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術】蘭嶼之父紀守常:隻身闖孤島 為窮人服務

友善列印版本

他從瑞士而來,從小就立志當神父,長大後真的當了神父。他從瑞士來到亞洲。第一站到了中國,豈料遭共產黨驅逐,輾轉由香港再來到台灣。紀神父來到台東的海岸山脈,一個人闖進了偏遠的島嶼,此後,他將一輩子都給了蘭嶼。

紀守常(Alfred Giger)出生在瑞士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他從小立志當神父,中學時進入白冷會(Bethlehem Mission)學校讀書。畢業之後,他進入白冷會服務,他想到亞洲傳福音,為此還特別學了一年中文。

白冷會的創立宗旨是要為弱勢族群及邊緣人服務,他們和窮人、病患、被遺棄的人在一起。

紀守常晉鐸為神父後,有一天,他接到訊息:「你可以去中國傳教。」他真的非常高興,1946年紀守常抵達北京,然而吃飯時他常常不在,惹得會長不悅,經過會長暗中調查才發現,紀神父不在是因為,他四處去「找窮人,關心最窮的人。」因此紀神父在中國非常受到尊敬與喜愛。

遺憾的是,6年之後,紀神父和其他白冷會士都遭到共產黨驅逐出境,他只好黯然離開,輾轉到了香港和日本等地,很有語言天分的他,在這段期間,也學會日文。

經過許多波折,1954年紀守常神父,來到台灣。

他被派至台東的海岸山脈,到鹿野、馬蘭宣教。紀守常的信念就是關心最窮的人,透過改善孩子的教育和婦女職業訓練,希望讓大家都能夠自立更生。

在這裡,紀守常聽到人們說,台灣東南方外海還有一個島嶼,住著達悟族,在日本時代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戰後卻被漢人全面接管,成為次等公民。

紀守常一個人闖進這座孤懸於大海之上的島嶼,他從高雄坐了15個小時的船,終於抵達蘭嶼。到了蘭嶼,沒有住處的他,只能先暫住在警察局。

起初還有人傳言「神父信魔鬼」、「不要接近他」;紀守常用真心和行動感動了蘭嶼達悟族。他到了蘭嶼,發現不論是學校、警察局或是其他公務機關,通通都是漢人當家,他認為要改變現況,一定要由自己的族人做起,才有可能改變。

紀神父除了將大量救濟物資運到蘭嶼,改善實際的生活之外。他很有遠見,認為一定要從「教育」做起,才能翻轉蘭嶼人的未來。

他從教育紮根、希望各領域的優秀人才都能選送到台灣就讀,將來再回到蘭嶼,為族人服務。過去達悟族人的父母都反對孩子送到台灣,擔心再也見不到孩子,他們常說:「孩子一去台灣當兵,就不回來了......」

父母舊有的觀念很難改變,紀守常努力說服父母,不厭其煩地到家裡去,希望讓這些優秀的孩子都能送到台灣讀書。

只有信天主教,才培育嗎?沒有,只要是蘭嶼達悟族人,紀神父不分宗教信仰,只要肯努力念書、認真打拚,神父盡了全力也要栽培這些孩子們。

紀神父培養的這些孩子,沒有「漏氣」,沒有讓他失望......

這些孩子,是蘭嶼第一個大學畢業生、第一個郵差、第一個回鄉服務的公務人員、第一個護士、第一個助產士、第一個老師、第一個主任、第一個校長......

這些孩子,是蘭嶼第一批的知識分子。

紀神父在各方面都希望蘭嶼更好,他除了希望族人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參與地方自治選舉,為族人發聲之外,他自己更挺身而出,代替弱勢的達悟族向政府和軍方爭取各項權益。

神父在蘭嶼不只是宣教、蓋教堂,他完全地將自己融入族人的生活,適應當地的習俗,天主徒的他也參與達悟的傳統祭儀,非常尊重傳統文化。

他在各方面都希望達悟族人能夠更好,協助貧困者就業、幫助生病者就醫、最照顧的就是老弱婦孺了。

除了積極培育孩子,他也協助婦女職業訓練,在他來到蘭嶼16年後的某日,他親自帶著三位原住民婦女北上學習家政技藝,不料卻遇上車禍死劫,結束他在台灣的奉獻腳蹤。

消息傳回蘭嶼,達悟族人震驚又哀慟,蘭嶼鄉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表示最深沉的哀悼。

三天之後,紀守常神父的遺體運回台東,在馬蘭天主堂舉行殯葬彌撒,連綿數百公尺的追思隊伍,大家都要趕來謝謝紀神父,送別他最後一程。

來自瑞士的紀守常神父死後,安葬在台灣的台東,在一個名為「小馬」的小村落。在天主堂後面的院子裡,永遠的安息。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曾有這麼多的異鄉人,來到這裡,奉獻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年輕的他,從瑞士來到台灣,他一個人闖進孤懸大海的小島,在這裡幫助最弱勢的原住民族和老弱婦孺。紀神父一心要改善達悟族人的生活,要讓族人不再當次等公民,神父更曾告訴家人:「我寧可為達悟族人犧牲自己的生命。」

「要為窮人服務」是他從小立志當神父立下的誓言,他用盡一生的力量,努力實現自己的誓言。

他用一輩子的生命愛這塊土地,讓人深深地感念,死去之後,達悟人稱他是「蘭嶼之父」、「達悟之父」,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得這個稱號的人。

謝謝他,「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