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橫濱交叉點:浮世繪的黃昏與漫畫的黎明

友善列印版本

橫濱是日本最具異國情調的城市之一。一八五三年,美國佩里的黑船(蒸汽船)來襲,揭開日本的開國序幕。一八五八年,根據《日美修好通商條約》,橫濱一八五九年開港,自此,橫濱成為各種異國文化交會的城市。在市區沿途散步,四處可見標示橫濱近代化初始的各種標示牌,第一座瓦斯燈、第一家飯店、第一家日報所在地等,彷彿引領人們進入昔日時光。

一百六十多年前橫濱開港後,歐美文化確實帶來極大的衝擊,浮世繪師們則在這個巨變時代裡沉浮,照相成為流行後,浮世繪再現流行文化的功能大打折扣。新鮮的歐美文化進入橫濱後,「文明開化」成為潮流,然而,儘管浮世繪師們想描繪文明開化景象復興浮世繪,卻難以力挽時代變化的狂瀾。不過,外來的文化衝擊,卻也為浮世繪師們帶來一條新的出路,一方面,為歐美報紙報導亞洲動態的漫畫家來到日本,浮世繪師們向他們學習西洋畫,另一方面,報社的成立,讓浮世繪師們與報社合作,繪製刊登於報紙的新聞錦繪。就這樣,走在時代轉折口的浮世繪師們一邊繪製浮世繪,一邊繪製錦繪。

小林清親(一八四七—一九一五)就是這個轉型期裡的代表性浮世繪師,他的人生命運甚至畫技,都在時代的縫隙裡掙扎轉向。時代的劇烈變化在他的心性裡打磨出一種反骨精神,在新聞錦繪乃至報刊插畫裡都可以看到他眼中的現世,那個現世不是明治維新的富國強兵,而是小百姓歷經人生沉浮帶著嘲諷的時代變化。

時代夾縫裡的浮世繪師小林清親

小林清親被稱為最後的浮世繪師,他去世的時間點,也是浮世繪將近兩百五十年歷史謝幕的時刻。小林清親出生於現今的江戶東京博物館附近,也就是葛飾北齋出生地附近。他的父親是德川政權的底層小官吏,俸祿極低家庭處於貧困狀態。

十五歲時父親過世,小林清親繼續跟隨德川家,此刻的德川家已是搖搖欲墜,在新舊政治力量的對抗裡,幕府的力量快速下滑,一八六八年的鳥羽伏見戰役裡,更是潰不成軍。這場戰役,改變了日本政治的走勢,明治政權開始擁有實權大力改革奠定日本未來發展的基礎,鳥羽伏見一役,也改變了小林清親的一生。他隨德川家參與了這場戰役,戰敗後雖然性命猶在,但是二十一歲的他如何謀生卻是殘酷的現實。樹倒猢猻散,德川家倒了之後,旗下幕臣只能是各謀生路,小林清親隨著昔日幕臣學習劍術,四處表演賺錢。

但劍術表演生活清苦,對年輕人來說也非長久之計。小林清親決心學畫,威格曼(Charles Wirgman,一八三二-一八九一)便是他的老師。來自英國的威格曼是引入西洋漫畫的關鍵人物,年輕時從軍並隨軍隊遠征中國。一八六一年於日本定居,取日本女性為妻,直到一八九一年過世終其一生都在日本。威格曼一方面為倫敦的《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ion Lomdon News)繪圖,主題是東亞局勢,另一方面,也在一八六二年於橫濱創辦《日本重擊》(Japan Punch),主題是威格曼的日本觀察。威格曼擅於以銳利的眼光洞悉時代變化的光景,他一八六六年所繪的《年輕日本人在U.Y.俱樂部》(Young Japan at U.Y. Club)就是一例。畫中西洋人和日本人在酒吧裡喝酒聊天,身形矮小的年輕日本人上身著武士服下身則著西褲,左手拿著菸右手拿著酒杯,對身材高大的西方人說「我只喜歡文明」!可以說,威格曼精準地捕捉了幕末時期日本人對西洋文明的想像。

