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介】Ready Player One 一級玩家:論虛擬與現實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一級玩家》 Ready Player One
作者:  恩斯特.克萊恩 Ernest Cline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1/03

12月底看到「Ready Player One一級玩家」的電影預告片,覺得驚為天人,對眾多像我這樣,喜好虛擬世界角色的粉絲來說,能看到動畫Speed Racer主角的賽車、電影「回到未來」的名車Delorian、大友克洋的經典動畫Akira中的摩托車、忍者龜、鐵巨人、春麗、Dance Dance Revolution、Final Fantasy系列的陸行鳥甚至還有鋼彈與鬼娃恰奇,以及其他數以百計的其他電玩與動漫角色同在一部片裡出現,就足以讓我熱血沸騰了。我立刻買了它的原著小說來看,一口氣熬夜看完。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在資源竭盡,全球大部分人陷入貧窮的蒼白近未來世界中,數以萬計的玩家逃避現實的方式,是進入一個名為綠洲的虛擬遊戲裡: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化身成自己喜歡的角色的亮麗繽紛宇宙中,有無盡的星系可供探索,以及和現實連結的經濟系統。而當遊戲創辦人在過世前公開放送一個深藏在遊戲中的謎題,宣稱只要解開謎題者就可獲得創辦人的數千億美元遺產,以及遊戲的控制權時,也使得全球億萬玩家,以及一間汲汲於控制這個遊戲的邪惡公司都投入這場遺產爭奪戰中。小說中的主角就像是日本漫畫雜誌「少年Jump」中的漫畫角色一般,秉持著雜誌所標榜的「友情」「努力」「勝利」三大原則,靠著與一群玩家的合作,得以開始解開謎團,並面對巨大邪惡的跨國公司的挑戰。

在故事中,所有的解謎關鍵都與所謂的技客(geek)或日本所謂的「御宅族」所愛好的1970至2010年代電玩動漫影集有關。想解開謎題者,必須對這些文化象徵一清二楚,對電玩破關技巧滾瓜爛熟,這代表的是投入大量的熱情與時間背誦各種遊戲影劇中的對話、歌詞,以及各種相關、日文稱之為「豆知識」的小故事(trivia),然後建立其中的連結關係,因為文化象徵總是互相影響:就像星際大戰系列深受黑澤明的電影「戰國英豪」所影響,而這系列的宇宙史詩電影又影響了一系列後來的作品,甚至我們的生活:從日本卡通鋼彈Gundam系列裡的光劍與戴面具的強大邪惡主角,到雷根總統對蘇聯的形容「邪惡帝國」;就像「駭客任務」三部曲The Matrix Trilogy乃是受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Ghost in a Shell、科幻大師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香港武俠片及吳宇森的電影所啟發,但是它的描述,又讓後續一系列描述虛擬與現實間的作品,像是「全面啟動Inception」甚或是「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更易讓觀眾接受。更不用提近年來兩大美國漫畫集團漫威Marvel與DC各自靠著將旗下漫畫角色的故事構築成互相交織的「宇宙」,得以不斷產出一連串的故事與影劇產品。

而其實在「綠洲」遊戲中,靠著背誦、重複遊玩一個遊戲以熟練獲得高分、一次又一次看著過去的影集或老片,甚至隨著劇情推進,複誦出劇中對白的技客式遊戲,與我們傳統的填鴨學習方式並無不同;遊戲創辦人所提出的巨大遺產,更可說是舊時代「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新解:透過前述的背誦、在電玩裡獲得高分、在過去的經典遊戲、劇集或電影裡中尋找線索,解謎過關,獲得無盡的財富與綠洲遊戲排行榜的名次,聞名虛擬與現實世界;這固然能讓我們這群動漫影視遊戲愛好者感覺自己在喜好的虛擬世界中投注了千千萬萬個小時的努力,似乎並非一無所獲,但是卻又讓我們掉進了某種不切實際,科舉時代式的幻想與功利觀念,即使那裡面有著我們的熱情,粉絲之間的友誼。

但是話說回來,課堂上那一群早已死掉老頭的八股話語與數學公式,比較起遊戲與電影影集內容來說,真的更有深度,更值得背誦記憶嗎?也許這也是對現實教育的一種諷刺,以及讓我們深思的地方;一直到約十幾年前,如果有人表現出對於電影影集或是電玩小說等的熱愛時,就會有正義之士出來批評;「有時間迷戀虛擬不存在的東西,為何不多花時間去讀書工作?」而他們看見現代全球觀眾對於超級英雄電影的迷戀時,也一定會批評這些電影反而是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不去注意葉門內戰、敘利亞與羅興亞難民危機等等更加需要英雄挺身而出,但是超級英雄們卻不屑一顧的現實問題。

但是西方世界對於虛擬世界的迷戀,正成為推動文化的強大動力:正如阿根廷文學家波赫士Jorges Luis Borges在「特隆、烏克巴、第三星球 Tlön, Uqbar, Orbis Tertius」這個故事裡提到,有一群人幻想著一個有著自己的語言文化與邏輯結構的世界特隆Tlön的存在,並為這個世界寫了許多冊百科全書。聽來也許荒謬,但這不就是許許多多對於「星際大戰」「哈利波特」「漫威宇宙」「鋼彈編年史」與千百個小說幻想世界有興趣的粉絲與公司們所在做的事嗎?而事實上,從神話、宗教、乃至於國家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這些政治經濟理論,以及以其為基礎所建造的政權與治理方式,不也都是一種虛構,憑藉著想像描述出來的虛擬世界?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研究領域「行為經濟學」就戳破了古典經濟學堅持「人是理性動物」的虛擬想像,指出這樣的假設與實際我們在日常中的反應間的巨大差異。也就是如此,波赫士在前述故事的結尾指出:「世界就是特隆。」因為我們早已活在一個充滿了虛擬假設的世界,為了無法證明的宗教與神祉,以及奇怪的政治經濟理論而日夜爭鬥互拚生死。而虛擬世界與虛構角色經濟,也已然成為我們現代經濟的新金礦。這,可能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在現代的最好詮釋。

但是就像「一級玩家」書中所引用的美國喜劇演員葛洛丘‧馬克斯(Goucho Marx)所言,「我不迷戀真實世界,不過那是唯一可以好好吃一餐的地方。」即使電腦母體能依照「駭客任務」中背叛了人類反抗軍的角色所要求的一樣,讓在電腦裡的他感覺真的吃到一塊多汁的牛排,那仍然不過是一段虛擬的感官經驗,與真實仍有差距;而現在正在異鄉的我,突然好想喝碗台南有名的熱牛肉湯,慢慢地喝,感覺湯的熱氣與湯液從口舌滑進喉頭的甜,聞著湯頭的香味,咀嚼肉的口感,而不是看著零與一的組合。也許,只有在飲食這方面,現實體驗永遠勝過虛擬想像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