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健檢:檢測費納入持有成本加配套照顧弱勢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屬地震頻繁區,安全的房屋結構絕對是屹立不倒的最主要關鍵。然而房屋結構安不安全,非一般民眾能夠看得出來,大多時候我們都輕忽了裂痕的存在,或是根本難以藉由肉眼看出房屋結構的安全性問題。

還記得,17年前的921大地震,台北市唯一倒塌的東星大樓,釀成87條人命喪生、75個家庭流離失所。協助東星大樓進行結構勘驗的結構技師指出,造成東星大樓倒塌的最主要原因是偷工減料,水泥與鋼筋不足。2006年12月26日,恆春百年大地震,幾千間房屋為何僅一間家具行倒塌,造成兩人死亡的悲劇?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濃地震,也再度引發大眾對於建物安全的關注。許多建物倒塌的悲劇,除了天災外,事先沒有徵兆嗎?其實可以早一步防患於未然,預防悲劇發生吧!

根據統計,台灣人一生中平均購買1.7次房子,因不動產的昂貴性,購屋決策對許多民眾而言可說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財務決定,加上台灣處於地震帶,更應謹慎留心購屋的屋況。

內政部統計,於2016年第二季,全台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為844萬4948宅,屋齡逾30年者超過384萬戶、占比高達45.49%。且全台住宅平均屋齡28.91年;其中,以桃園市23.92年及新竹市24.23年最年輕,首善之都台北市的平均屋齡高達32.29年,30年以上老屋更占64.06%,是六都中屋齡最老的城市。

事實上,內政部早已規定,房屋的賣方必須出示不動產現況說明書,但牽涉到結構安全的項目,必須由買方自費檢測,許多人為了省錢,根本不去做結構檢測。民眾購屋時多半僅關注生活環境與室內格局,可說只看表面看不到骨子裡,雖然要附不動產現況說明書,但其中檢測海砂屋和輻射,卻要買方另外付費,最基本的鋼筋檢測項目,連找都找不到,許多民眾甚至連可以自費做檢測都不知道,足見政府宣傳不足,造成民眾的輕忽。

反觀在美國買賣房屋時,多數州政府均要求賣方須提供這種所謂的屋況揭露表,內容容深入到,管線的配置跟材質,還有下水道系統都有記載;加拿大BC省也在2014年規定,除非管委會達2/3同意免除外,所有的公寓大樓,每兩到三年須出具一份折舊報告書,針對大樓的結構強度、防漏水處理進行檢測,若有不足就必須要重新補強、防漏和重新粉刷,並且預估未來30年內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是否要提存折舊金以做準備,讓居住安全及買賣交易更有保障。

為美國北部有雪災、東岸或西岸有颶風的風災、南部有龍捲風災;加拿大也有龍捲風災,所以房屋健檢有其必要性;同處地震帶的日本也有建物的強制修繕費制度,並強制規定建物屋齡滿20年應重新修繕、拉皮,保障居住安全與城市景觀;反觀台灣多的是地震、颱風與老屋的台灣,健檢與修繕的必要性也非常高。

值得深思的是,若僅規定30年以上的房屋交易須強行健檢,那未有買賣交易的老屋,無疑仍暴露於風險當中,且這筆費用若由政府補助或負擔,難免有失公平;若由屋主負擔,相關費用有可能轉嫁由買方負擔。因此,較公平合理的方向,是參考加拿大的做法,規定建物所有權人須定期進行特定項目檢測、針對有問題的項目限期改善,且須提存相關的維護修繕預備金,使這筆費用直接成為房屋持有成本,成為房屋持有成本之一,由於購屋時已知這項成本負擔,因此會將這筆費用納入購屋決策中做為考量。這筆費用也可以考慮做為未來不動產交易時,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費用折抵項目,如此一來,雖然地方稅收會減少,但至少政府無須擴編財政預算、也能降低公帑被用在特定對象的疑慮、減少影響房市交易價量的衝擊,也能提升民眾對於房屋修繕的重視,政府亦應加快防災行都市更新的相關規範、加強民眾進行都市更新的意願。

此外,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也有提供世界首見的房屋裂縫遠端診斷服務,民眾見到家中的裂痕,只要用相機拍下,email至居安協會。居安協會將由認證的結構技師提供專業診斷,快速的告訴民眾建物是否面臨倒塌的風險值及建議的處理方法。而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也有街屋耐震評估,民眾可以利用網頁自我檢測,點選跟自己最相近的住宅模式;像是連棟街屋公寓式跟透天厝,再把住宅的基本資料還有梁柱、牆面的數量和面積填好,電腦就能馬上知道,計算出家裡的結構是否夠耐震。很多人都以為,房屋越老越不安全,但若最初的設計施工沒問題,加上適當維護,屋齡高的房屋並不一定就有問題。

不過,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也表示,若立法強制實施,要做到什麼等級的健檢?目前營建署推動老屋健檢的收費6000及8000元,坦白說是偏低,因現在只是作到耐震初評,其實真正完整的建物健檢,要看涉及公共安全的類別而定,可分耐震評估、機電、消防、建物維修四大類,營建署現行老屋健檢是只作第一類耐震初評而已,將來還不清楚內政部要推動的是哪一個層次的健檢。

婁光銘表示,如果要進一步做耐震完整的詳評,就必須多處「鑽心」取樣,而且需做鋼筋探測,依照目前公有建築物的計費標準,小型建物要15萬元起跳;大型一點建物7、80萬元跑不掉。此外,外牆部分也是建築公安重要項目,近年就常發生外牆磁磚掉落傷人事件,如果只是目視、抽測,行情約三萬元,但若完整全面檢測,則另需搭鷹架逐一檢測,就要100萬元。

這樣龐大的費用,對於屋主而言無疑是一大負擔,甚至對於持有不動產卻沒有固定收入的弱勢人口而言,將帶來極大的財務難題。因此,相關配套措施,如檢驗經費負擔、檢驗規模、檢驗人員數量、認證等各種執行配套,皆須納入考量。例如從「新成屋」便規定須出具建物結構與折舊評估報告書,自建物落成時便開始把關,並推動強制建築保險;如此,建築健檢較能透過自由經濟市場執行、降低政府財政負擔,並兼顧弱勢家庭的照護,也能有效提升居住安全。

關鍵字: 建築地震居住品質房地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