西洋漫畫引入橫濱

橫濱是個善於吸納各種異文化的城市,也是個善於整理蒐藏這些歷史記憶的城市。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興建於一九00年,前身是銀行,這座宛如歐洲建築的博物館裡,《日本重擊》正是珍貴的蒐藏。威格曼引入諷刺漫畫之後幾年,日本也迅速出現本土版諷刺漫畫,例如明治政權成立前的《江湖新聞》與《橫濱新聞雜記》(橫濱新聞もしほ草),同樣出現以外力為主題的諷刺畫。一八六八年的《江湖新聞》標題是「西洋戲畫ポンチ(筆者註,即punch)之圖」,畫中是高聳的英國人外加幾個舉日本旗子的小人,其意是強而有力的英國大力對日本輸出武器,其他想賣武器給日本的國家只有徒呼無力。

有趣的是,西洋戲畫的說法,就是用日本的本土的戲畫來詮釋西方的漫畫。同一年,《橫濱新聞雜記》則是個高大的外國人,身背船艦與巨砲,矮小的日本人深著武士服,腰間配著武士刀,脫帽向外國人敬禮。橫濱,是日本最早開港的城市,而且離政治中心東京不遠,橫濱因此成為日本早期報社的成立之地,日本新聞博物館也位在橫濱。饒富特色的是,新聞博物館前有一送報小童雕像,在新聞博物館裡,更可以看到這個時代報紙初始年代的樣貌。 

小林清親在西洋畫那裡學到最珍貴的技法就是光線的表現方式,一八七0年代,小林清親開始以浮世繪師的身分創作畫作,一八七六年的「東京名所圖」風景畫系列是他的代表作,步入明治時代,路燈開始成為城市的裝飾,此時的東京之夜已不同於江戶時代,小林清親的畫作裡帶入西洋畫的光線,讓日本風景別具過去畫作所未有的朦朧風情,這是小林清親浮世繪的特色也是大受歡迎的原因。

明治前後的浮世繪師多身兼數職,最主要原因在於隨著照相的出現,照片搭配明信片漸受流行,相形之下,浮世繪多少受到衝擊。與此同時,報紙如雨後春筍ㄧ般冒出。有趣的是,日本報紙發展的繁盛,與明治政權之初幾件大事相關。一是西南戰爭,西南戰爭的背景是西鄉隆盛原是明治維新功臣也是明治政府要員,但因意見不合,最後回到家鄉並成為反政府力量,一八七七年明治政權發動征討,這是日本最後一場內戰,渡邊謙主演的《最後的武士》(二00三)就是以西南戰爭為背景。人們因關心戰事發展,因而讀報報紙銷售量也因而大增。第二則是要求開設議會的自由民權運動,在這個歷時十多年的運動裡,宣傳理念成為要務,演講與報紙成為眾聲喧嘩的平台。

批判時政的漫畫家小林清親

一八七七年野村文夫所創刊的《團團珍聞》,便是極力主張自由民權運動的刊物。小林清親抒發對明治政權依舊是昔日藩閥所把持憤憤不平,他把《團團珍聞》當作園地發表一篇篇尖銳的漫畫作品。

一八八九年在《團團珍聞》發表的「猴子劇場的忙碌」(猿劇会の繁劇)便是代表。一八八三年,依中國詩經命名的鹿鳴館興建完工,這棟歐式建築作為日本與西方外交官的社交場所使用,一八八七年,鹿鳴館舉辦假面舞會,一時之間,質疑之聲大起,甚至有報社以「驕奢淫逸」批判,最主要原因在於日本歐化是否過了頭?

「猴子劇場的忙碌」裡,伊藤博文與井上馨等都成了穿上洋服跳舞的猴子。類似的批判之作也見於一八八年的「極樂圈套」(極楽落し)。一八八九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也同時公布了眾議員選舉辦法,然而,辦法公布未幾,自由民權運動內部卻出現分裂危機,「極樂圈套」裡,眾議員選舉就像捕捉老鼠的籠子,自由民權運動的要員則成為準備進籠子的老鼠,對當時的政治景況諷刺至極﹗

從浮世繪到漫畫,是小林清親的人生轉折,橫濱則是這有趣轉折的交叉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