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孩子,我想讓你看得更遠

友善列印版本

「老師,我最近回家肚子餓的時候,已經能夠自己煮東西來吃了!」

「下次我想學到更多野外求生的技巧,真正遇到狀況時,我們身邊可能不會剛好有那麼多裝備,我想學怎麼運用周圍的環境讓自己增加被救援的時間。」

「老師,你什麼時候要再帶我們去爬山?」
 

筆者帶著這個班兩年,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心中升起當老師的成就感與核心價值的肯定。

當初起心動念就是一個單純的念頭:假日的時候,自己喜歡爬爬山,走走步道,如果可以邀請更多的孩子或家長加入,至少可以讓他們少玩一天的電腦或手機吧!從發家長通知單、體能自組訓練進度表、體能檢測到出發去礁溪聖母山莊以及礁溪跑馬古道,雖然當初只是很簡單的初衷,沒想卻也因此引起一些負面的聲音,畢竟,「帶孩子到戶外」得承受更大的壓力以及安全考量,更何況是「爬山」呢?

但是,當筆者發現,其中一個一直為氣喘所苦的孩子,自從開始為了挑戰爬山而開始訓練體能後,她不再需要頻繁使用氣喘噴劑,從她的臉上我看到了自信與更多的笑容,那一刻起,我知道這是一條也許辛苦,但也是條對孩子有益的道路!有什麼比讓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習慣,培養健全身心,建立健康休閒活動更重要的事情呢?

從科任轉為級任老師讓我有更多和家長溝通的機會,也讓我可以將體能的訓練、登山技巧以及環境保護LNT(無痕山林)的觀念透過課程讓孩子們學習的更紮實:

(一)在親師溝通方面:開學前的家庭訪問,事先讓家長知道新學年關於山野教育融入課程的理念,以及這些課程的優點。透過班級Line群組,分享關於山野教育推廣的重要性,強化家長的認同感。帶孩子出門,最重要的還是「安全」,而這份安全,並不是將孩子安置在溫室所能產生的,而是讓孩子做好充足的準備,習得相關的技能,提供真實的環境,讓他們能在「山」這所學校,好好應用與實踐。

台灣擁有269座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四周環海,小小的島嶼上擁有這麼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環境,然而我們最常聽到大人對小孩說:「爬山很危險,摔下來怎麼辦?」,或是「大海很恐怖,海浪會把你捲走。」我們把我們所以為的危險,擋在門外,讓手機電視等3C產品吸引孩子們安靜地不吵鬧乖乖待在家裡,然後滿意於自己提供了一個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遇到數學難題,我們拚了命也希望孩子們解出答案,獲得高分;然而遇到了大自然的磨練,我們卻不希望他們學會認清危險在哪,可以利用哪些技巧解決問題,我們要這個國家未來的領袖,這片土地未來的主人:學會逃避,彷彿孩子一生都得待在高牆之內才能確保平安。這真的是我們期待孩子未來的模樣?

(二)在學生課程訓練方面:除了參加宜蘭縣山野教育聯邦的活動之外,兩個月一次的班遊是筆者鼓勵全班孩子一起練習體能的誘因。山野教育在正規課程並沒有編進計劃裡,因此聯邦舉辦的活動大多數是利用假期舉行,參與的學生也大多以自願參加為主。若是硬性規定全班都得為了山野活動而練習體能,勢必會引起更大的反彈,因此班遊變成了其他對於山野教育部感興趣學生的動力。體能,是所有運動或是戶外活動的基礎。

剛開始,聯邦也為了參與活動的學生設計了行前訓練,包含認識動植物。真正上山之後卻發現,如果學生體能無法負荷,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沿途所看到嬌俏可愛的鮮豔花朵,或是動作靈敏迅速的野生動物,也是枉然。只有在孩子們的體能游刃有餘之下,才會有機會進一步對於周圍的環境產生好奇。

這份體能訓練的菜單是練習到最後的成果,其實從五年級上學期開始的體能,我僅要求學生從操場跑步三圈開始,約略每個月增加一圈,不參加爬山的學生到最後停置在每天跑10圈操場,而爬山的學生則慢慢增加至15圈。這樣看似緩慢增加,但是這種「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訓練法,卻可以讓學生們的練習長長久久。為了帶著孩子們上山,筆者也必須不斷增進自己的體能以及相關的登山知識才足以滿足學生們的學習欲望:

舉凡登山杖的使用、登山裝備服裝介紹與挑選、登山背包打包與調整、行進步伐與呼吸、食物的保存、菜單開立、食物烹調、天幕搭設與營繩結、營地建設、木材判斷與生火等都是全班共同學習,一起切磋的內容。兩年來帶著孩子們走過礁溪聖母山莊、石門山、合歡東峰、合歡主峰、合歡北峰、礁溪鴻子山、加羅湖寒訓野營、烏山野營、雪山東峰、草嶺古道全程,每個活動都看到了孩子們漸漸成長,獨當一面,自動分工合作的感動。

而身為教師,我們要做的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放手」。在學校裡的訓練,在大自然中要怎麼運用,孩子怎麼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修正,這些學習經驗是再多金錢都買不到的!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那個寡言不受歡迎的女孩,在那麼泥濘濕滑的陡坡上伸出她的手和隊友說:「手伸出來,我會拉住你!」

有人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學科的學習是知識輸入的奠基,然而對學習者而言,每一種知識與技能,更需要到真實的場域實際應用,才能透過一次次的修正並創造更多可能。透過山野教育的訓練,孩子們不但可以學習到獨立自主、自我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習怎麼和夥伴領導與分工、截長補短、互助合作、彼此鼓勵,不僅僅追求個人榮譽,更期望全部隊友都能登頂並且安全歸來!這樣的課程不正是符合108課綱中「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

看著孩子們腳踏實地一步步踩著堅定步伐向前進,不斷地挑戰自己體能狀態,堅持與放棄之間不停交戰著。登頂只是一剎那,中間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需要建立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持續和自己內心對話,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經常給夥伴加油打氣,在每段遠征的旅程挑戰中,大自然會給予最直接的回饋!當他們走得越遠,登得越高,看得更遠,了解自己的渺小,也就能夠謙遜但有自信地迎向未來的每一個挑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