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SBL怎麼救?來看日本B聯賽怎麼做

友善列印版本

從2003年成立SBL(超級籃球聯賽)開始,至今已經超過15個年頭,但是卻始終停留在半職業的狀況,沒有什麼成長,甚至觀眾人數也都相當悽慘。其實這是很弔詭的狀況,因為台灣的學生籃球賽,包括高中生的HBL和大學生的UBA每年都可以吸引爆滿的人潮,但是台灣的觀眾卻完全不願意進場看SBL,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未來又需要那些革新呢?

縱然會影響票房,但球員的表現其次,重點是球隊投注多少心力來吸引觀眾,讓觀眾願意進場看球,這才是要成立一個職業球隊最重要的目標,畢竟比賽內容精彩,但職業球隊走商業化,如何營造出一場好看的秀,讓觀眾買單,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當然SBL這幾年是有努力改變,包括近年開始推動的主題周等活動,都是吸引觀眾入場的手段之一,只是力道恐怕還不足,所以沒有看到顯著成效。

來看看日本的例子,日本目前的籃球聯賽叫做B聯賽,主因是過去日本存在兩個職業聯盟,分別是BJ職籃聯盟與日本國家籃球聯盟,但在遭到國際籃總警告後,兩聯盟仍未積極合併,所以在2014年時遭到停權,無法參加國際賽,所以才展開積極合併的工作,並在2016年時正式整合成B聯賽,分成三個層級,並且有升降的規定,從開打至今邁入第三季,人氣可說是直直上升。

雖然國人熟知的漫畫《灌籃高手》、《黑子的籃球》等作品都是出自日本漫畫家之手,但其實相較其他運動來說,籃球在日本是相當冷門,幾乎沒什麼人看,前幾名關注的運動也永遠沒有籃球。根據日本過去的市場調查,最受矚目的運動永遠都是棒球、足球、花式溜冰、網球等名列前茅,籃球的關注度相當後面,甚至連前10名都排不到。

但目前的B聯賽,雖然才邁入第三季,但觀戰人數是逐年提升,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在2017到2018年球季,一、二級聯賽合計有240萬925人,比開幕的第一年的214萬7628人,增加了12%。同時,根據由日本線上搜尋技術公司(Macromill)與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合作的今年度運動營銷基礎調查中,B聯賽的粉絲從去年的559萬人,成長到今年的603萬人,可說相當驚人。

雖然才成軍三年,但是B聯賽的觀眾能夠大幅成長想必絕非偶然,而是有下足功夫與苦心。就幾個層面來看,主要問題想必就是如何吸引球迷,首先,就是球隊夠不夠在地化,像是台灣的SBL球隊,雖然冠上各縣市的名字,但是大家卻無法想像與該地區有任何連結,但日本不同,B聯賽的球隊,不分層級都相當認真經營在地球迷,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舉例來說,球隊會與在地學校合作舉辦籃球教室,或是在當地體育館練習,並且開放當地民眾入場參觀,而以日前進場的一場B聯賽2級的比賽來說,地球之友東京Z隊在東京工學院專門學校的體育館比賽,當天入場的球迷會贈送一件應援T,就是由該學校的學生所設計,同時有經過評選挑出的禮物,甚至B聯賽的球星也會做為屬地的政府部門代言人,來加深與當地的連結。

日本的職業籃球隊是如何「善待球迷」的呢?日本的職業籃球隊,推行的是會員制度,分成不同等級會有不同權利,包括得到的禮物不同、參加活動的權利不同,甚至連入場時,高級球迷也能提早入場,而許多球星簽名會、握手會等活動,也都要加入會員制度的球迷才能享受,甚至會員球迷每次觀戰還能夠抽球衣、近距離看選手練習等福利,至於純觀戰的話呢?在各個節日球團經常會舉辦不同的活動,或是與企業合作送出大大小小的贈品。

而在比賽場上,日本即便只是在大學的體育館打球,燈光、特效依然相當專業,甚至每場比賽都會有啦啦隊與吉祥物不斷高喊口號、熱舞來炒熱氣氛,而在中場表演時,也不會只有千篇一律的投籃比賽或是小遊戲,會有特技表演,甚至偶爾還會有歌手演唱等活動,就是要讓整場活動非常熱鬧,不只是籃球賽,而是一場好看的秀。

回到台灣的部分,仍是半職業狀態的SBL,不用說絕大多數的球隊連固定啦啦隊跟吉祥物都沒有,也沒有完善的會員制度,就連官網也是做得七零八落,甚至有些球隊就拿臉書的紛絲專頁來當官網,而在比賽進行時,也沒有任何振奮人心或是吸引目光的活動。更不用提近年來,大咖球星紛紛「西進」到中國打球的情況下,更是沒有辦法吸引觀眾入場看球,球迷也沒有動力。

同樣是台灣籃球隊,為什麼寶島夢想家可以吸引到爆滿的人潮,但SBL卻依舊沒有人要看,其實已經很清楚;畢竟已經邁入15年卻仍舊停滯不前的SBL,各企業老實講也沒有心認真投入經營,如此一來,怎麼能夠期待台灣的籃球環境有所提升呢?台灣真的應該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出改變,不論是早就成功的NBA,或是正在起步的日本B聯賽,都是可以參考學習的對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所突破,重新抓回早就流失的台灣籃球迷入場。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