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思辨與邏輯嗎?

友善列印版本

每年六月法國高中會考普結束,就有一些台灣的媒體或是旅法的作家或教改人士大力盛讚法國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培養思考與邏輯,想要帶領風向批判台灣的教育制度。

法國洋洋灑灑的哲學考題,『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無知能是幸福的嗎?』這些被教改人士拿來批判台灣教育的哲學考題,看似沒有標準答案,但其實兼具了基礎能力的涵養。思考,絕對不是天馬行空地冥想或是任憑學生分組討論就能有所得!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很多人普遍的迷思就是,哲學沒有標準答案。可惜的是,哲學裡面其實充滿了一定程度的標準答案。例如:盧克萊修的矛並沒有辦法說明宇宙沒有邊界、阿基里斯追不到烏龜並非健全論證等等。即便某些哲學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也不代表怎麼說都對,否則哲學界該用什麼標準來評斷那篇論文是好論文,而那篇不是呢?哲學這門古老又組織完善的學問絕對不是胡亂冥想、思考,說出一些看似抽象的言語就能含混過去。

其次,很多盲目崇拜外國教育的人士總是認為,標準答案考不出思辨能力,沒有標準答案比較好。筆者忝為數學老師,對於這種說法更是嗤之以鼻。

思辨能力指的是一個人理解複雜問題,將問題拆解重組成更清楚的形式,利於自己思考評估,易於讓他人理解問題的模樣。思辨能力的好壞在讓自己或他人理解的過程中就充滿了一定程度的標準答案。否則我們就無法分辨每個人思辨能力的優劣程度,從自身錯誤中學習他人更佳的思辨能力。

同樣地,擁有標準答案的數學試題可以從學生作答過程中看出其思考脈絡與優劣程度。良善的老師會從學生作答思辨的過程中找出學生觀念的盲點,從而導正迷思,而不是盲目地以思考之名,放任學生進行無止盡的錯誤思辨。

標準答案與邏輯思辨並不衝突,更非零和遊戲。思辨能力值得追求,是因為思辨有對錯之分。哲學能培養思辨力,也是因為哲學討論裡能夠有對錯之分。

最後,閱讀思考很重要,學科基礎能力更重要。近年來,推動翻轉教育的教改人士總是看見某種教育理念的優點就無限上綱,偏好一味,想要一體適用。

閱讀很重要,所以有些老師認為國字書寫、字詞解釋無需背誦,認為這是『死』的能力。筆者想問,沒有這些『死』的能力,作家或記者如何寫出一篇『活』的文章讓讀者閱讀思考;同樣地,分組合作學習可以活絡課室風景,每一科、每一個求學階段都要讓學生為了討論而討論。1+1=2、3x5=15這些數學運算基本能力,教師就具備專業引導的能力,但是許多翻轉教育人士就非要藉由學生討論、發表的方式,『佯裝』看見學生的思考,『感動』學生求知後的笑容。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著一定的規則遵循。題目有著標準答案並不代表學生沒有多樣化的思考,更不意味在追求活化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全盤揚棄基礎學科能力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