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資源教室:它不大,剛好是一個家的大小

友善列印版本

身心障礙學生在求學的階段,因其自己先天的特殊需求,總是與「資源班」這個地方有著高度的連結,在這裡,他們尋求對自我的支持,課業的輔導、心理諮商,甚至透過資源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人際網路。

近年來,身障學生接受大學教育的人數逐年增加,教育部在民國89年頒訂「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宣告各校招收相關輔導人員,成立資源教室,作為大專院校身障學生最重要的支持單位之一。時至今日,大學教育的資源教室,除了一般的特教支持,我們應該思考:除了教育支援之外的資源教室,對於大學生而言,它應該是甚麼意義?

一、人際的新團體

大學就像小型社會,透過系學會、鄉友會等同質性高的學生社團,通常可以快速的建立起來屬於自己的人際脈絡,尋求高度的認同感;但在現今社會對於融合教育意識仍不足的情形下,許多弱勢學生仍與這些主流的社交團體有著一定的隔閡,大學資源教室因為其服務模式的轉變,使得學生必須主動尋求幫助,也讓特殊學生開始大量認識與自己相同障礙的學習夥伴,這對中學階段學生所接受的單一服務對象是很不同的;大學資源教室提供了一個交友的重要管道,在那裡,他們相知相惜。

二、是依賴資源教室?還是逃避現實校園生活?

首先,我們要先理解身障學生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筆者提出兩個核心問題:

第一是同學之間的理解,第二是師生之間的溝通。

在剛開學的時候,同學與老師與身障生的衝突,大多都是因為對彼此的不理解而造成;所以資源教室通常會有所謂「入班宣導」與「任課教師通知信函」,用來與學校溝通,促使身障學生的學習狀況可以順利開展。雖然大學講求獨立自主,但這個社會要知道:資源教室的存在,並不是提供學生可以用來逃避的空間,而是盡量掃除可能因為障礙所帶來的困擾,在這樣的立基點上,提供大學自我成長的能力。

三、愛的背後,大學資源教室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資源教室是一個障礙學生投入情感比重很高的地方,有些同學甚至天天到資源教室吃午餐,聊天;這樣的情形看似溫暖,一個潛在的問題卻日益嚴重,資源教室的輔導人員流動性極高,而身障生又比常人更需要陪伴與支持,職務的調動使得同學不斷的在建立新的關係,充斥著一股不確定性與不安感;行政業務的繁多、薪資的不對等性、學生學習程度的不足等,都是直接影響輔導人員離職的關鍵原因之一,我們還能為特殊教育的一線單位,做什麼努力?

教育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高等教育的背後究竟應該發展怎樣的特教支持,值得我們省思;大學的資源教室,或許在法定的地位上不如於中學的特教資源班,裡面的輔導員與諮商師或許不如正式的特教老師,但愛的質量應該如何衡量?資源教室對於身障學生的重要性又是如何?社會似乎從未思考過這樣的弱勢議題,這篇文章想告訴讀者的是,在大學裡的主流團體之外,還有一個地方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無比重要;那不是逃避,也不是依賴。是一種對於家人般的濃烈情感;資源教室不大,剛好是一個家的大小。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