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自治百里啟動,「我們」離道歉半九十

友善列印版本

「還有人不了解為什麼要道歉,這就是為什麼要道歉的主因。」8月1日,蔡英文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公開道歉;同時,這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之首例。該篇道歉全文共達三千兩百餘字,將以最高規格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力將歷史記憶的追尋、原住民族自治的推動、經濟的公平發展、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健康的保障以及都市族人權益的維護為工作重點。

不諱言,文官體制的科層化往往使領導者固壅其言談,相信蔡總統並非是個希於聽論議的領袖;然而,不僅是原住民族的實際問題,公部門美意釋放出來的補助機制或補救措施,為了完成結案報告,規格化的制度設計、量化的評鑑制度卻陷人主於不義。蔡英文總統的反省極具誠意,所有的批評和檢視也來自於人民─無論族群─對轉型正義的高度殷盼。

這場道歉儀式,蔡總統共提及17次「道歉」,象徵總統府邀集的16個已正名成功的原住民族以及一個泛指的平埔族群;同時,為歷來統治者的各種權益搶奪及行政怠惰代表政府提出八次道歉。蔡英文以元首之姿道歉,展現國家領袖對內部和解的高度誠意,給予高度肯定是無庸置疑的;蔡總統從台灣通史的漢人史觀開始,以「我們」自我批判並代表政府訴諸八個道歉的原因。進一步要問的是,「我們」是誰?所有的「我們漢人」都是強勢主體嗎?17世紀的鄭家政權與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及客家人、1950年代來台的國民黨統治階層及底層離散中國人都該同樣概括承受殖民統治者的責任嗎?在台灣受到兩次現代殖民統治教育的人民,對族群認同與尊重的謬識無知導致對原住民族的言行失當,是否也該一併承擔責任呢?是故,這場道歉儀式,是政府宣示轉型正義的象徵,亦是原民自治的起點。

總統府主導「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行政院將定期召開「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宣示國家領導者以反省做為轉型的開始;同時間,仍有原民團體為狩獵權、為都市聚落合法化在會場外抗議著,台上的原民代表夏本.嘎那恩同時間呼籲核廢料儘速遷離蘭嶼。道歉式場的眾聲喧嘩,更昭顯原住民自治的迫切性,倘若執政者未能意識到,道歉不僅僅是道歉,政府要面對的不光是原住民族的自治,是更複雜的部落自治,雙邊制度得以落實才是承認錯誤後,有效承諾履行的要務。

何以這場隆重的道歉儀式的批評多過於肯定,我們明白了,「我們」離「道歉」尚遠。

這些批評,並非質疑蔡總統致歉的誠意、亦非批評蔡總統提出的方案,而是科層文官制度下,防止制度化形成金玉其外的誤判,讓總統的允諾成為高牆內的文士清談,反使其白背黑鍋。例如,從重大災害後的集體遷村計畫就能看到公部門對原住民族部落的公共建設多抱持著便宜行事的態度,所有的安置特別條例都會強調,將維持原住民族社會(部落)組織之完整性及文化、生活方式之傳承,避免部落切割或分離,以保障原住民族自治及文化傳承的根本。觀察好幾個集合聚落發現,整體道路是拓寬了、建築物一致的社區顯得整齊素淨,卻因統一發包,使用者無法主導他們對「家」的想像,不論是人的生活抑或是文化特質都無法展現的結果就是人的味道消失了。興建永久屋的法規措施除了選擇坪數的自主權之外,原住民自治的概念是否能夠運用在遷村蓋屋上,釋放建築理念及參與的權限讓使用者擁有更大的主導權來完成新部落;不是在缺乏考量個別家庭的實用性或宗教信仰、罔顧氣候地形的物理限制,就是一味地用漢人觀點想像原住民族,一廂情願地用原住民族的圖紋裝飾拼貼在壁面上,讓居住者強迫接受自己必須住在漢人想像的原住民家屋。

原住民族自治與教育文化的傳承,小學推動母語教學行之有年,普遍問題是母語教學淪於敷衍交差。如能媒合社區善於母語的族人透過環境教學,「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才是學習語言與文化認同一箭雙鵰之捷徑。此外,由於專業族語人口稀少,易造成壟斷情形,實施族語認證或族語教師檢定過程時聞放水弊端,反而無法順利讓族語有效進入校園教育。再者,偏鄉學校資源嚴重不足,尤其今年適逢虎年,國小新生創下歷年最低紀錄,對於偏鄉、原鄉來說不啻雪上加霜。國家資源挹注的目的在於平衡城鄉、族群及階級等差距,不公平的是,偏鄉及原鄉本來就更需要受到國家資源的保護,以發揮公平正義;然而,生源減少導致廢校或經由分校逐漸達到自然廢校目的,首當其衝的卻都是偏鄉跟原鄉的學校,結果反而加速差距擴張、階層流動終告停滯。

總統的道歉儀典對相對強勢的「漢人主流價值觀」來說,有其重大反省之啟示。在黨國優越教育的影響下,絕大多數的受教者,包括許多原住民朋友在內,對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言語歧視和文明啟蒙者本位早已內化。不管是教科書、讀本或傳播印象,無不崇揚原住民族對大自然的敬畏、食物取得的習慣、樂觀性格所凸顯的價值觀,類似說法一方面暴露漢人對原住民族認識的表象化、刻板化、同一化,透過原住民族印象的正面塑造,也正是另一種刻板印象。正面的刻板印象與漢人價值觀的反差,透露漢人缺乏對山林海洋環境的認識與尊重,以及族群生活與環境生態之間互動,如何形塑出不同族群特質,族群和解與共生的價值在於,對不同族群開放的、有機的、脈絡的認識,讓不同族群得以作為他山之石。這些,付諸闕如!乃至於,教科書教的是一套,一進入部落,自詡文明人種的醜態原形畢露。

道歉,是在「我已經決定要做哪些改變,並且已經有具體方案,而這些方案在實施之前已與對方做好良好的溝通並取得行動的共識」,道歉才有意義。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公開道歉就不必要了嗎?不,至少是個象徵性的意義,它指向國家領導人將啟動各種國家機器,身為這個國家的人民,自有責任一同為各個族群的共生、共榮與共和來做努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