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請兵/欺瞞兩線並進(上)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24

第六章 國府當局的考量與對策
三、請兵/欺瞞兩線並進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島內只有五千餘兵力,警備總部本部直接可資調度運用兵員僅七百餘名。事件當時在臺的中央社記者張任飛指出,二二八發生是陳儀絕未想到的,「這次事變中,他先主張殺人,部下因為兵力不夠,遲遲不去執行。他曾發怒說︰ 『你們不去,要我去拚老命呀!』暴亂擴大到全省,他決定『和談』了。」

張任飛所描述陳儀面對事件時的心態,也可以在他發給親信徐學禹的電文中得到印證:「儀此次處理事變最感困難者,實緣兵力太薄,奸匪敢於暴發者,亦由於我之兵力太薄」。

警總參謀長柯遠芬也坦承,「當時最感困難的是兵力不夠,在臺北我們可以使用的兵力只有憲兵一個連,特務營一個連,其餘都有勤務。」

因此,事發之初,陳儀對民間所提種種要求照單全收、妥協退讓,並非真心,實因情勢不得不然,藉此拖延時間,以便向中央政府請兵平亂。

民間盛傳二二八事件中陳儀施展緩兵之計,一面對處委會及民眾的要求虛與委蛇,一面向中央請求派兵鎮壓。《臺灣二月革命》一書指陳儀於三月一日,「暗中向中央誇張歪曲報告臺灣暴動情形,並要求派遣大兵來臺鎮壓」;三月二日「陳儀向中央要求十萬大兵鎮壓臺灣一事,接到『照准』的密電」;三月六日下午「陳儀接到整編二十一師已由滬出發,又憲兵第四團兩營也已經離開福州」。

《憤怒的臺灣》也稱三月一日陳儀「召集劉啟光、林頂立、陳達元等軍統頭子密議武力鎮壓。一面向中央誇張歪曲報告臺灣暴動情形,要求派兵來臺」,三月六日「陳儀接到第二十一師已由滬開出,憲兵第四團也已離開福州赴臺的中央密電」 。

美國臺北領事館在事件後向國務院報告:「事後,陳儀向一美國新聞特派員透露,於三月一日向中央政府要求軍隊增援。」

中國記者唐賢龍則指出,根據「一個權威人士」透露的幕後消息,臺省當局起初以為地方事件未幾就會解決,迨至三月三日暴動蔓延全省,乃急電蔣主席與國防部速派援兵,國軍二十一師劉雨卿部於三月五日接獲速調臺灣命令後星夜開赴上海,趕往臺灣。

以上種種說法十分紛亂,陳儀究竟何時向中央政府請求援兵?一九九二年行政院為撰寫《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而公開的大溪檔案中,從二月二十八日起至三月五日,都沒有陳儀向蔣介石報告事變情況、甚或請兵的電文,直到三月六日才出現相關內容。

二二八事件最緊急的幾日內,陳儀竟未與中央政府保持聯繫,令人不敢置信,筆者認為當時政府當局提供大溪檔案時,抽去了關鍵電文。也因此,一九九二年行政院提出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並未對陳儀請兵問題做出合理解釋。

即使如此,筆者認為仍可從其他各種史料綜合推測,陳儀是在三月二日向中央政府請求援兵。據柯遠芬〈事變十日記〉所述,三月二日他擔心「情況的惡化,我們不能不做萬一的準備,所以我建議向中央請兵」,但陳儀告訴他「業已電主席速調整編二十一師一個加強團來臺平亂」,而且因為「擔心遠水救不了近火,又決定要求將憲兵第四團留駐福建的一個營,調來歸還建制,並且由交通處即派船接運」。

奉派到臺灣調查事件的監察委員何漢文也說,他在動身來臺前向國民政府文官處調閱案卷的電文中,有三月二日電報說:「奸匪煽動,挑撥政府與人民間之情感,勾結日寇殘餘勢力,致無知平民脅從者頗眾。期即派大軍,以平匪氛」,兩者說法頗有契合之處。

近年出版的大溪檔案出現幾則一九九二年未出現的電文。二月二十八日動亂初起,陳儀立即向蔣介石主席報告:「臺省防範共黨素未鬆懈,惟近因由日遣回臺僑、由本地流氓受奸匪煽動,感(二十七) 日乘專賣局查禁私菸機會聚眾暴動,儉 (二十八日)午更形猖獗,搗毀機關、縱火焚燒、沿途傷害外省籍人員,職為維持治安起見,於儉日宣布臨時戒嚴,必要時自當遵令權宜處置。」

