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會議破局,無人得利

友善列印版本

雖然不中聽,但不得不說民進黨真是一個很奇怪的政黨,兩個太陽曬得黨內一遍天乾物燥,火燭一不小心,就會火燒全屋。果不其然,召開國是會議明明是黨中央接二連三的決議與宣示,但蔡英文此議一出,立刻燒得全黨火苗四竄,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逼得蔡英文只好順著主席,用停建核四把國是會議卡住。這齣戲也許還會延燒幾天,但基本上結局已定,那就是,回到原點,朝野繼續混。

當然,我們無從證實蘇蔡是否以內鬥的思考出發,但我們既不必以小人之心度之,也不必把政治人物當聖人。內鬥有時還是必要之惡,它往往是政治人物或團隊判斷形勢的訓練過程。但蘇蔡兩人過猶不及,蔡一直不把內部勢力整合當一回事,懷有那種水到渠成黃袍加身的情結;蘇又剛好相反,對外不當一回事,以為國民黨爛夠了自己就倒,只要在黨內擠第一個,下次人家就會叫他上去。

最不可取的是,為了選邊護主,不惜犧牲議題本身的中立性,硬要以議題為標籤。例如這次就分成「國是會議派」與「停建核四派」,有人主張先開國是會議再來討論停建核四,也有人要先停建核四再來開國是會議,大家各憑不爛之舌,凡事都可以扯成「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哲學問題。這幾乎已是民進黨文化的一部分,多少時日以來,「公投派」、「罷馬派」、「扁案派」、「憲法派」、「國旗派」等等,不都是如此?這些原本都是需要徹底討論的中性議題,卻變成挺誰與不挺誰的標籤。

國是會議的本質本來就不屬常態政治,反對者故意無視現狀,以簡單的理論來掩飾藍綠複雜的政治算計。擁馬者不敢提的是,馬總統民意基礎已消失殆盡,問題已不再是表面上他是否有能力推動政務,他當然能;問題是他的「能」是建立在我國憲政的「不能」之上。馬總統固然權力運用已爐火純青,黨員再怎麼不滿,也能輕易以黨領政,任何法案只要他願意,無人可擋。但藍營忘記馬總統已無能力判斷那些他洋洋得意的法案,是否對我國政經的衝擊已到了動搖國本的地步?只知傲慢地認為就算民意只剩一趴,他還是能控制國會絕對多數的民選總統,無需自廢武功,尋求國是會議背書。

而綠營反對者輕易地以憲政的角度來反對召開國是會議,詮釋堪稱正確,但他們故意不提我國目前的代議制已陷入完全卡死的狀態。他們像一群不顧現實情境的政治學者,例如前立委郭正亮,洋洋灑灑臚列五大國是會議的本質,來數落蔡英文此時提出的不當。但如果我們誠實地拿開那些掉書袋的理論,一個核心的反對理由是,他們普遍認為國是會議是在幫馬總統的困境解套,而幫馬總統解套就是在害民進黨,所以偏執地認為應該抗爭到底,讓馬政府寸步難行,因為只有國民黨爛到底,2016才能一舉殲滅。先不管「藍消綠長」是否是不變的鐵律,但若從公民的角度來看,一個爛到底的執政黨對我國有什麼好處?

就算以綠營本位來思考,若國是會議能幫馬總統重新定位治理方向,並給予有共識的政策適當的支持,何嘗不是為自己樹立忠誠反對黨的形象?退一步想,如果馬總統敢開國是會議,他就一定要在某些議題上做出交換,而有交換就有得失,綠營不會全輸,那又何嘗不是多一層防止馬總統下任前暴衝的保障?再退一步想,如果馬總統在國是會議裡虛晃一招,一步也不肯讓,那不是讓國人更看清馬政府爛到底的事實嗎?

這國家已被馬總統治理到不是一般典型的亂邦,而一個非典的蔡英文,提出一個非典的國是會議,我們其實是可以期望得到些成果的。但很可惜,馬總統的自尊,綠營的算計,一切又回到原點,只好繼續吵。但身為一個公民,眼看國家已混亂至此,卻還要忍受這些政客玩零和遊戲,實在不得不以公民之眼,告訴這些政客我們看到什麼。我們不怕選邉,我們只怕政客把我們當瞎子。

關鍵字: 國是會議核四反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