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南海政策的三枝箭

友善列印版本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在推特發文抨擊中國在貨幣、關稅方面的「不公」措施,以及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顯示其對華政策的兩大主軸是貿易及南海。雖然川普在當選後提出的百日施政綱要中沒有提到選前強力主張的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及對中國產品加課關稅等可能引發貿易戰的措施,日前又提名親中派的愛奧華州州長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擔任駐華大使,不過從他誓言要讓中國「照規矩走」(play by the rules)來看,布蘭斯塔德的提名或許是川普「先禮後兵」之舉,一旦他未能說服中國在貿易與南海議題上按照川普的意思行事,後者將在南海議題上對中國射出台灣議題、軍事介入、法律戰等「三枝箭」。

布蘭斯塔德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三十年以上私交,被中國方面視為「老朋友」,川普本人在愛奧華州的勝選謝票行程宣布這個提名時,也的確談到需要改善美中關係。然而再關注川普於同一個場合對中國在智慧財產權、網路攻擊竊取企業機密、北韓核武問題、美中貿易赤字等議題對中國的批判,即可明瞭川普並不是想要藉由這個提名來宣示改變過去的強硬對華態度,毋寧是想要利用布蘭斯塔德與中國官方的友好關係,試圖讓美中之間的談判能較為順利地進行,以便達到川普希望中國「照規矩走」的目的。

川普本人沒有提到所謂的「照規矩走」是什麼意思。不過其交接團隊在12月7日針對布蘭斯塔德的提名新聞稿倒是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新聞稿表示布蘭斯塔德有兩大任務,第一個比較具體地談到,將與川普的經濟團隊合作,與中國談判出能夠增加美國的就業、提高美國勞工的薪資,以及減少美中貿易赤字的「公平」貿易協議。第二個則較為模糊地表示,布蘭斯塔德將與川普的國家安全團隊一同執行以提升美國核心國家安全利益及促進區域穩定為目標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川普上台後可能與中國展開貿易戰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而外交方面,南海可能成為川普政權未來的首要目標。首先,川普競選時的主要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前美國中央情報總監沃錫(R. James Woolsey)在川普當選的第二天就表示,美國願意以承認中國的崛起、不挑戰中共統治的合法性,交換中國不挑戰亞洲現狀的承諾。雖然沃錫沒有明確表示「現狀」的定義,但南海毋庸置疑是近年來最主要的熱點。其次,歐巴馬政府這一年來在南海的「失分」過大,未來川普政權必須極力挽回,甚至反守為攻。

以往歐巴馬政府為了取得中國在氣候變遷、伊朗核武等議題的合作,在南海始終不願擺出更強硬的態度與軍事行動,不僅導致美國國防部與白宮之間產生爭執,也遭川普與共和黨在大選期間嚴厲批判,認為這讓所謂的「再平衡」(rebalancing)戰略完全失效。而客觀來說,南海也的確是美國於2016年下半在東亞「失分」最大的議題,菲律賓、馬來西亞對中國出現明顯的示好態度,中國更在南海仲裁出爐後採取柔軟外交攻勢,除了在「事實上」盡可能遵守南海仲裁的主要規範,如允許菲律賓漁民重返黃岩島,也沒有進一步的填海造島行動等之外,更以在2017年上半完成拖延許久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框架談判為誘餌,與東協(ASEAN)就南海問題展開將美日兩國的影響排除在外的談判。若中國對東協的外交攻勢成功,美國將無法繼續以南海議題作為制衡中國崛起的主要工具,完全不符合上述新聞稿所提出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立場。

為了牽制中國在南海的攻勢,川普一方面在日前透過與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電話會談修補美菲關係,另一方面射出海軍擴張、「台灣牌」與「制裁案」等三枝箭以便取得主動權。

