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事生非】魚兒魚兒天上游:魚菜共生的屋頂農場

友善列印版本

荷蘭是著名的農業大國,其透過現代化的溫室栽培技術成為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隨著永續發展的思維逐漸普及,人們也逐漸意識到農產品在運送過程所造成的碳足跡,加上越來越多人有著對於食材新鮮的要求,在荷蘭興起了都市農業的風潮。有的是大樓上的戶外屋頂菜園,有的是平地上的社區共享菜園。而這篇所要介紹的,由瑞士新創UrbanFarmers (註1)所打造的UF002 De Schilde,則是一個主打魚菜共生系統的商業化屋頂農場,同時也是個閒置空間活化的有趣案例。

何謂魚菜共生(Aquaponics)?

近年來各地的城市裡興起了一陣發展魚菜共生的風潮,荷蘭也不例外。究竟什麼是魚菜共生呢?魚菜共生系統是指將養魚(水產養殖Aquaculture)和種菜(水耕法Hydroponics)兩種產業結合的一種複合式技術。當中,養魚用的水以及水裡的魚糞便在經過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後,會輸送給植物灌溉使用,作為植物生長的養分。而植物吸收養分後也會幫助淨化水質,將乾淨的水回饋給魚,形成一個魚幫菜、菜幫魚的良性循環。相對於一般養殖和種植方式,此技術不僅可以節省水資源、減少水汙染,更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成為一種落實永續、循環經濟的實踐方式。雖然近年來發展魚菜共生的案例不勝枚舉,不過現階段大部分偏向小規模、非商業化的發展居多。相對之下,De Schilde算是目前少數可將魚菜共生規模化,達到商業化發展的例子。在介紹了魚菜共生基本原理還有UF002 De Schilde特別之處之後,我們來了解一下背後發展故事是什麼。

UF002 De Schilde的發展背景

2012年秋季,海牙市政府提出發展都市農業的策略,並舉辦叫做Stadslandbouw Initiative的競賽邀請不同公司集思廣益,同時為此選定這棟以前相當具代表性,但目前幾乎閒置的前飛利浦電信大樓作為活化對象,期望將這棟大樓轉型做為都市農業相關企業使用。

UrbanFarmers以其對於食物新鮮的堅持加上具備先進的魚菜共生技術,從70多家競爭者中獲勝,得以實踐其都市農場的理念。在獲得UrbanFarmers AG的投資以及海牙市政府住宅開發基金(Stimuleringsfonds Volkshuisvesting )的補助後,請建築團隊Space&matter 做空間改造設計。於是UF002 De Schilde於2015年九月興建、2016春季完工,成為目前歐洲最大規模的屋頂溫室:擁有1500平方公尺的溫室以及400平方公尺的室內魚塭,一年可產45頓的蔬菜和19噸的魚。 而這並非是UF 單一團隊的功勞,而是多方團隊(UrbanFarmers AG, Priva BV, Koppert Biological Systems and Rijk Zwaan)努力的成果。

由於是個走商業化的都市農場,UF002 De Schilde也得有自己的一套商業模式。可餵飽一千個家庭的年總產,除了以B2B的方式行銷給當地餐廳,還將發展B2C的方式直接銷售給一般大眾。目前已有與當地將近九家餐廳合作,而對於一般大眾,也可以透過網路訂購、定期宅配的服務享受到這裡的新鮮食材。不可諱言地,想要將永續生產商業化的確有一定程度的挑戰,如同在參訪過程中,UrbanFarmers的公關也提到,目前UF002 De Schilde預計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回本。不過他們仍然相信,用對環境更友善的方式追求更新鮮的食物是個對的堅持。

UF002 De Schilde的空間體驗

自市中心火車站搭電車僅約五分鐘的時間,一下車,在電車站幾公尺的距離便可看到這棟由橘黃色磚牆與大片玻璃窗組成的現代派建築。其頂樓顯眼的溫室以及UrbanFarmers(以下簡稱UF)大大的招牌無疑充滿了識別性。目前大樓本身因為大多還是處於閒置狀態而尚未展露生氣,所以一片新氣象一直到推開UF的辦公室大門後,才蹦一聲地跳出來。一派黑色調工業簡約風的辦公空間,讓點綴其中的綠格外亮眼。同時也像是序幕般預告,走向陽台之後將是一片會令人振奮的遼闊視野。「以在陽台喝著咖啡,俯瞰周邊街景開啟一天,每天應該都能充滿活力吧!」往陽台望出時心中不禁暗自這麼想,接下來就帶著大家踏上旋轉樓梯,從樓上的溫室開始參觀吧!

