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地震、海嘯與核安

友善列印版本

地震、海嘯與核電安全問題,在日本311大地震所造成的福島核災後,飽受全球關注;不過,馬英九不顧核四包商擅自變更設計、工程缺失以及核四廠位於斷層上等等問題,依然執意續建核四並商轉。6月2日的南投地震撼動了全台,不過馬英九在地震這一天,無視於絕大多數的反核四民意,還是持續強銷他的核四政策。

表一是日治時期以來,筆者整理出來的12則台灣重大地震災害列表。其實,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自1901年至2010年,剛好有100個發生重大災害的地震。表一這12個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雖然沒有看到位於台北的地震,但是,台北也曾經發生大地震,造成嚴重的災害。1909年4月15日,台北發生了和1999年921大地震同等級的規模7.3大地震,造成了9個人死亡以及122間房屋全毀的災難。

表一:1901年以來的重大災害地震

日期 震央 規模 死亡人數 房屋全毀
1904116 嘉義附近 6.1 145 661
1906317 嘉義民雄 7.1 1,258 6,769
191715 埔裡附近 6.2 54 130
1935421 新竹關刀山 7.1 3,276 17,907
1935717 後龍溪口 6.2 44 1,734
19411217 嘉義中埔 7.1 358 4,520
1946125 台南新化 6.1 74 1,954
19511022 花蓮東南東 7.3 68 ----
19511125 台東北方 7.3 17 1,016
1959815 恆春 7.1 16  1,214
1964118 台南白河 6.3 106 10,924
1999921 南投集集 7.3 2,415 51,711

(資料整理自中央氣象局

2004年,印尼外海地震所引發的大海嘯,超過29萬人死亡的慘劇震撼全球。2011年,日本外海的311大地震海嘯,再次震懾全世界。311海嘯摧毀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福島核災讓世界各國重新檢討核電政策,但馬英九政府依然捍衛問題重重且濱海的核四。

表二是台灣自1661年以來有紀錄的10次海嘯。根據記載,1782年的海嘯總計造成了4萬多人喪生,3個城市和20多個村莊遭到海嘯吞噬。大家熟知的台南安平古堡與赤崁樓也受到海嘯侵襲。若以靠近核四的基隆、金山為例,根據《淡水廳志》記載,1867年12月18日,基隆外海的地震,造成了基隆、金山沿海地區「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顯見,除了地震不斷威脅台灣外,海嘯也是威脅台灣的另一個大自然的力量。

