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經濟學】從球員養成看健康的基本工資調整方式

友善列印版本

八月十六日由勞、資、學、政四方組成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建議行政院自明年元旦起調升基本工資,其中,月薪調漲5%來到23,100,時薪則上漲7.14%達150元。這對於許多領取基本工資的受雇勞工或打工族群當然是一項福音。當然,對雇主而言,基本工資的調漲會造成其供給成本增加,對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出口依存度高的廠商。

近年來,台灣的基本工資或外國的最低工資都是往上調的趨勢,因此,在調整基本工資的時候,勞工團體往往會引用外國的例子來說明台灣基本工資上漲的必要性。資方團體則是提出外國企業不服從的例子來說明調漲基本工資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即使資方與勞方均同意調整基本工資,雙方對於調漲的幅度往往也有不小的差距。此外,資方往往強調基本工資的調漲會帶動物價上漲,導致勞工的實質工資或實質購買力(薪資可以購買的商品數量)降低,對勞工反而帶來不利的影響。

平心而論,包含勞動、土地、資本與企業能力等是經濟學教科書中所強調的四大生產要素,因此,不管是資方(勞動市場的需求者)或勞方(勞動市場的供給者)都是生產過程的重要因子。在基本工資的協商過程或事前喊話過程中,我們常聽到「勞方好資方才會好」或「資方好勞方才會好」的論述都沒有錯,這是因為,經濟生態系中的每一份子都必須要健康,經濟體系的運作才會健全。

對資方而言,薪資的調整一定愈小愈好,反之,勞方則會認為愈大愈好。然而,當薪資漲幅極小時,對於領取基本月薪或實薪的員工而言,感受有限,對其消費的影響也不會太大,不要忘了民間消費的增加對於廠商利潤的影響是正向的。但是,過大的薪資漲幅,對於企業的經營也會產生不小的危害。有爬過大山經驗的人一定知道,當爬升的速度太快時,身體不一定可以適應大氣的壓力,進而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的狀況。對於平常運動強度不足或身體延展性不夠的人來說,若面對高張力或強度高的比賽,往往會造成身體受傷。基本工資的調升對於廠商的影響也是如此,過高的基本薪資漲幅將會造成許多廠商無法負荷,進而產生其他企業也無法吸納的大量失業。

基本工資調升對企業的影響也可回顧過去台灣球員王建民、陳偉殷或林書豪等球員的養成與受傷復出的例子,這些球員的所屬球團為了使其球員可以在高張力的美國職業運動中健康出賽,往往會安排球員從初階的聯盟賽事開始出賽,等到這些球員具備一定的水準後,再挑戰更高強度的賽事。球員受傷後的球團管理更是謹慎,球員康復後會安排許多不同等級的復健賽,為的就是希望運動選手可以健康在最高等級的職業運動中有好的表現。因此,不管球員健康與否,球團對於球員的養成都是逐步調整的。面對基本工資的上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承擔能力高低有別,過高的調幅可能會讓原本體質良好的中小企業也無法生存。至於薪資漲幅的合理區間如何計算,則是另一個值得關心的議題。

除了基本工資的漲幅外,受雇勞工的生產力高低往往也會被當作是否提高薪資的依據。勞工的生產力是說明勞動的投入與商品產出的關係,產出的多寡或一間工廠的產能高低必然與老闆的領導統御能力或企業能力以及雇主所投入的資本財多寡有關。換句話說,勞動生產力的高低僅是說明在既有的土地、資本投入或企業能力下,勞動可以創造出來的餅的大小。若資本投入不足或企業能力缺乏,勞動生產力必然不高。包含國際或台灣有許多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往往在更換主事者後,企業的業績一落千丈或一飛衝天。國外也出現許多專業經理人讓企業起死回生的例子,美國蘋果公司過去的專業經理人賈伯斯先生即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因此,勞動生產力不僅只談勞工的生產力,甚至勞動生產力的上升可能主要來自於專業經理人的表現。不論如何,勞工生產力一定不是只有勞工或只有雇主可以創造出來的,因此,在了解該項指標時,讀者切勿斷章取義。

雖然台灣的基本工資審議結果已經出爐,我們仍希望大家在討論基本工資時可以有更多元的思考。任何選擇都會產生機會成本,因此,下次在討論是否調漲基本工資時,各界代表應該先想好自己可能面對的機會成本。若沒有機會成本的概念,即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不可能的。當基本工資不高時,提高基本工資所產生的機會成本(失業)或許影響不大或不會有影響。但是,當基本工資的調幅過大時,機會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為此,我們期待下次在討論基本工資是否該調漲時,勞資雙方有更健全估計方式,切勿隨便喊價,造成談判破裂,對勞資雙方帶來不利的影響。

關鍵字: 機會成本基本工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