樓上整層是一體成形的溫室結構,以玻璃帷幕做空間上的區隔。樓梯上去之後會先到一個鋪著木頭地板的小型中庭,也是用來舉辦開幕式等活動的會場空間(見下圖左)。左手邊一直到建築物底端整片都是果園(見下圖右)。果園分為左右兩區,左邊一區種植著不同品種的番茄,另外一區則是不同種類的蔬菜,兩區的溫度為植物的生長需求而有些微差異。而對植物的細膩考量除了溫度之外,還有供水。在這裡每種植物的供水方式和供水量都有所不同,除了是因應植物需水量的不同之外,更是為了避免植物病蟲害從水源間互相傳染。不過相同的是,用來灌溉的水皆是從樓下魚塭過濾之後輸送過來的水。利用魚糞便中的磷作為植物生長的肥料來源,正是魚菜共生的概念。至於魚塭長怎樣呢?讓我們到樓下一探究竟。

通過一條左手邊有著蔬果加工區的長型走廊,我們來到右手邊的一間小房間裡。這裡即是魚塭(見下圖) ,房間一側利用玻璃窗保留視線上的穿透,望出的是最初進門時所看到大廳與辦公區。這裡也有分數個大魚池和小魚池,目的在於將大小魚分開以避免大魚吃小魚的狀況。飼料餵食由電腦自動化控制,整個房間既乾淨且沒有異味。

房間裡最重要的還有那號稱這整個魚菜共生系統的肺──「汙水處理設備」。各魚池廢水收集至此後,會先經過第一槽讓較大的雜質沉澱,後經過好幾槽放滿數萬顆的中空小塑膠顆粒的水層層淨化,最後留下植物所需的養分。不過這裡與理論上的魚菜共生系統不同的是,目前魚跟菜所使用的水並未形成一個封閉循環。魚塭的水來自自來水,並未經植物過濾淨化。

除了永續技術的應用值得學習之外,我對於其舊建物再利用的改造方式也特別感興趣。原本還在納悶老舊建物怎能負荷魚塭的載重,後來才知道,除了大樓本來就是工業使用因此結構較穩固的緣故之外,改造時還有特別加強建物的承重。而且儘管經過改造,建築師選擇新舊建築樣式並存,一方面以樓上新增的溫室結構彰顯UF的性格,一方面在樓下的空間保留舊建物原有風格,也算是對這昔日的代表性建築的一種致敬。

De Schilde的未來潛力

參訪完之後,我們又回到剛剛那個令人驚豔的陽台邊。眺望著周邊靜靜的矮房群,嘴裡嚼不停的是UF002 De Schilde的現採番茄,腦裡嚼不停的則是UF002 De Schilde的未來發展。雖然UF002 De Schilde目前還是發展初期階段,不過我相信其作為一個商業化的屋頂農場,未來還有許多朝著永續發展的發展潛力,例如:可再增加循環經濟的考量以及再生能源的應用。在循環經濟考量方面,也許可以像是De Ceuvel案例(註2)當中,利用排泄物或廚餘回收製成的肥料,以改善目前因魚塭水裡養分種類有限,而需再使用其他肥料種植蔬果的情形。在再生能源方面,也許可以利用其在頂樓較多日照的優勢利用太陽能發電等等。總之De Schilde的未來走向,值得大家繼續關注與期待。

 

 

註1:UrbanFarmers Ltd. 是一家發跡於瑞士的新創科技公司,專精於利用技術達到規模化、商業化的都市農產品生產系統。他們主張Fresh Revolution ,並立下「城市中20%的食物來自城市」的願景。他們的第一個項目是位於瑞士巴賽爾(Basel)的UF001 LokDepot。UF002 De Schilde是他們的第二個項目。而目前的發展除了深耕於歐洲城市之外(如荷比盧經濟聯盟和德國),也正朝美國紐約擴展。

註2:De Ceuvel是一個位於阿姆斯特丹北岸的水岸再生新創園區,也是近年來在循環經濟發展上相當著名的案例。若想知道更多可以參考
當水岸再生遇上循環經濟-永續新星De Ceuvel(上)
當水岸再生遇上循環經濟-永續新星De Ceuvel(下)

 

資料來源
UF002 De Schilde項目簡介(from UrbanFarmers)
UF002 De Schilde介紹文宣(from UrbanFarmers)
UF002 De Schilde的建築介紹(from UrbanFarmers)
UrbanFarmers 願景

關鍵字: 農業太陽能綠色能源荷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