表二:台灣自1661年以來的海嘯記錄

時間 地點 出處 描述 備註
1661年1月 安平 德人海卜脫(Herport)著旅行記 1661年1月某日晨6時開始地震,約歷30分,居民均以為地將裂開。安平房屋倒塌23棟,海地(今安平)城破裂多處。大震之後仍不斷有輕微地震,使人如 置身舟中,約3小時,無一人能站穩。其時適有3船入港,在水中亦激烈震動,一若即將覆沒者。此次地震中,有一事最可驚奇,即海水曾被捲入空中,其狀如雲。 此次地震,無論海中,在陸上,人身均能感覺,共歷6星期。 與一般地震與海嘯之認知差異甚大。可能為作者誇大描述。
1721年1月5日 台南 重修台灣縣志「雜誌。祥異」及明清史料戊編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雜誌。祥異」:「12月庚子(1721年1月5日),又震,凡震十餘日,日震數次,房屋傾倒,壓死居民。」。明清史料戊編載朱一貴供詞有雲:「因地震,海水冷漲,眾百姓合夥謝神唱戲。」。 有可能為地震海嘯,然而文中對海嘯描述甚少。
1781年4、5月間 高雄屏東 台灣采訪冊「祥異。地震」 「鳳港西裡有加藤港,……乾隆四十六(1781)年四、五月間,時甚晴霽,忽海水暴吼如雷,巨湧排空,水漲數十丈,近村人居被淹,皆攀援而上至尾,自分必 死,不數刻,水暴退,人在竹上搖曳呼救,有強力者一躍至地,兼救他人,互相引援而下。間有牧地甚廣及附近田園溝壑,悉是魚蝦,撥刺跳躍,十裡內村民提籃挈 筒,往爭取焉。……漁者乘筏從竹上過,遠望其家已成巨浸,至水汐時,茅屋數椽,已無有矣。 文中提海水退卻及第二海嘯波,深具科學意義。由內文描述可了解第一海嘯波波高約3m,第二海嘯波約4-5m,與情境分析雷同,可信度高。
1782年5月22日或1682年12月間 台南 Soloviev and Go, 1974 (原俄文,吳祚任、阮芳香譯)「1782年5月22日(1682年12月?)台灣(台南)發生強烈地震並造成嚴重災情,海嘯隨之而來,並以東西向方式攻擊 海岸地區。『幾乎全島』超過120公裡被海嘯所淹沒。地震和海嘯歷時8小時。該島的三大都市和二十多個村莊先是被地震破壞,隨後又為海嘯浸吞。海水退去 後,原本是建築物的地方,只剩下一堆瓦礫。幾乎無人生還。40,000多居民喪生。無數船沉沒或被毀。一些原本伸向大海的海角,已被沖刷,形成新的峭壁和 海灣,並造成淹水。安平堡(即熱蘭遮)以及赤崁城堡(台南市赤崁樓舊址)連同其坐落的山包均被沖跑了」 文中精確描述海嘯之8小時歷時以及120公裡海岸溢淹範圍,並描述安平及赤崁受災情形。與情境分析雷同,可信度高。然四萬人死亡可能為錯誤之推估。年代亦尚待考證。
1792年8月9日 彰化 「台灣采訪冊」(頁39-40)「祥異,地震」 乾隆壬子歲六月,郡城地震,西定坊新街折一亭,隕一命。次日,聞嘉城地大震,店屋、民房倒壞,而繼之以火。一城惶恐無措,民房燒損過半,死者百餘人。壬 子,將赴鄉闈,時六月望,泊舟鹿耳門,船常搖蕩,不為異也。忽無風,水湧起數丈,舟人曰:『地震甚。』又在大洋中亦然,茫茫黑海,搖搖巨舟,亦知地震,洵 可異也。. 有可能為地震海嘯,然而文中對海嘯描述甚少。
1866年12月16日晨8時20分 高雄 阿瓦力茲(Alvarez)著「福爾摩薩(Formosa)」 「1866年12月16日晨8時20分,發生地震,約歷一分鐘,樹林、房舍及港中船隻,無不震動;河水陡落3尺,忽又上升,似將發生水災。 文中提及河口海水退卻又急速上升,與一般海嘯現象類似。可信度高。
1867年12月18日 基隆 淡水廳志、Alvarez,Formosa等 「(同治六年)冬十一月,地大震。......二十三 日,雞籠頭、金包裡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Alvarez,Formosa:「1867年12月18日,北部地震更烈,災害亦更大,基隆城全被破壞,港水似已退落淨盡,船隻被擱於沙灘上;不久,水 又復回,來勢猛烈,船被衝出,魚亦隨之而去。沙灘上一切被沖走。.......」 諸多文獻皆明確指出此基隆海嘯,且海嘯高度在6m與7.5m之間。地震規模約為7。可能為地震引發山崩海嘯。
1918年5月1日 基隆 楊春生等(1983) 台電電源開發處之調查報告提到,1918年5月1日台灣東北部海底地震引起海嘯,基隆海嘯溯上約3.7公尺。查鄭世楠、葉永田(1989)一書,該日並無規模大於5之地震。 可能為山崩海嘯。
1960年5月24日 基隆花蓮 聯合報等 民國49年5月25日聯合報:
「基隆測候所的記錄,24日上午6時30分,基隆港內海潮高出海平面1.9公尺,為基隆海潮的最高記錄,上一次的最高記錄是1.5公尺。」; 「基隆市區內田寮港運河的尚志橋於上午5時許,被來自淺水碼頭附近港內的漂浮的巨枝柳安木所沖垮,另有崇仁、平等、自由三橋亦被沖壞。......。據昨 日目擊當時的市民稱:有一艘小舢舨,被旋轉的海潮捲得直立達數分鐘之久,然後再傾覆。另有三艘舢舨亦被捲覆沒。」;
智利海嘯傳至台灣所致。波高在基隆為66cm花蓮為30cm。
2006年12月26日 屏東後壁湖漁港 吳祚任,中央氣象局 根據中央氣象局後壁湖潮位站資料顯示,屏東外海所發生之規模 7.0及6.9之雙地震,於後壁湖港區產生40cm之海海嘯。 地震規模不大,然而海嘯卻達40cm,顯示台灣南端容易造成海嘯波高放大效應。

(資料來源:吳祚任整理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的原因主要有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運動、沖繩海槽擴張作用,以及淺層的斷層活動等等。6月2日的南投地震以及1999年的921大地震,都屬於淺層的斷層活動。至於核四與斷層的關係,可能是政府不可告人的秘密。2012年11月16日,日本東北大學地質所博士、曾任核四工程顧問的周瑞燉表示,核四廠恰巧位於斷層破碎帶下方,而且其斷層長度長達2公裡。周瑞燉說,核一廠原先規劃的地點就位於核四廠址上,但經過美國專家探勘後,因地質不佳,所以才將核一廠遷往石門。

另外,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也在2013年4月17日表示,距離核四廠僅16公裡的雪山隧道,沿途經過多個斷層;李昭興教授強調,任何具有地質專業背景的人,都相信這個斷層會延伸到核四所在地。

在海嘯部分,海嘯再次侵襲台灣的機率可說是百分之百。2011年11月22日,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認為,日本與台灣的地理環境、地質條件很相似;從歷史紀錄與統計學經驗來看,曾經發生過海嘯的地方一定會再發生海嘯;因此,台灣一定會發生海嘯,尤其在東北角跟西南海岸更是海嘯的淺勢區。至於核四,就是位於台灣東北角。

總之,上述的資料皆告訴我們,不僅地震無時無刻在威脅台灣,海嘯侵襲台灣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不過,馬政府依然以沒有斷層威脅,或核四可以承受地震與海嘯的侵襲為由,繼續捍衛核四的續建與商轉。在6月2日馬英九展開推銷核電之旅時,恰巧全台陷入地震搖晃的驚懼;或許這場地震教育,可以讓我們再好好思考地震、海嘯與核安的問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