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想想】政治圈和黑社會哪裡不一樣?

友善列印版本

「爭取權力、搶地盤,黑道的邏輯和你們政治圈也蠻像的。」採訪完一位具有黑社會背景的政治人物後的空檔,記者友人到我這喝茶,竟這樣消遣我,讓我語拙。

不過仔細想想,這種爭權力、搶地盤的邏輯,商業圈不也是這樣子?前陣子熱鬧一時的「米果吃蘋果」,不就是兩位商場梟雄的戰爭?甚且,戰爭通常很荒謬,該案的結果顯然符合這個假設。既然如此,各行各業都符合這個邏輯,何以政治特別和黑道牽扯不清?

很多人批評台灣社會的「黑金化」,是李登輝執政的90年代開始的。但其實黑金政治的形成絕非單一人物主導的結果,而是有其結構背景。90年代,台灣剛剛開始民主化,過去長期被限制在地方政治領域的派系菁英,因為中央民意代表的全面改選而有了晉升的管道,地方遺留的空缺,開始要有人甄補。

時值台灣泡沫經濟發展的巔峰,民間盛傳「台灣錢、淹腳目」的諺語,想賺錢的人無不想藉著裙帶資本主義(Patron-Client Capitalism)版圖的擴張更上一層樓,而即將開展的民營化與自由化大業,也成為商場人士惦記的肥羊。地方政治人物揮軍中央,正如四十年前他們的父祖輩把握了機會,填補上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那般,成為台灣政治的檯面人物,而這其中剛好又有幾位目標顯著的黑社會背景人物。

所謂「黑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形成的。並不是過去沒有黑金,而是黑金開始從地方政治的領域,擴張到全國性的金權資本主義版圖去。也正是因為這種版圖擴張期間的不穩定與競爭,導致了黑道涉入政治,或者政治、金錢的力量勾串黑道來奪取利益的情況日漸嚴重。2000年國民黨最終失去了政權,除了本身的分裂外,長期以來累積在民眾心中的黑金印象,確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政治與黑道固有合作關係,畢竟還是以不同的邏輯在運作。黑道將打殺實踐於街頭,民主政治中的戰鬥打殺,卻被實踐在選舉的領域裡。政治人物可能與黑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終究不可能接受黑道的生存邏輯,因為他的選票終究來自選民,而不是槍砲。

於是,許多誤觸底線的黑道政治人物紛紛落馬。最離譜的像是屏東縣議長鄭太吉,拿著槍到人家家尋仇,還開槍打死人;也有把政治對手抓到山上關狗籠的黑道政治人物,從此陷入司法泥沼中而一厥不振。這些人都因為踩到法律的底線,而遭到政治或法律上的懲罰。社會畢竟有基本規則與秩序,國家固然不能阻止黑道踩進政治圈,但也不可能容忍其無法無天。

很快的,具有黑社會背景的從政人物也因為踩過了前人的屍體,而學習到怎麼在政治圈活下來。比較晚近的黑社會背景人士成為政治人物後,紛紛開始轉型,盡量減少接觸道上事務、把社會事移轉給其他親信處理,本身吃齋唸佛,正如台語渾說「流氓一生只殺一個人」,這些黑道人物進入政治圈,終究得放下屠刀,依照政治圈的邏輯來走闖。

人民本來就有參政的自由,有過黑道背景的人真要參政,只要遵照規則而行,國家也沒有權力阻止他。只要個人不違反法律、不違背正常社會的生存邏輯,能夠當選也算他的本事。近幾年來,台灣社會的菁英結構已經趨向穩定,黑道參政已經是個人行為,而不是集體趨勢。而那些曾經有黑社會背景的人,成為政治人物之後,也無不吃齋唸佛、力求漂白。

惟最近媒體報導,有黑道人士組織性的加入民進黨,被認為是意圖影響黨內選舉與提名,讓某些地方黨部不堪其擾,也憂心未來黨內選舉得先經過某些人同意。若屬實,顯然就不是人民參政自由的邏輯可以說得通。畢竟民主政治的規則裡,個別人民無論他來自五湖四海,參政的自由不能否定;但若想組織性介入政黨選舉這事,當然就踩到線,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規則,該被制止。政黨本身也應該要負起主動調查的責任,查明事實,妥善處理,而不是稀哩呼嚕的混過去,不然民主恐怕就要退步了。

如果回到那一天,友人問及政治與其他領域有什麼不同的語境裡,除了上述那些現實面,我還會告訴他,我覺得政治圈中,還是有不少人相信,奪取權力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理想。那些理想不是個人的利益取得,而是相信對這個國家的治理,應該有和現在執政者不同的方式,而且這個國家應該可以更好。就我眼睛所見,這種理想確實根植在某些政治圈人物的心中,但黑社會總不會有這麼高段的理想吧?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理想,或者因為權海浮沉而失去初衷,政治圈和黑道好像也只剩下遊戲規則不一樣而已了,這恐怕正是台灣政治圈之所以惡名昭彰的原因。

【相關活動】

2013大專院校生政治工作實習計畫校園說明會【線上報名

5/2(四)清華大學 19:00-21:00@水木咖啡廳 

講者:李拓梓(立法委員助理、清大社會所博士生)

5/6(一)政治大學19:00-21:00(場地確認中)

講者:楊長鎮(前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秘書)

5/8(三)臺灣大學 19:00-21:00@社會系館101教室

講者:李拓梓(立法委員助理、清大社會所博士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