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語有無「輕銀」一詞說起

為了因應每年年底全國語文競賽,每到八月底九月初,各地區各級學校便紛紛舉辦演講朗讀比賽選拔選手。個人因為曾經忝為許多國小客語老師的老師(擔任2001年教育部舉辦的唯一一次母語支援人員甄試委員及培訓講師),每每成了指導老師們「客語用詞」的諮詢對象。

最近被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現代生活常用的鋁箔包、鋁箔紙的「鋁」,客語究竟該怎麼說?大家眾口一詞「阿嚕米」(日語的外來語),不論客家、閩南都那麼說,沒有第二種說法,我忽然想起數十年前未有結論的往事。

【書摘】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

作者:陳景容

出版日期:2016年9月1

出版者:允晨文化

http://www.asianculture.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592

5. 卡門

陳景容

法國藝術家沙龍獨立沙龍會員,是臺灣少數同時專精濕壁畫、馬賽克嵌畫、油畫、水彩、素描、版畫等多種媒材的藝術家,更是最早引進繪畫正統修復觀念的專家。其作品屢獲大獎,如:中國畫會金爵獎、吳三連文藝獎、文建會文馨獎,以及法國藝術家沙龍銀牌獎、銅牌獎、榮譽獎;並獲頒法國秋季和獨立沙龍永久會員、台北市榮譽市民、師大傑出校友。2008年又獲中國北京「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特邀入選獎。作品種類十分多元,畫面多呈現低彩度的濃郁色調,風格細膩、寧靜,卻又能展現超現實的意境,可說是台灣超現實主義的先驅。近年因喜好古典音樂,創作了許多以音樂為主題的作品。

【山農說書】我那薄有聲名的醫師房東

沒搭過Uber,平日也少搭計程車,所以對Uber營運模式爭議毫無概念,是否危及傳統計程車業也談不出道理;但運輸工具的變易,卻不禁憶及計程車全面風行之前,三輪車作為人民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

據悉,台北市作為首善之都,在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後,原有的三輪車就全面汰換,計程車穿梭市區成了新的景觀。然而遠在嘉南平原的草地城市,依舊是腳踏三輪車天下,直到我1975年夏搬到北台,距我家步行不到30公尺的三輪車駐足站仍紋風不動。搭三輪車不似計程車覆以鐵殼子體觸不到外頭的空氣風味,且三輪車夫猶如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小子,風馳電掣的神速對稚童滿有吸引力。但這祇是一般的公共三輪車,仕紳豪族的專屬三輪車又是另番風景。

兒時住嘉義仍屬無殼蝸牛,輾轉流離數處最後落居處是五六戶共用一個水龍頭、廁所的小公社,頗似小津安二郎電影《長屋紳士錄》場景,我們的房東叫翁大有。我記得祇見過他一兩回,就是標準的有錢醫師樣貌──仕紳氣質、談笑風生。平日收房租是由他專屬的三輪車夫代勞,每當三輪車夫來收租,我都認真端詳那輛客製化的豪華三輪車,潔淨、氣派、寬敞,那可是彼時的雙B,甚至是勞斯萊斯等級的交通工具,我當然一次也沒敢上去坐。其實要談的也不是三輪車,因為當時嘉義祇有翁大有、劉堂坤(涉及謝夏命案,前此已述及)等少數名醫才有之,它是權貴的符碼象徵。

【欣潔想想】年金改革,請聽青年的聲音

近日來年金改革議題沸沸揚揚的展開,每週四舉行的「年金改革委員會」至上週為止已正式邁入第12次,也就是已度過了三個月的討論,這三個月來,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除了直播頻道之外,各種政論節目最喜歡邀請代表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李來希和不同的代表分別進行辯論,火花四濺,好不熱鬧。

然而,9月3號的「反污名,要尊嚴」軍公教大遊行,主辦單位號稱有25萬人上街,然而,從這場遊行當中可以觀察得出來,年輕人佔遊行人口的極少數,難道軍公教都沒有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嗎?當然不是。

