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區出版業新寵兒:有聲書與有聲劇

友善列印版本

我戴上耳機按了下手機,德國資深聲優Rufus Beck充滿精力的聲音洩入耳朵,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的歷險隨即在我腦海中展開。

這幾年的各項歐洲出版市場調查報告中,有聲書產業的表現十分搶眼。成年人第一次接觸有聲書最普遍的理由,多為在長途旅行中打發時間,或因謄不出時間看書,藉由瑣碎的時間聆聽。內容多半為專業知識、演講、勵志、養生保健、語言教學為主。數位年代也為有聲書帶來新的面貌:從早期的唱片、錄音帶、光碟(audio CD或是mp3)發展到現在的雲端數位格式。

看似現代產物的有聲書其實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文學起源在文字產生之前,神話故事的流傳也建立在口語傳統上。就算文字被發明出來了,不論是在宮廷出沒的吟遊詩人,或是在客棧流連的說書人,都還是用口語在傳承文學;一直到今天,就連還不會認字的小朋友,也能藉由家人念床邊故事來接觸文學。

德語系國家的「聲」態環境

德語區(含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發展也最強勁的有聲書市場之一,書局也不時看到戴著耳機的消費者正在試聽包裝精緻的有聲書。光是在德國,2017年的市場統計便指出,約有一千六百萬人聆聽有聲書(註:德國總人口約為八千一百萬)。為什麼有聲書在德語系國家這麼風行?

其中一個因素與社會結構息息相關:許多人通勤時間極長,跨國旅行一天十多個小時也見怪不怪。十多年前我還在奧地利藝大念書時,一位德國學長開車回德國前,都會買好幾張新的有聲書CD,就是放在車上聽,一趟探親往返一千六百公里就能聽完好幾本。

我推斷,德文有聲書如此受歡迎,與蓬勃的德文配音產業也絕對脫不了關係。在德語系國家,絕大多數的外語片、外語節目都會配上德文發音,因此聲優競爭極激烈,出版社也爭相網羅有名氣的聲優為有聲書獻聲。好比說丹·布朗(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作者)的作品德文版皆由德國老牌聲優Wolfgang Pampel朗讀,出版社都會在CD封面上驕傲的介紹他是「老牌演員哈里遜・福特的專屬德語配音員」。

火紅的聲優舉行朗讀會,常會造成秒殺現象。被譽為德國聲優首席的Rufus Beck錄製了七集全長一百多小時的哈利波特,媒體形容是「一整個世代共同的成長聲音回憶」,今年是哈利波特德文實體書初版二十周年,Rufus Beck舉辦慶祝朗讀會,我上網想買票卻愕然發現所有場次早銷售一空!

德語聲優的地位有多高,在最新的電視影集「X檔案」德文版也可看出:製作單位與男主角的舊版德文聲優Benjamin Völz價錢談不攏,換上新的聲優,此舉引起輿論一片譁然,許多死忠粉絲為了聲援這位聲優,進而抵制新版「X檔案」。

又,在學校教育的語言課程中,非常重視聆聽。我在同樣也是德語系國家的奧地利長大,二十多年前就讀奧地利中學時,德文老師就曾找著名聲優錄製的詩詞讓我們聆聽。當時我參加的社團活動是「英文聆聽社」,一間老舊教室中塞滿了被聽到破破爛爛的錄音帶,我們自選文學作品帶回家聽,每個禮拜還得寫「聽」後心得。
 
再來,我們也不能忘記德國舉世聞名的錄音工程,絕對是提升有聲書品質重要的推手!各地的廣播電台和獨立製作團隊都不定時製作有聲劇(Hörspiel,也就是中文所說的「廣播劇」,多為自創劇本或文學作品改編),各種有聲書和有聲劇競賽獎項也年年刺激有聲產品的製作。得到2013年德國國家廣播電視台有聲劇大賞的《買》(Der Kauf),便是使用所謂的「假人頭錄音」(Kunstkopfstereophonie),這是一種可說是專為耳機聆聽所設計的錄音方式,唯有用耳機聆聽時,能近乎完美重現真正的音場。

我在聽《買》劇時,走在人行道上,劇中主角們正好也走在熱鬧的路上說話,彷彿就跟在我左右,當他們停下腳步時,我竟然下意識回頭,納悶他們怎麼沒有跟上來!