雖然此一檔案中,仍然未見到三月二日陳儀請兵電文可做為直接證據,但另有三月四日陳儀呈蔣主席電文可證明筆者的推斷正確。該電文中表示:寅冬亥親電計蒙鈞鑒,臺北於夜十二時解除戒嚴後,秩序逐漸好轉,今日交通及市面已恢復常態,人心亦相當安定,為各縣市上有暴徒脅迫群眾、劫奪軍械、包圍政府等暴動。但臺北一經平定,預計省外秩序亦可望於短期間內恢復。查臺灣此次事件之所以發生,一面是奸黨利用反政府的人士及機會……一面由於……憲兵人數甚少,以致政府無法以合理對付暴徒。此次事情雖不日可望解決,但奸黨禍根欲為拔除,不使其遺禍將來,必須有相當兵力俾資應用,前電所請酌派素質較好步兵一旅或一團來臺,仍請俯准照辦。

此一電文出土十分重要,電文中顯示幾項關鍵訊息:

1. 電文中的「寅冬亥」即是電報韻目中的「三月二日晚間十一時」,證實陳儀在三月二日深夜已向蔣介石請兵,請兵的數量是步兵一旅或一團。
2. 陳儀將二二八事件歸罪於「奸黨」。
3. 儘管三月四日秩序已好轉、事件逐漸平息,但陳儀心意已定,仍堅持非派兵不可。

國史館最新出版的檔案彙編中,上述「寅冬亥電」終於出土,證明在三月二日事變之初,陳儀就已打算以武力平亂。電文中說:臺北事件自發生後,職鑑於本省兵力之單薄及環境關係……目前情勢非有相當兵力,此次事變恐難徹底弭平……現正電請陳總長(指陳誠)迅速酌調素質較良之步兵一旅,至少先派一團來臺,必可肅清奸匪,以紓鈞座南顧之憂。

陳儀一面向中央請兵,一面也調動島內兵力。二月二十八日下午,警總參謀長柯遠芬決定調駐鳳山獨立團的一個營、基隆要塞守備隊兩個中隊開赴臺北,前往基隆載運軍隊的卡車途經汐止時被民眾阻攔,但仍在深夜安全載回臺北。

從鳳山所調動北上的軍隊,則被民眾攔阻於新竹。三月三日,二二八處委會聽聞政府調動南部軍隊北上,憂心忡忡,前來詢問,柯遠芬卻對代表們表示「市民勿輕信謠言,南部軍隊絕對不上北」。

同日,中央社發出密電指出, 「據已由官方證實之消息稱,自閩省增援之憲兵一營,今已到達基隆。此乃首批增援部隊,雖兵額不多,外省人心稍振」 ,而民間人士此刻正在處委會中要求陳儀停止運兵北上,「民間尚不知另有省外軍隊增援」。

當局祕密請兵、調兵,卻向民眾推說是謠言,這是政府官員對民眾所說的第一個欺瞞謊言。

三月三日,警備總部祕密進行兵力布署,劃定臺北、基隆為兩戒嚴區,分別以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為戒嚴司令;劃定新竹、臺中兩防衛區,以少將處長蘇紹文、中將高參黃國書為防衛區司令;並急電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指示嘉義以南由其負責防範。

軍事布署略定後,四日柯遠芬在日記上寫道︰「此時我經過周密的考慮後,才決定做軍事上的萬全準備。一俟他們叛國的罪證公開後,馬上即使用軍事力量來戡亂。」

此時民間已傳言陳儀一面請蔣渭川等人出面收拾亂局、一面向中央請求大軍準備展開屠殺報復,恐慌氣氛瀰漫。部分民眾將訊息告知蔣渭川,提醒他勿被官方利用。

蔣渭川因民眾多次提醒,也將信將疑起來,於是在三月四日向憲兵團長張慕陶求證,探詢陳儀是否已向中央請兵,卻施緩兵計之事?此時,張慕陶卻指著頭顱說︰ 「我可以用我的頭來保證,絕無此事,你可放心。」他同時要蔣渭川向民眾轉達, 「長官只要社會早日恢復常態,不使中央過分注意,當作沒有什麼事就好了,其他不會有什麼惡意。」

這是政府官員對民眾所說的第二個欺瞞謊言。

三月五日早晨,因事件已蔓延全省,警總第三處建議電請福建省主席劉建緒調借保安團來臺協防,陳儀同意後,發電文與劉建緒相商。顯示長官公署當局請兵、調兵動作不曾中斷。

這一日,陳儀終於接獲蔣介石來電謂,「已派步兵一團,并派憲兵一營限本月七日由滬啟運,勿念。」

柯遠芬日記更明確指出,五日下午收到蔣主席來電,告知已調松滬一帶的整編二十一師一四六旅來臺,十日前可全部到達基隆,同時駐福建的憲兵第四團的一個營亦將來臺歸還建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