來不及了。

幫助保護寶寶、幫助父母,加拿大(魁北克)政府的主動防禦網做得很細緻,以台灣醫療體系的成熟度,基層護理、社工人員的專業能力也很不錯,如果政府能夠儘快把這些點串起來,讓衛生所、醫院、診所、社工組織共同參與,應該可以很快得到很好的成效。希望盡快看到政府推動積極措施,防止下一個虐童事件再發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