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想想】韓國,一個曾被美國出賣的國家

友善列印版本

隨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深化,和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崛起,美國藉由強化東亞(準)盟邦的軍事合作,與中國的戰略競爭逐漸白熱化。

本質上,諸多「安全依靠美國、經濟依靠中國」的亞洲國家,並不希望看見中美兩國爆發激烈衝突,逼迫他們陷入選邊站的兩難困境中。

然而,回顧過去百餘年的歷史,精密算計國家利益的美國,遺棄盟友的記錄其實並不光彩。例如,在韓國民眾眼裡,100多年前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William H. Taft)就是一個出賣韓國的人。

塔虎脫被號稱美國史上最胖的總統(任期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據稱,他的體重高達130至150公斤,體態十分驚人。

有不少史記是如此形容他的:「總統任內,他代表壟斷資本家,處處維護他們的利益,對內提高關稅,對外推行『金元外交』,加強侵略和控制拉美國家」。

藉由老羅斯福總統的扶持,塔虎脫順利接下他的白宮權杖。但事後,老羅斯福很後悔這個選擇(這是後話了)。

塔虎脫跟韓國有什麼關係?這要回溯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的亞洲政策。

自從美國以船堅砲利的黑船轟開日本的鎖國大門後,日本彷彿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春天。積極從歐美學習到最新知識和技術,盡可能地西化。

美國也樂得扶植日本這個小老弟,透過各種手段和政策,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的代言人(幾十年後,歷史再度重演),積極鼓勵日本融入世界體系,並默許其在亞洲的擴張行動。

當時的老羅斯福總統是典型的「親日派」。老羅斯福很不喜歡俄國人。他曾說過:「沒有哪個人種,黑人、黃種人或白人,會像俄國入那樣全體愛說謊、不誠懇、傲慢自大。總之,俄國人在各方面都靠不住」。

但他對日本人,卻讚譽有加,還稱日本人是「極好的和文明的人,應該同其他文明世界的人一道,被賦予絕對平等的權利」。

因此,1904年日俄戰爭開打時,美國是為日本搖旗吶喊的。

這場決定日本在東北亞勢力的戰爭,打到1905年9月。但在1905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桂太郎跑去和塔虎脫密會。當時的塔虎脫是在老羅斯福麾下擔任戰爭部長。這場密會十分關鍵,它決定了「大韓帝國」被日本殖民的宿命。

他們兩位密會後,做了一項秘密備忘錄。這項備忘錄裡,美國確認了日本在韓國的勢力範圍;作為交換,日本承認了美國在菲律賓的勢力範圍。(出身政治世家、擁有資本壟斷家性格的塔虎脫,必定很高興這項交易。擔任戰爭部長前,他曾在菲律賓當了幾年的土皇帝)

塔虎脫肯定日本對朝鮮的統治,將有助於東亞的穩定;他還談及,他相信老羅斯福總統也會同意這個觀點。

這場會面後,塔虎脫、老羅斯福和桂太郎都用白紙黑字扯謊稱:「他們沒有達成任何形式的協議」。(66年後,一位美國知名外交官也用秘密方式,從印度輾轉飛到毫無邦交國的中國,為隔年的中美兩大巨頭會面鋪梗。不到七年,R.O.C.就被老大哥遺棄)

美日密會後不久,日本打贏了日俄戰爭。日本開始逼迫韓國簽訂許多喪權辱國的協約。日俄戰爭後至1910年,大韓帝國基本上算是「名存實亡」,距離被併吞,只是時間的早晚。

對於日本的步步進逼,大韓帝國的皇帝緊不緊張?根本是緊張到寢食難安!皇帝想不想掙扎,當然想。

1907年,大韓帝國皇帝高宗李熙決定出手,不再坐以待斃。他派遣了密使,趕赴荷蘭海牙,準備利用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的機會,呼籲列強支持韓國擺脫日本。

但不幸地,在日本接連戰勝中國和俄羅斯後,歐美列強早已承認日本對韓國的統治權,並拒絕韓國密使參加該會議。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權,韓國密使轉而向美國討救兵。

韓國為何找上了美國?1882年,朝鮮和美國簽訂了一項不平等條約《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條約賦予美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利。

韓國原本的算盤是,引入在朝鮮半島也有利益關係的美國,藉此「制衡」日本。殊不知,韓國的算盤早已被2年多前的那場美日密會交易給毀了。韓國被殖民的命運,已箭在弦上。

這場「海牙密使事件」凸顯出歐美國家在韓國問題上,已徹底倒向日本,韓國幾乎是日本到手的嘴邊肉。借力使力,日本利用這一事件,逼迫高宗皇帝退位,由皇太子李坧繼位,是為韓國的末代皇帝「純宗」。

3年後的1910年,韓國正式被日本併吞,開啟了35年的殖民地歲月。至於塔虎脫,則於「海牙密使事件」後一年多的1908年底,在老羅斯福的力挺下,成功選上第27任美國總統。

只是他任內並無太多建樹,1912年競選連任時,敗給了民主黨的新澤西州州長「伍德羅·威爾遜」,只幹了一屆總統。

但1905年7月,塔虎脫和桂太郎的那場秘密交易,讓韓國以慘痛的命運為代價,看清了美國在國際現實中,背信忘義的勢利臉孔,卻也無可奈何。

如今,這段歷史已是許多韓國國民教育中,耳熟能詳、難以遺忘的血淋淋教訓;這也警惕後人,一個疲弱不振、在各大強權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若缺乏令人忌憚的戰略遏止能力,最後只能任由大國予取予求,毫無決定自己命運的任何權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