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Road to Russia:這四年的日本隊(上)

友善列印版本

日本是近二十年來才興起的亞洲足球強權,日本足球的魅力在於作為足球後進國,1990年代中期開始J聯賽之後,歷經多年耕耘,旅歐球員大量湧現,十多位球員立足歐洲五大聯賽(主要是中前場球員),德甲是大宗,數量是亞洲之最。此外,日本足協對於普及足球,也有制度性的規劃。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奮力追趕。

給世界盃32強掌聲

雖然看了不少日本旅歐球員的比賽、U23、U20國家隊乃至亞冠等比賽,不過,我是第一次把日本衝擊世界盃俄羅斯的總過程大體看完。老實說,衝擊世界盃並不那麼容易,即便日本在亞洲是頂尖球隊。我以為,衝擊世界盃不僅是選手表現的問題,背後是每個國家的體育管理組織、制度的大比拚。

按時程來說,世界盃結束之後,參賽國家大抵都是重新找尋總教練、選手班底進行世代交替的汰換過程,當然,未能進軍世界盃的國家,則是在各洲的預選賽結束後就重整旗鼓。重整之後,各洲的洲際賽事是第一場戰役,就亞洲來說,2014年巴西世界盃之後,最大賽事就是亞洲盃,透過杯賽確立新組成班底的狀態,而後就是四十強賽,分組進行主客場比賽,最後是十二強賽,分為兩組進行主客場比賽,最後選出亞洲區名額。

日本在四十強賽第一場主場與新加坡的比賽中,面對新加坡鐵桶陣,居然0比0收場,十二強賽第一場主場,也因誤判敗北。衝擊世界盃是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有不少意外因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國家在世界盃雖然沒有亮眼表現,但亞洲足球勢力當中,原屬中後段班的國家力爭上游當中,這也增加比賽力度。

亞洲如此,原來足球強權地帶的歐洲、中南美洲等的競爭就更為激烈,能踏上俄羅斯的球隊就值得尊敬,無論強弱﹗

可惜了,墨西哥教頭阿吉雷

日本一向給人嚴謹規畫認真以赴的印象,然而,從2014年里約世界盃之後,這四年日本衝擊世界盃之路,居然歷經三任教頭的更迭,這四年日本旅歐球員雖然持續增加,也不乏亮眼球員,但三位教練的戰術理念不盡相同,日本足球的侷限也不斷被討論,看似日本最混亂的一屆。不過,每任教練都有一套解法,侷限與突破之道不斷被討論,其實也是件好事。

2014年日本兵敗巴西未能如願小組晉級後,他們找來墨西哥人阿吉雷(Javier Aguirre Onaindía)擔任總教練。這個決定是對的。2010年南非世界盃日本小組賽晉級,可惜PK失利止步十六強。當時總教練岡田武史對日本足球理念有一番有趣的詮釋-日本足球必須是透過不斷傳球前進、減少身體碰撞的風格,也就是,日本足球就是要在跑動中思考。進攻之外,岡田武史非常重視防守,在岡田武史執教下的日本隊,基本上就是防守反擊。

日本在南非世界盃創下首次海外賽場小組賽晉級的紀錄,南非世界杯之後,義大利人札克隆尼擔任總教頭,他把日本的技術流昇華,讓日式的傳控足球變得更為流暢好看,在他任內,正值日本球員旅歐高峰也是這些球員巔峰之際,亞洲盃冠軍、全球最早取得世界盃名額的球隊等,讓人們對這支日本隊充滿期待,然而,在巴西世界盃上,我們看到的是日本足球的侷限-日本傳控很華麗,但得勢不得分,控球率超過50%但遇到爆發力較強的球隊,簡單一個斷球而後長傳隊友就能把日本一刀斃命。

怎麼辦?找來墨西哥人阿吉雷用意就在於過去日本式的傳控往往依賴節奏變化進攻,也就是看似漫不經心的幾腳倒腳後突然因為球員的穿插傳球而變化。墨西哥同樣是依賴腳下的傳控技術,但節奏更快(看看這屆世界盃墨西哥是如何贏得國的),如果把原來日本的技術流加快,也許是個解法。阿吉雷上任不久,就爆發他過去執教西甲期間涉嫌打假球被檢察官起訴的事件。當時正值亞洲盃要開打之際,面對這樣的案例日本足協也是頭痛,畢竟,國家隊總教練涉此案總是不光彩,雖然這與日本足球無關,但也因為是起訴而非最終判決,日本足協開出的條件是如果日本在亞洲盃前三名,阿吉雷的帥位暫時保住。未料,黃金陣容的日本,居然敗給阿聯酋,無望蟬聯,而且那場比賽進入PK大戰,本田圭佑與香川真司居然雙雙未能進球。

也因此,阿吉雷告別日本,事實上,他的官司根本不了了之,阿吉雷日後再阿聯酋的職業球隊執教,日本十二強賽對阿聯酋客場,阿吉雷也出現在貴賓室,大約算是「買賣不成情意在」的味道。我覺得,阿吉雷任內最值得一提的事情之一,就是拔擢柴崎岳進入國家隊。

強勢的哈利霍季奇

阿吉雷之後,日本足協請來哈利霍季奇(Vahid Halilhodžić),這位前南斯拉夫出身的教練,選手生涯成名於法國,而後因執教阿爾及利亞國家隊在世界盃與德國踢成平手大獲讚賞。哈利霍季奇特別之處有二,一是他總與執教國度的媒體關係不佳,二是他有法式教練重權威的特性。他上任之初,就提出對選手的一些要求,例如體脂肪率的要求,這個要求其實還屬正常要求。不過,備戰期間選手村裡用餐,一定是長形桌子,總教練與球員全員到齊開動、選手禁止外出等規定,軍隊式的管理也成為日後選手反彈的導火線。

他的戰術精神簡言之就是堅守速攻,防守為主得有機會快速反攻。堅守並不是問題,這確實是日本足球需要提升的地方,日本雖然旅歐球員很多,帶幾乎都集中在中前場的角色,中後場能旅歐者寥寥可數。對日本足球形成挑戰的是速攻的方式,哈氏的速攻方式是防守反擊後以高球沖吊,這與過去日本透過中場地面球的傳遞大不同。他的戰術需要高前鋒作為支點,這點日本選手有德甲的大迫勇也做支點,不過,對日本選手來說,這種攻擊方式把握度不高也不擅長。哈式上任之後,馬上就是日本衝擊世界盃之路,這條路並未像四年前那麼穩當,我覺得哈氏對強隊有深刻的琢磨也有精彩的配置,例如對澳洲取得一勝一平的佳績,但對他自覺較弱的球隊未必研究得如此徹底,日本居然也踢得辛苦。

哈利霍季奇的權威式管理外加他依選手狀態而非名氣選拔,日本足球的BIG3本田圭佑、香川真司與岡崎慎司在哈氏任內不是未受重用就是甚至不在名單當中。選手對打法的不習慣、巨星未受重用,哈氏開始受於排山倒海的海嘯,但這一切都在暗中進行。如按日本與國外媒體報導,本田圭佑與香川真司都曾分別與哈氏討論,但最終結果就是他們落選,同樣的狀況還包括在西甲踢球的乾貴士。本田圭佑與香川真司成為國家隊邊緣角色,不僅他們自己不滿,贊助商也非常不滿。日本足協應該承受了明星球員與背後贊助商的壓力,但我覺得日本足協也應該有些查證的措施,確認這幾位球員的陳述是否屬實。在那期間,日本足協主席進行了歐洲之行,其間,包括與日本隊長長谷部誠會面,應該是長谷部誠的意見起了關鍵的作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