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避免十二年國教走味,立即停止免學費政策

友善列印版本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2014年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每一年經費約在三百五十億上下,其中最大筆的支出就是全面補助高中職與五專前三年的學費。目前政府協助弱勢入學、排富的「高職免學費」、「齊一公私立高中學費」措施,每年約需140億元,隨著免學費實施,經費將擴張到每年200億上下,一下子增加了60幾億元(因是從下半年開始,2014年的費用減半)。

未來五年十二年國教主要項目經費

單位:億元

  102年 103年 104年 105年 106年
合計 288.96 339.80 368.47 360.39 349.89
           
高中職免學費 142.76 178.21 210.88 205.13 198.47
高中職優質化及均質化 42.12 51.09 50.86 49.57 48.42
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 19.92 20.93 21.73 21.51 19.20
學前教育(5歲幼兒)免學費 42.77 41.78 37.58 37.58 37.58

為什麼要花一半以上的經費在免學費上?教育部在宣導網站是這麼說的:

推動免學費政策即是鼓勵學生均能「適性就學」,不因家庭經濟因素、學費負擔考量而限制選讀公立或私立學校,而以尊重學生選擇理想科別之意願為目標,真正落實適性導向的生涯規劃,發展個人專長及自我特色,進而落實減輕家庭就學經濟負擔、尊重教育選擇權及保障教育機會均等目的,並實現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目標。

換言之,免學費乃是為了達成「適性就學」,可以尊重學生意願、使其發揮專長及自我特色。然而如果沒有相關的科別或學校可以就學,或是低品質的教育內容,要怎樣做到尊重學生意願、適性就學?十二年國教應該要讓全國各區域的就學機會儘量接近,每間學校的課程、師資、設備都不錯,學生可以有更多選自主學習空間、有更多專業師資的協助,不管是精英非精英、都會非都會的學生,都能獲得需要的資源與協助,這樣才有可能做到適性學習。

很明顯的,要達到政府所稱的「成就每一個孩子」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高中職學校雖然有嚴重的供過於求問題,但分佈卻很不均。四月份台東的家長才要求全縣至少要有一個音樂班,讓學生可以留在台東。而長期以來偏鄉地區學校的經費嚴重不足,校舍、設備老舊,水電費幾乎就要耗盡學校預算,如何有餘力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此外要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性向,國中階段的性向試探、職涯輔導、補救教學等等一樣都不能少。這些都急待政府投注更多資源。

然而檢視目前政府的十二年國教經費配置,我們發覺包括高中職均優質化、學生適性輔導等等的經費都遠低於免學費。如果把五歲幼兒的部分也包含進來,104年正式上路後,免學費的經費比重居然佔了整體預算近七成。換言之,這樣的十二年國教根本只是發錢政策,攸關學生發展的其他措施反而變成次要。

免學費的錢要從哪裡來?教育部說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修訂後一年已經增加兩百億元,但即使全都用於十二年國教,也還短少了一百六十億,少的錢要減少哪部分支出?四月份教育部長蔣偉寧說免學費經費將採「統籌調度,確保無虞」原則,不用擔心經費不足與排擠其他教育支出的問題。但同月份台北市教育局明確指出,不排富的免學費政策將造成該市103年度至少3億元的缺口,無力負擔。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回應只要法案通過,各級政府就必須辦理,完全避談經費是要地方自籌還是中央買單。

且不排富的免學費支出並不是一次性花費,在討好選民邏輯下,一旦實施就很難停止發放,每年都將要吃掉六成以上的預算。連財政狀況最好的台北市都還要擔心經費不足問題,我們不由擔心其他人事費都快發不出的縣市哪來的錢支應?會不會排擠目前已經不足的其他教育支出?

且這項免學費政策並不是說學生念高中職完全免費,還是要負擔雜費、代收代辦等費用,如果想要協助弱勢家庭子女就讀高中職,可以說是為德不卒。

也因此,為了達到十二年國教「適性就學」的目標,避免排擠其他教育資源,政府應立即終止不排富的免學費政策。把預算優先用於其他更攸關學生教育學習的項目上,如高中職優質化、均質化,技職教育改善,學生輔導等措施。對學生的補助也應以社會正義優先,弱勢學生除免學費外,應考慮擴大補助範圍,如雜費、生活費等,真正協助其排除求學經濟障礙,而不是把稀少資源用在無關品質提升的錦上添花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