從實體到雲端

不同的跨國供應商看好德語有聲書市場的發展潛能,陸續在數位平台上提供有聲書服務,目前德語區最大的有聲書供應商是位於柏林的Audible,為美國網路通路商亞馬遜(Amazon)旗下子公司。德語區Audible目前約有二十萬本不同語言的有聲出版物,2017年總結下載了一億四千萬小時的內容。

約四年前左右,我成為Audible的月訂戶,運作模式如下:每月固定從訂戶的戶頭扣9.9歐元 (約新台幣350元),訂戶可自選一本(特價則為兩本)有聲書,以純數位檔的方式下載收藏在自己的數位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可在離線狀態聆聽,或是存放Audible提供的個人雲端圖書室。如果還想追加書籍,不論原本市價多少(一本德文有聲書動不動就破千元台幣),每本一律都是不二價9.9歐元或打對折,不時也有特價優惠。條件就是被綁月戶,每個月至少得買一本書,且必須用Audible的軟體聆聽。

四年下來,我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近四百本書。從短短十來分鐘的格林童話到浩浩盪盪四十小時的中古世紀羅曼史小說都有。不過這還不是最長的有聲書,比如說馬丁路德版本的德文聖經,也有聲書版本:全長86小時20分鐘!

如何從「讀者」變成「聽者」:數位有聲書與周邊產業

數位有聲書平台如Audible在德語市場的成功,我認為也透過其強大的評論機制支撐著,有的暢銷書甚至有近萬個落落長的聽後心得!每結束一本書,系統就會提醒你發表心得,要求聽者填寫對內容和對聲優的想法,我基本上也都會好好地填寫(還有點回到中學生活的錯覺呢)。

相關產業如廣播電台、有聲書平台、出版社、聲優、作家、編劇、聲音導演、錄音室、作曲家、音樂團體合縱連橫,製作有聲書和有聲劇,標榜如同「腦袋電影院」(Kopfkino)的感受。

德國暢銷作家Rebecca Gablé的中古世紀歷史小說可算是被發揮最淋漓盡致的例子,她的每本小說都近(逾)千頁,除了實體書和電子書外,不僅有完整有聲書版(約十五、六小時)、縮短的有聲書版(約八小時)、更被改編成有聲劇,製作非常用心(每部有聲劇都會請來上百名聲優,並搭配十分精緻的配樂),每部小說改編為三十多小時的有聲劇,Audible很奸詐狡猾的拆成上中下三集,這代表消費者得花三次錢,但是因為實在製作的太精彩了,又非常懂得掌握聽者喜好(不時有讓聽者抽獎擔任跑龍套小角色的行銷噱頭),還是賣得嚇嚇叫。

為了吸引新客群,也會邀請火紅的明星獻聲,或是將暢銷的電影或是影集改編為有聲劇,像稍早提到的「X檔案」也被製作成有聲劇,不知是否因為電視版換掉舊版聲優遭到觀眾抵制帶來的警惕,Audible在製作有聲劇時找來了舊的聲優,讓不少聽眾寫下「感謝找回大家記憶中的聲音」的評論。

為了讓消費者抱持新鮮感,有聲書平台必須不斷增加功能和花樣,Audible在多年前便與亞馬遜進行結合,推出閱讀聆聽同步交接系統amazon whispersync,可在電子書與有聲書版本之間自由交替。此外,Audible也與各式報章雜誌、科學家、名嘴、記者、專欄作家等合作,提供免費的、無廣告的數位專題節目(Podcast)給訂戶,在我看來是非常不著痕跡的行銷方式。

目前該平台上已累積數十個每周播出的節目,有從幾分鐘上個廁所就能聽完的,到整整一小時的節目都有,從明星八卦、政治時事、運動最休閒、科學新知、到數位科技發展,內容五花八門,甚至還會有主持人在科技節目中毫不留情的批評亞馬遜呢!

著名德語新聞周刊「明鏡」(Der Spiegel)每周紙本出刊時,在Audible平台上也同步發表一個鐘頭的節目,邀請該雜誌分遍布全球的特派記者說明自己寫報導的心情,或是邀請美編解說該期封面設計的背後含意。另一個我很喜歡的節目叫做《180度》,則是與著名公益活動募款網站betterplace合作,主持人每周訪問一位德國的社會企劃發起人,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

有聲書與紙本書也能相輔相成,我曾經聽了有聲書受到感動,進而購買紙本書。或因為好奇聲優會如何詮釋自己讀過的書,進而購買有聲書。許多冷門或嚴肅的文學作品,透過朗讀而有了新的生命,我自己也有特別喜歡的德語聲優,透過他們接觸了自己原本不會接觸的書。聲優Detlef Bierstedt是好萊塢演員喬治克魯尼的德文配音員,我曾為了聽他獨特沙啞嗓音而下單了原版《三劍客》,乖乖聽了二十小時文縐縐的古式德文。我最喜歡的德文女聲優Andrea Sawaski有一付甜美的嗓音,卻錄了不少驚悚小說,把我嚇到躲在棉被裡不敢出來。
 
有聲書不僅陪伴我長途旅行,也是做家務、候車、等人、運動時提供娛樂和知識的方式,又可以讓不時看手機和電腦螢幕的眼睛休息。不受時間、空間或地點的控制,基本上「想聽就聽、想停就停」的特點,十分適合在現代人的碎片化時間中進行,外加數位技術的不斷提升,一定還有往上成長的空間。而德語有聲書出版業如何帶動和結合周遭產業的經驗,絕對值得其他語系出版業借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