海軍擴張是川普陣營在大選前表態,對美國海軍由目前不到290艘的艦隊規模擴張到350艘左右的支持。這一方面有助於美國海軍不再像目前這樣接近緊繃極限地運用船隻與人力,另一方面當然更能增加對中國的壓制能力。唯一的大問題在於,船再怎麼都不可能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完全到位,這既涉及預算規模,還涉及造船廠需要更多老練技工來擴張產能,海軍也必須尋找更多官兵來操作這些新戰艦。總之都非一蹴可幾。

在軍事壓力未能馬上生效的情況下,外交就變得更不可或缺。這很可能就是川普願意與蔡英文總統通話的主要考量之一:相較於南海,台灣是中國更敏感且載諸正式官方文件的「核心利益」,對於美國完善第一島鏈的部署也有幫助,而9月底曝光的南沙營區工程若果真為媒體所宣傳的美製AN/TPS-117機動遠程預警雷達陣地,具備監控中國實際控制的渚碧礁及永暑礁的能力,顯然也是在美國默許下的行為,未來太平島便能成為美國切入南海的據點之一。如果中國不想讓川普政權對台灣的地位以及美台官方合作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就要考慮在南海與美國妥協。這一點並非空穴來風,川普的主要外交政策顧問,同時也是準國務卿的角逐者之一,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John Bolton)在今年一月就曾經發表類似觀點,認為美國可以藉由「台灣牌」(繼續維持一中政策)來與中國交換南海,因此有其依據。

第三枝川普陣營射出的箭是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在12月6日單獨提出一項旨在對參加北京在南海與東海的「非法活動」的中國個人和團體進行制裁的議案,宣稱中國在南海的「侵略性」(aggressive)行動為非法,威脅區域安全及美國的商業,美國不能任由中國在南海及東海取得支配地位,以免自身經濟與盟友的安全遭到危害。

盧比歐在草案中大量引用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在7月12日發佈的中菲南海仲裁內容,強調該仲裁對兩國均為有約束力的正式國際法文件,並指責中國蔑視仲裁的言論,還要求如果中國持續尋求使用「非法」主張來軍事化攸關全球安全的區域,美國應當檢討過去不針對個別領土主張採取立場的政策,並採取與中國等量的行動來遏制其行為。這項議案非常符合川普要求中國必須「照規矩走」的主張,如果得到通過,美中兩國對於南海的爭執將進入國內法的法律戰層次,對於希望美國在該議題有更強硬態度的人士與區域國家將是一劑強心針。雖然這必然引來中國方面的反彈,不過也能讓美國在南海議題反客為主,取得主動權。

這項議案目前還不清楚得到多少支持,不過盧比歐在大選期間一直是川普的堅定支持者,即使最後川普爆發女性關係談話醜聞等事件,眾多共和黨大老紛紛與其劃清界線時仍然不離不棄,因此這項議案也可能具有政治上的意義,即川普方面拋出來試水溫,尋求其他曾在南海議題上同樣表達過較強硬立場的兩黨重量級參議員的支持,例如共和黨籍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寇克爾(Bob Corker)等人。

川普的「三枝箭」瞄準的是未來上台後的美中關係,會怎麼運用端視中國未來如何與川普政權互動。不過,身為「三枝箭」之一的台灣將會率先感受到來自中國在政、經、軍各方面更強大的壓力,必須先做好準備。特別中國近來在遠洋海空作戰加緊訓練,習近平又不斷實施各種國防組織改造,台灣必須提高警覺。

此外,鑑於華府外交政策圈目前正因為川普即將執政而陷入變革,甫結束訪台行程的葉望輝對蔡英文總統提出的加強與美國民間交流的建議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新方向。本次大選凸顯出社群媒體的強大影響,台灣方面或可針對這樣的趨勢,提出一套深入淺出易懂的戰略論述,強化台灣在美國民間的地位,獲取更大的支持,畢竟美國是老牌民主國家,在政策上不可能完全無視民意的走向。當然這並非表示「背棄」過去的長期接觸的傳統外交圈,只是另外開闢一條新的公眾外交之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