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的美麗與哀愁:淺談台灣老樹保育與地方鄉土

友善列印版本

樹木不只年齡很難界定,歷史通常也難加以考察,文化資產與珍貴記憶的扣人心弦,透過人與人的對談與交流而傳承下來,有時候,流傳數百年。在台灣,老樹通常不是一片森林,祂們可能會在哪裡被發現?門前、公園、庭院,或者矗立在山坡上、馬路旁,散布在全台灣各個角落。有的屬於公部門、民間企業等擁有或認養,有的是私人種植,也有無所有權者的樹木。無論生長在哪裡,祂們呼吸著都會區汙染廢氣默默守候在人行道,盡責地扮演空氣淨化、提供陰涼休憩與各類野生動植物棲息歇腳的地方。

2016年5月初,一則新聞報導引起護樹團體及民眾的討論。南投中興新村的老樟樹、杉木、茄冬樹,被連續盜伐運送到中國地區轉賣,這不僅只是一樁園藝樹木盜賣的問題,而是台灣鄉土文化長期以來少受人們重視的反思機會。老樹保育作為環境政策的一環,卻是受到很少的注意力與資源投入,因而成為山老鼠盜伐的目標,甚至在工程進行中被草率的對待或移植。

台灣老樹的存在,非常緊密的與博物館、宗教宮廟、官方宿舍區結合在一起,許多是日治時代懷著理想與盼望種下,或是曾經當紅一時的經濟林業所留下的資產,能列入珍貴稀有植物者,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總則第3條第7項)列入有形文化資產保護,其保育關鍵內涵取其稀有性。

台北植物園曾經是熱帶植物的研究保留區、標本的採集與收藏館,是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教育的重要基地,園裡的老樹也相對受到較好的照顧。樹木編號「135」,就是珍貴稀有植物「台灣油杉」。位於荷花池畔,祂有些微傾斜,黃昏陽光灑落透過枝枒,看來格外美麗,估算樹高超過10公尺,樹胸圍162公分。其實以台灣巨木生長的紀錄而言,臺灣油杉的主幹並不是很粗壯,但苗條的樹形婀娜多姿。

台博館南門園區庭園中,有三棵樟樹也是列於文化局保護的樹木,樹齡都接近百歲。這裡的生態環境營造的相當現代化,樹木斷面均經樹醫診斷之後上漆保護,樹枝也修剪良好,從水池的另外一邊望過去,可以看出不同側枝亞伸展所顯現的美感,很像一幅水墨山水,映襯夕陽與消防水池噴泉,是相當值得保護的美麗景色。

有的老樹則沒有那麼幸運。走訪新北市安樂宮一棵百年莿桐老樹,祂位於中永和交界處,屬於私人所有。中和市寺廟繁多,主祭祀福德正神,圓通寺、廣濟宮、慈雲寺、霹靂宮、福和宮等都在清代修築建立,這些寺廟也多半擁有五十年以上的老樹聳立在庭院當中。百年莿桐樹不僅無維養告示牌,地上的水泥地龜裂、寬大的樹幹被民宅包圍,一座紅色鐵欄杆空間狹小,樹枝有被砍過的痕跡,斷面也缺乏包覆的塗料,因為位於宮廟旁經常焚燒金紙,所以樹幹也被燻的有點黑灰。

老樹保護的意義有多種層面,許多人把樹當作神祈膜拜,山林使我們享有生態旅遊好時光,都市裡的珍稀樹種,能當成美學來欣賞,作為古蹟來保存,成為文創產品與作品,述說並記錄土地人文故事。我們可以透過廣大的公民參與審議來凝聚保護意識與力量,並收集有效政策方案。期望待研議的相關法案能盡快排入議程,環境保育信託辦法能盡快頒布,給予受託維管公益團體更簡易的程序、更完善的法律保障。

其次,政府所設立之樹木銀行存活率低的問題亟待改善,需要固定土地、移植團隊與足夠的搬遷時間。再者,市民與林務局、文化局之間的互動性應具體規畫提升,與國際學術單位的交流能增進城市形象的曝光與好感,吸引外國人前來,以巧思提升老樹在旅遊與博覽館中的導覽內容比例,增進國內外遊客對地方鄉土的認識與認同感。其他建議尚包括:政府開放部分老樹資料庫,也能鼓勵具有植物或樹醫專業的私人或企業投入認養活動,增加獎勵專案,並建立固定巡守人員與志工服務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