新加坡是兹卡;台灣是登革模範

自新加坡8月27日宣布有本土兹卡(zika)病例,接著第二天就宣布有41人,每天都宣布再找出十幾到幾十名病人,四天後的8月31日就破百而有115病例中,其中57為病例是外國籍,最多的是中國23位、印度15位、孟加拉10位、馬來西亞6位,印尼緬甸及台灣各一位。很快地查出外國籍的病人,提醒這些鄰近國家要防範。

再三天的9月3日就增加100人到215病例,以後的增加趨勢稍減,再三天(9月6日)達275人,每天增加變成單位數(不到10人),9月7日及8日分別是283及292人(請看參考資料)。在電視上及網站上看到不少消息,想很多人可能忽略,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WHO) ,稱讚新加坡對兹卡疫情的措施,是各國的模範(role model)。

台灣總統的禁足代價

南韓總統朴槿惠參加G20峰會前夕,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同參加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辦的「東方經濟論壇」,期間在她與普丁的雙邊峰會中,意外收到普丁當面致贈的大禮,也就是朴槿惠父親、南韓前總統朴正熙生前最後的墨寶,這則國際新聞的插曲,卻無意中顯露台灣的悲哀。

在中國打壓下,台灣的國際地位始終存在實質性與合法性的差距,一方面護照獲得多國實質承認暢行世界無阻,但是在另一方面,各國囿於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承認台灣為國家,除了少數影響力微薄的邦交國之外,台灣歷屆總統幾乎面臨禁足台灣的窘境,1995年李登輝的康乃爾大學之行,旋即引發中國在隔年發動台海危機報復;2006年陳水扁的迷航外交震驚國人,馬英九則小心謹慎地在中國畫下的紅線下出訪邦交國,蔡英文總統上任之日,也是困守台灣開始之時,在兩岸冷凍的現況下,任內要有任何突破也是困難重重。

總統禁足台灣有比無法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更加嚴重的後果,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往來,除了正式締約等外交關係之外,還有非正式的人際關係,台灣上至總統、下至中央官員,面對越來越孤立的國際地位,使得台灣與各國之間只剩下冰冷的正式關係,一旦抽離人際的因素,台灣在國際政治間越來越以非人格性的物件方式存在,長久以往,台灣遲早會面對更為冰冷的國際現實。

從史料看「黨庫通國庫」的歷史

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在8月31日正式掛牌開張,首日就接獲兩件檢舉,9月5日又通過檢舉獎勵辦法,檢舉獎金最高為該不當黨產價值的1%,最高1億元。國民黨家大業大,是全球最有錢的政黨,想必已經有許多人磨刀霍霍要來賺這高額獎金了。

這次的不當黨產委員會的委員組成特別找了歷史學者,就是因為知道國民黨的黨產問題不但盤根錯節,許多更是年代久遠,如何找到這些佐證的資料,就非得仰賴歷史學者不可。筆者也想從歷史檔案中找尋不當黨產的蛛絲馬跡,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追討行列。

國民黨不當黨產問題由來已久,外界的抨擊也非始於近日,早在這之前,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就已指出「國庫通黨庫」的問題了,例如雷震所主持的《自由中國》半月刊就有大量的批評,如今看起來,句句真知灼見,無怪乎蔣介石眼中容不下雷震,非得親自下令將雷震打入大牢不可,茲舉數例如下:

「縣市黨部的經費,由縣市政府在『人民團體補助費』及種種名目項下撥給,已為人盡皆知的『秘密』」(48.5.1社論)

【書摘】每個孩子都是問題兒童:孩子像個孩子,才是最棒的!

每個孩子都是問題兒童

作者:中川李枝子

譯者:許婷婷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編按:本文為「每個孩子都是問題兒童」書摘,小標為編輯所加)

我們給孩子最大的讚美通常不會是「像個孩子的孩子」對吧?一般都會說「好孩子」「聰明的孩子」,或是「聽話的孩子」。

中川李枝子

中川李枝子,1935年9月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畢業於東京都立高等保育員學院。1962年出版了處女作《不不園》,這部被稱為「給兒童文學界帶來了革命性震驚」的作品為她帶來了巨大聲譽,獲得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等多項大獎。主要作品有繪本「古利和古拉」系列、《天空顏色的種子》《第YI場雪》《六只小狐狸》,童話《粉紅色的長頸鹿》《回家的艾露達》,以及理論作品《我與繪本》《書•兒童•繪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