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新加坡的知與不知:自由與發展的衝突筆記

友善列印版本

新加坡無疑是亞洲強盛的國家之一,我們羨慕他們的經濟、秩序或是完備的社會福利,但這些其實全都得來不易。《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一書中,作者梁展嘉以日記式平舖直敘的描述生活見聞,淺談泱泱大國裡的角落故事,卻足以顛覆我們對新加坡的想像。

居住正義

作者從身為台灣人和新加坡女婿欲在新加坡申請國民住宅的經歷和困境為起點,透漏了他發現的截然不同的新加坡。新加坡的住屋政策一直是台灣公共住宅政策很重要的參考對象,也正如作者原本想像中的美好。而最亮眼的新加坡國民住宅(組屋)政策,居民住在政府蓋的組屋比例高達87.5%,比起其他國家如荷蘭的公宅佔住宅總量的34%,英國則佔20%,地價偏高的日本則僅6.06%,台灣卻只有約0.08%,藉此看得出新加坡政府對社會福利和住房政策的重視。然而,新加坡為了鼓勵年輕夫妻早點結婚生子,單身未婚者要到35歲才有資格購買,而且只能買偏遠地區、小坪數的房子;但對已婚者,只要雙方21歲,就沒有任何購買限制。新加坡政府就是這樣用各種政策去導引你做「他希望你做」的事。

「我經常被人指控干預公民的私人生活。沒有錯,如果我沒有那麼做的話,我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我講起這些不會有任何一點悔恨的成分,如果我們沒有介入非常私人的領域,像是你的鄰居是誰,你怎麼生活,你發出什麼噪音,你怎麼吐痰,或是你說什麼語言,我們就不會有經濟發展。我們決定什麼是對的,才不管別人怎麼想。」-李光耀,1987年。

李光耀在《海峽日報》(Straits Times)的發言可以明顯知道新加坡的組屋掩藏了龐大的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李光耀眼中的新加坡是必須以國家利益至上的全新社會,在新加坡這個種族混雜的社會,境內主要有華人70%、馬來人15%、印度人7%和其他,這並不是自然的狀態,而是政府刻意規劃下的結果。且政府為了避免種族間壁壘分明或暴動的情形,不同種族在組屋中也有固定被分配的比例。作者的描述雖不慍不火,但引人反思台灣的社會結構,如果申請社會住宅的條件加上了嚴格的語言和種族的比例限制,會造成怎麼樣的抗議。

即使新加坡的管理嚴格,仍然有投資房地產和炒作的情形,就像新加坡電視劇《一一八》裡年輕人說到:「我們這代年輕人不追求什麼生活品質,就算是維持最起碼的生活,不去賺點錢行嗎?」其實新加坡年輕人和台灣現在年輕一代遭遇到類似的處境,在房價物價居高不下的無奈下,維持基本生活都是種奢侈,遑論買房置產。但與台灣很不同的,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為何為他國稱羨,在於其能夠強而有力地導正房市,比如新加坡組屋的地上權有99年的期間限制,這是新加坡在保證一黨專政且政府不會過於腐化的信心下,犧牲了大部分人民的土地所有權來交換政府組屋的核心精神。在台灣土地私有化嚴重,即使政府需要資產來引導土地政策也無從下手。而徵收土地又是另一則故事了。

教育體制

再來,大家應該都看過《小孩不笨》這部電影吧,大家會心一笑的背後竟然真真切切的是新加坡小學生的處境,在新加坡所有家長和學生都知道,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已經偷偷能力分班了,到了小六就要經歷人生第一次大考-離校大會考。作者曾任國小華文教師,帶過所謂C段班的學生(約是學校最後10-20%的學生),他深切體會到這些被機械式放棄掉的學生心理的創傷。除了能力分班外,新加坡的補習情形也十分瘋狂,其實與台灣的情形相去不遠,學生大部分都會參加校內補習(類似台灣課後輔導)、校外補習班或私人家教。

與補習班文化配套的參考書文化,則與台灣很不同。新加坡的連鎖書局大部分販售參考書和考試用書,其他類書籍反而佔少數。不比台北市重慶南路上的書店,店內販售小說、漫畫、週刊或翻譯著作的比例還是很高的。

媒體亂象

最後,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台灣人非常在乎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但對新加坡而言卻始終是個難以突破的藩籬。從李光耀在赫爾辛基(Helsinki)國際報業會大會上的聲明:「我需要媒體鞏固政府施政,不是削弱我們的學校和大學所灌輸的文化價值觀和社會取態。大眾傳媒營造一種氣氛,鼓勵人民發憤學習發達國家的知識、技能和紀律。少了這些,我們根本沒有希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想見新加坡擘劃的媒體藍圖必然發生過許多駭人聽聞的故事。作者以《新國家報》的記者王彼得(Peter Ong)事件為例,描述王彼得有天看見報紙分類廣告中有招募馬來人加入新加坡軍隊的廣告,發現了其「公民權大放送」的新聞價值,於是將其擴充成頭版新聞。出乎意料的是,出版的當天下午,王先生就被兩個警察抓去盤查,一週之後就收到了國民服役通知書通知要再當兩年兵,就這樣被迫拋下妻小送入軍營。

除了大至「國防大事」的案例外,小至《新國家報》曾刊登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對夫妻加上一大票小孩,畫面和樂融融,但一樣在出版當天接到了李前總理的電話,說是破壞了「兩個孩子恰恰好」(Stop at Two)的人口新政策。在如此嚴密的媒體規章、政府管理股(management shares)的監控下,新加坡的媒體亂象當然不能與台灣相提並論。

即使是近年來難以管控的網路資訊,新加坡政府自2013年起,現任總理李顯龍也說道:「對生活滿意的人沒時間上網,不快樂的人才有空去上網。」並且對網路上的部落客宣戰:「我們不可以讓出言論的主導權,不論是在實體還是網路空間……我們必須在有需要的每一個地方開戰。」從此,新加坡政府的「一清專案」就和許多與政府作對的部落客纏鬥至今。

結語

事實上,從《幹嘛羨慕新加坡》一書中可以看到除了組屋、教育制度和媒體整肅外其他新加坡值得台灣省思的議題,例如博奕產業和移民政策。但無論是哪種制度,新加坡政府難以被人民撼動的處事方針仍是一以貫之,如《李光耀回憶錄》中提及李前總理認為秩序先於民主的治國理念,也相信管制新加坡是靠「鐵腕政策」才能成為亞洲的花園城市。《幹嘛羨慕新加坡》書中並沒有深入批判或數據式對照台灣與新加坡的異同,但作者的筆觸卻隱隱地暗示著:新加坡是個很棒的國家,是個值得學習的對象,但我們不需要去羨慕他,因為那一切都有代價。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