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波希失樂園》:畫作與觀賞者的互動

友善列印版本

若說到創世初始的亞當和夏娃、人世裡眾人群聚享受肉體歡愉和地獄中怪誕奇異的生物與刑罰的這三副情景,對於西洋美術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會聯想到十五世紀的尼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三聯畫作品《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西班牙導演荷西.路易.羅佩茲里內(José Luis López-Linares)拍攝的紀錄片《波希失樂園》邀請了三十幾位不同領域的專家,涵蓋歷史學家、作家、藝術家、作曲家和歌手等,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讓他們對《人間樂園》畫作中的奇幻圖像描述看法和感受。

關於《人間樂園》的創作者耶羅尼米斯‧波希的生平如今已無法清楚得知,僅能從當時他所加入的兄弟會所保存的檔案資料略知一二。波希所創作的畫作多半和基督教相關,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的三聯畫作品《人間樂園》。

三聯畫原本是放在教堂中展示的祭壇畫的一種常見形式,分為左翼、中間、右翼三個部分,平常的時候將左右翼闔起,只在重要場合才會打開。《人間樂園》在闔起的左右翼之上,以灰暗的筆調畫了天地初始、人類尚未被創造出來的世界,這也讓畫作在展開時呈現出開天闢地後進入萬花世界般的強烈戲劇張力。《人間樂園》當中的景象充滿著波希奇特的想像,當中有被貝殼包覆的人、巨大的莓果和鳥、地獄裡戴著修女的罩帽的豬隻要親吻人類以及從人類屁股中飛出鳥群等等。荒誕不經的意象使得畫作猶如夢境一般,使得波希又被視為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

以藝術作品或藝術家為題材的紀錄片並不少見,但《波希失樂園》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必須面對來自兩個方面的困難:創作者和作品。既無法實際訪談創作者了解創作背後的意圖,也無法從鮮少的檔案資料建立起創作者的生平經歷。而儘管《人間樂園》豐富而詭奇的意象能夠讓觀看者印象深刻,然而要理解這些意象背後的涵義卻很困難。面對創作者和作品這兩方面的難題,《波希失樂園》要以怎樣的方式吸引觀影者的目光呢?

在《波希失樂園》中,不採取直接解釋作品意涵的方式,而是透過觀賞和描述的過程讓作品和觀賞者之間互動,借助他們在各個專業上的敏銳度察覺作品吸引他們的地方並說出他們的想法。這就像我們平常欣賞藝術作品時,很少會先去找出關於作品全部的相關資料理解之後,才去觀看作品。我們經常做的是一邊欣賞,一邊用自己擁有的經驗知識去理解、猜測和感受作品。

譬如植物學家會注意到反覆出現的奇特莓果、動物學家觀察到真實存在或誇張虛構的生物、音樂家發覺當中畫的樂譜是可以實際歌唱的、建築師看到裡頭的建築與十九世紀的西班牙建築師高第的設計在風格上甚為相似……,每個人都可以依據他的知識經驗,對於畫中組成的物件作出某種反應。

除了觀賞和描述之外,紀錄片裡也呈現觀賞者的另一種反應──再創作。現在的流行文化裡我們看到熱愛動漫的人會以同人、cosplay等方式,重新展現作品中的人和物的形貌,而在紀錄片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喜愛《人間樂園》的人,依照畫中的意象作出造型服飾、畫作和模型,或者更直接的把畫作印在T-shirt,穿上它去欣賞原畫作。再創作的反應是基於對作品的愛好,顯示出我們的天性:在面對喜歡的事物時,會嘗試以某種方式來擁有它。

《波希失樂園》不去試圖將畫作的神秘意象一一尋找出背後的意涵,而是透過觀賞者與畫作的互動和再創作,顯現出一個藝術傑作如何引發人們的想像力以及體現創作者和觀賞者能共通感受的真善美,同時也讓觀賞者能夠體會讓藝術家創作的那股力量,這也是我們能藉由欣賞藝術作品感到愉悅的原因。正如同紀錄片一開始引言所說的:「一個人被傑出的作品感動時,他將同樣聽見促使藝術家創作的真理的呼喚。」(Touched by a masterpiece, a person begins to hear in himself that same call of truth which prompted the artist to his creative act. -Andrei Tarkovsky)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