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台北慢步》:殷海光故居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台北慢步
作者:水瓶子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7月13日


殷海光故居位在巷弄內,若時光回到1960年代,殷海光被台大禁教,巷口有特務監控,《自由中國》雜誌停刊;殷海光想出國進修、講學,卻被政府禁止,只能靠太太夏君璐在外打工度日。

1928年出生的夏君璐,與1919年出生的殷海光,是1945年在重慶認識,之後靠著書信往來更加了解彼此。1949年,高中剛畢業的夏君璐,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千里迢迢來台灣找殷海光。想像在一個動亂時期,妳會出國去投靠一個還不是男朋友的男人嗎?可見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而是怎樣的愛情能讓夏君璐如此拋開一切呢?

1949年,殷海光來台擔任台大講師,開設課程有邏輯、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等科目,並參加胡適、雷震、傅斯年等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1954年,前往哈佛大學一年後回台大任教,並為《自由中國》撰寫大量的政論文章,以筆的力量對抗極權統治。殷海光批判黨化教育、反攻大陸問題等時政。

1956年,殷海光跟學校申請宿舍,但是台大已經沒有房子提供,於是找了一塊當時堆滿了建材、垃圾的空地,自行規劃設計蓋了這棟好像是日式木造建築,實際卻是洋式格局的房子。房子的所在地旁有瑠公圳支流流過,但當時庭院裡一棵樹都沒有,於是殷海光開始自己種樹,並且疏通水圳,稱為「愚公河」。

殷海光在台大教學期間,年紀尚輕,深受學生愛戴,下課後師生經常一邊散步一邊討論,也因此被稱為「馬路學派」。平日喜歡喝咖啡的殷海光,只要一拿到稿費,總會去買一瓶煉乳,打開後直接喝下肚,我想那是一種難得奢侈的幸福感吧!

目前在故居內展出台大校長所發的平反公文,說明台大當時受到政府壓力解聘殷海光,應該引以為戒,不應該再犯。殷海光本名殷福生,當時台大的聘書都用這個名字,而殷海光是他寫作出版時的筆名。

即使殷海光後來被停止教學,但是這群馬路學派的學生依然經常來找老師討論。《自由中國》停刊後,巷口有特務監控,老師怕學生受到牽連,多次在門口貼上字條,說明身體不適,請不要來找老師。即使是這樣,學生依然如故,想必是因為那是一種能夠呼吸到「自由」空氣的味道吧?

殷海光書信中的字跡工整,行文白話且條理清晰,邏輯清楚,故居旁的模型上有自由主義圖書館的規劃。故居附近這一大區的日式建築群,樹木高聳、綠蔭扶疏,若未來能夠繼續保留,讓大家來此讀書,討論哲學思想,一定很棒!

每次前往殷海光故居,總是在一條死巷子裡被兩排日式房舍包圍,走進巷底的門,不高的殷夫子讀書台映入眼簾,一旁種植著咖啡樹,還有一個大水池,當時是給小女兒戲水用的。想著這些都是殷海光利用身體勞動,一個人一土一磚、慢慢堆蓋起來的,似乎可以了解殷海光晚年無奈地在此創造他自己的小世界的心情。目前故居裡的小山水池,可以說是自由主義思考的最後一塊淨土。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

殷海光的太太夏君璐曾說,在路上見著彭明敏的太太會悄悄點頭打招呼。在那個年代,太太們彼此點頭,都是非常奢侈的溫暖。台大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彭明敏,在34歲就取得正教授資格,38歲出任政治系系主任,當時,他就住在溫州街18巷4號,與殷海光、周德偉是鄰居。

彭明敏意氣風發時,不但被派出國擔任聯合國代表團顧問,也獲得十大傑出青年。1964年,他與謝聰敏、魏廷朝3人共同起草一份〈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不料在印刷過程中洩漏而被捕。1965年11月,蔣介石在國際團體施壓下特赦了彭明敏,但其之後的生活卻受到特務監控。

當年,在溫州街18巷,可以很清楚看到特勤人員的吉普車,或利用雜貨店作為日常調查的基地,可知當時的政府多麼害怕這些知識份子、教授、學者。

彭明敏被判刑,一直到特赦後,都不知道可否恢復教職,但台大並沒有收回宿舍,我想可能是為了監控方便。彭明敏與殷海光一樣,曾經都想申請到國外講學,也都被政府拒絕,最後彭明敏決定逃亡。

1970年1月彭明敏逃亡成功,而之前與特務周旋的4年多,其情節幾乎可與電影比擬。如今的溫州街,日式房舍拆除蓋起了大樓,許多雜貨店違章建築也早已拆除,路邊也沒有停著特務的吉普車。我們走在路上要跟誰打招呼,也沒人會特別記錄。從台北刑務所舊址一路慢步過來,想像著這些得來不易的自由,眼前彷彿看到這些前輩們正栩栩如生地行走在街頭,真的要感謝這些人的努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