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份補給】消失的首都天空——橫田空域

友善列印版本

每天都有非常多台灣人,搭飛機前往羽田與成田機場,尤其是松山飛羽田的航線,幾乎是班班客滿,畢竟離市區近,交通方便省時,不過你知道嗎?為何飛機要降落羽田之前,都得要繞一大圈,飛越房總半島與東京灣,才能降落呢?

那是因為關東地區的空域,有很大一部分,並非日本的,更精確的說,這一大片空域並非日本管轄,而是屬於美國的空域,這片廣闊的空域,被稱之為「橫田空域」。大家一定很難想像,自己國家的首都,頭頂上的空域,居然不屬於自家,而是得要看別人臉色,然而「橫田空域」就是如此的存在。

當然「橫田空域」算是歷史留下來的問題,故事得從二次大戰談起。1922年,大日本帝國陸軍在立川修建立川飛行場,到了1940年,由於軍事需要,所以在立川西邊的福生市,興建立川飛行場的附屬基地「多摩陸軍飛行場」,專司新型戰鬥機的研發與測試飛行之用,許多日本陸軍知名的戰鬥機,例如二式戰鬥機鍾馗(KI-44)、三式戰鬥機飛燕(KI61)等,都是出自此地。

1942年駐防多摩陸軍飛行場的飛行實驗部隊擴編,改為「陸軍航空審查部」,除了研發新型戰鬥機之外,包括德軍的BF-109等輸入機,以及美軍的P-40E、P-51C、英軍的颶風式戰鬥機等擄獲機,都送來這邊進行分析研究。1944年二戰末期時,為了首都空防,多摩飛行場臨時編成的福生飛行隊,與盟軍空襲機隊作戰。

1945年日本戰敗,同年9月4日美軍接管日軍所有的基地,結果赫然發現除了立川飛行場之外,在西側居然多了個美軍所不知道的飛行場,因此美軍便將這個飛行場命名為「橫田飛行場(或是橫田基地)」了。

橫田飛行場成為美軍基地之後,由於爆發韓戰,為了軍事需求,美軍便開始擴建,讓B29轟炸機能夠起降。之後又因越戰的關係持續擴張,還將周邊的土地納入,連國鐵八高線跟國道16號,都因此向外移,最後形成面積達七平方公里,大約是150座東京巨蛋的大型基地。

目前橫田基地擁有長3,350公尺的跑道一條,進駐單位為駐日美軍司令部、第五航空軍司令部、美國空軍第374空運聯隊司令部等。至於過去曾駐防橫田的戰鬥部隊,則在1971年移往沖繩嘉手納基地,目前只剩下運輸機部隊,偶而會有美軍的航空包機,起降橫田基地。

由於橫田基地是美軍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是美軍的中樞所在,因此橫田基地有其無可取代性,歷代美國總統訪問日本東京,空軍一號均降落在橫田基地,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當時成田機場因跑道出現裂縫,暫時關場之際,所有的飛機都只能轉將他處,只有美國的國籍航空得以改降橫田基地。

雖然自2012年開始,日本的航空自衛隊將原本駐防在府中基地的航空總隊司令部、航空戰術教導團司令部、作戰情報隊等單位,全部移駐橫田基地,讓橫田基地成為日美兩國共用的基地,不過實際上,美軍仍是橫田基地的主力,加上美軍的戰略需要,自終戰之後,周邊的空域就由美軍所管轄,因此被稱為「橫田空域」了。

橫田空域相當廣闊,自東京中野區(中野車站)與板橋區以西、北至新潟縣、西邊到靜岡縣中部、南到伊豆半島中部,高度在23,000英尺(7000公尺)以下的空域,都屬於橫田空域,沒有事前經過美軍的允許,包括民航機在內,都不能夠私自飛進這個空域範圍。

在這片空域裡,包括塔台與近場台等,也都是由美軍擔任,等於說東京的大半空域,都不屬於日本所有,不但對日本人而言情何以堪,對絕大部分自羽田機場、以及部分從成田機場起降的航班,得要繞一大圈,耗費時間也增加燃料,對航空公司來說增加許多飛行的成本。

有鑑於此,日本便開始與美國磋商,期望能夠縮小或是開放橫田空域,雖然美國在1992年歸還約10%左右的空域,但日本在2003年希望美方能改變作法,之後在2008年之前,陸續將東南側的空域,降低限制空域的高度,形成一個高度2,450m至4,900m,宛如階梯狀的限制空域。

開放這20%左右的空域,讓羽田機場往西邊與南邊的航班,得以直接飛越限制空域不用繞到飛行,不但可以縮短3分鐘的飛行時間,一年也可省下66億日圓的燃料費,還可增加航班容量,增加的經濟效益高達180億日圓。

然而2020年東京奧運,有大批海外觀光客將會來到東京,為了再讓羽田機場增加航班容量,日本當局調整現有夏季南風起降模式,希望能充分運用16R與16L兩條跑道降落,但如此一來降落16R的航班,勢必會飛進橫田空域,依照現有日本與美國的協議,如果美方不同意,將無法成案。

也因此,日本將持續與美國交涉,希望能開放更多橫田空域的範圍,讓羽田機場的運用績效放到最大。然而自家首都的空域,還得要看美國人的臉色,加上橫田基地的重要性,短期間內這個歷史問題,也不太有機會能解決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