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如何記憶?從南非國定假日看轉型正義的記憶化工程

友善列印版本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七十二週年,也是促轉會上路後的第一個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二二八紀念日做為國定假日,是政府重視和肯認這段歷史的展現,政府或民間組織在當天發表談話、舉辦紀念活動、追思會或展覽,引起媒體報導、民眾討論和反思。這是社會教育,也是記憶化的一部份。事實上,國定假日的訂定,包括要紀念誰、記起什麼事件、是否要全國放假等,攸關政府及整體社會如何面對歷史,是落實轉型正義不可或缺的環節。

提到轉型正義,台灣官方及民間時常談起為世人所知的「南非式和解」經驗。南非經歷了40多年的種族隔離(Apartheid)後,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帶領下,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TRC)釐清侵害人權的真相,以真相換取和解。不過,較少人討論到曼德拉政府在1995年頒訂的《國定假日法》,當時刪去與殖民統治有關的國定假日,像是:英國國王與女王誕辰日、大英帝國日、征服者日等;不僅如此,更增列了四個與南非對抗種族隔離歷史有關的國定假日。

以下藉著這四個具有歷史意涵的國定假日來認識南非的記憶化工程:

(一)3月21日「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這個日子是與1960年一次《通行證法》的抗議行動有關。當時黑人被限制移動,除非持有允許通行證,否則不得進入白人居住地區。抗議者不滿這項不合理限制黑人移動和居住自由的規定,在沙佩維爾(Sharpeville)小鎮進行和平示威,但不敵警方強力鎮壓,當天共有69人死亡和180人受傷,事後更有18,000名民眾被捕,史稱沙佩維爾屠殺(Sharpeville massacre)。政府為了紀念為追求人權而付出的代價,故選定是日為人權日。

(二)4月27日「自由日」(Freedom Day):源於1994年南非舉行首次的總統大選,不分膚色成年人都能投票,兩千萬南非人投出自己的一票,以民主的方式選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政府便以此日作為紀念,提醒南非人民這段得來不易的自由。

(三)6月16日「青年日」(Youth Day):為了紀念1976年在索維托暴動(Soweto uprising)中犧牲生命的年輕人,並標誌青年抵抗種族隔離的。當時政府規定黑人學校使用南非荷蘭語(Afrikaans)授課必須要達到50%,然而,南非荷蘭語對黑人而言是白人殖民者的語言。就在1976年6月16日當天早上,位在約翰尼斯堡南方索維托的學生群起抗議,學生主張如果要用南非荷蘭語上課,也必須使用祖魯語(Zulu)。抗議行動越演越烈,進而激怒了警方,一名13歲及15歲的少年當場被射殺。而抗議風波也延續到南非各地,至少有兩萬名學生參與這次抗議,1,000多人受傷。青年日正是為了悼念當時挺身而出的青年而設立。

(四)12月16日「和解日」(Day of Reconciliation):歷史上的這天,曾發生兩件對南非而言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其一是在1838年遷徙至南非內陸的歐裔南非人(Voortrekkers),想要定居在祖魯族的的土地上,然而談判不成引發了血河之戰(Battle of Blood River),四百多名帶有槍砲火藥的歐裔南非人擊潰上萬名的祖魯軍隊,贏得勝利。這場戰役發生前,歐裔南非人曾向上帝許諾,若是贏得戰役就要興建教堂,並將這一天視為宗教節日,故歐裔南非人遂以「盟約日」( Day of the Vow)為名慶祝這天,後來該日被訂為國定假日,直到種族隔離政策結束。

其二是在1961年,12月16日是非洲人民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ANC)成立其軍隊「民族之矛」(uMkhonto weSizwe)的日子。在此之前,ANC一直都是採消極抵抗來面對種族隔離帶來的不平等,但在1960年的沙佩維爾屠殺後,ANC認為過去非暴力抗爭效果不彰,換來的是警察無差別的槍殺,遂成立武裝組織,對抗實行種族隔離的政府。不過,民族之矛的策略在於破壞行動,藉此來捍衛人民、未來和自由。對南非黑人而言,這天是在承受多年因膚色而帶來的不平等後,決意反抗種族隔離政策的日子。

在種族隔離政府垮台後,1994年曼德拉選定12月16日這天,維持其國定假日的地位,但更名為「和解日」,此舉肯認這個日子是對白人和黑人都有重大意義,亦謹記以促進國家團結和種族和諧為目標。

台灣全國性的國定假日則是根據1954年頒布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歷經多次修改,現今國定假日分為紀念日(開國紀念日、和平紀念日及國慶日)、民俗節日(三節、民俗掃墓節、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日)和一般節日(兒童節、勞動節和軍人節,後兩者依職業身分決定是否放假)三類,每年共計有11個放假之國定假日。

然而,在這些放假之紀念日,僅有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與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經歷的威權歷史息息相關;但若考慮「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還可以算上行政院在2016年底核定4月7日為言論自由日,紀念自焚殉道的鄭南榕,以及7月15日解嚴紀念日,紀念1987年戒嚴令解除。這三個政府選定的紀念日,年復一年地提醒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事件,以及前輩爭取自由與人權所換來的犧牲與代價。

另一方面,儘管曾是放假紀念日的蔣介石誕辰紀念日,已於2007年修法中從《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中移除,同時也刪去蔣介石誕辰紀念活動,政府看似無意追念蔣介石的生,但其實這是配合政府推動周休二日而砍除部分國定假日的緣故,是否與政府去除權威崇拜、追求轉型正義的一部份,仍有待商榷。

總結來說,在南非的經驗裡,一年之中有四個國定假日和往昔史事緊扣,如此一來,人民因政府談話、媒體報導、民間紀念活動等,頻繁地體認到這些歷史事件是記憶的一部分,轉型正義的記憶化工程得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在台灣的法定紀念日中,儘管有前述三個與威權歷史直接關聯,但僅有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一天全國放假,其初衷乃是希望藉此來正視政府曾犯的錯誤、促進族群和解與撫平歷史傷痛,藉著國定假日來處理集體記憶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誠然,台灣內部對於歷史事件仍有不同的聲音,以及對轉型正義仍有過於簡化的理解,我們仍需要更多的討論、釐清與行動,揭露並勇於面對不堪的過去,試圖建構出整體社會對於理解威權統治時期的共識,再以國家的高度來推動轉型正義的記憶化工程。南非的經驗告訴我們,制定國定假日不只是一個手段,更是一個讓集體記憶歷史的重要方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