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 蔡英文早已完成給2300萬人的答卷

友善列印版本

在蔡英文總統結束就職演說後四個多小時後,中國國台辦給出了一篇990字的回應。回應裡,「九二共識」提了七次、一個中國(一中)提了四次,擔憂(或反對)「台獨」的字眼提了六次。

21日上午,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再次發表聲明稱,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陸委會和國台辦兩部門聯繫溝通機制才能得以延續。

審視國台辦兩日來的回應論點,中國國台辦仍堅守「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本主張,毫不動搖。甚至以「脅迫」暗示,沒了「九二共識」,兩岸會談不復存在。中共會如此逼迫蔡英文承認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不令人意外。

自馬英九政府上台後,「九二共識」就成為兩岸揮之不去的咒語;2012年「九二共識」更首度被寫入中國國務院的工作報告,列入中共的官方文件裡。兩岸不時把「九二共識」拿出來揮一揮、念一念,好像就能安保兩岸關係平安無事。

只是,當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提出了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論述,並被美國和台灣人民視為穩健、釋放極大善意(甚至被獨派認為是退讓)之際,國台辦仍堅持沒講「九二共識」,就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更威脅兩岸會因此中斷對話,反令多數台灣人有一種「軟土深掘」的厭惡感。中共展現此種咄咄逼人的態勢,對兩岸關係並無幫助。

在民主自由體制的台灣,蔡英文總統只需要向2300萬國民交出她的考卷,而非對中國。

16年前,前總統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提出被獨派視為「繳械」的「四不一沒有」及「統合論」後,遲遲未獲得中國方面的善意回應,反而換來中國頻頻發動外交戰奪走台灣的邦交國,導致阿扁惱羞成怒,從中間路線擺向「一邊一國」的深綠論述,並以兩岸關係的「外銷轉內銷」,獲得了連任,導致原本可以有和緩可能的兩岸關係,自此一去不復返。這段歷史,中國絕對不陌生,也曾在內部進行過反思。

因此,對於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的的兩岸論述,中國大可以更大的善意回應。這也算是幫習近平,乃至中國對外戰略的一個大忙。

在當今中國內部,大力肅貪、整頓官場、不斷集權的習近平,正值四面楚歌的境地,黨內敵對勢力暗潮洶湧;習的處境之兇險,讓他不禁吐出文革時期,毛澤東為鬥倒林彪、劉少奇等人而出現的「野心家、陰謀家」等嚴厲字眼。

這些黨內的「野心家、陰謀家」,無時無刻想「藉事惹事」。其中,對比胡錦濤時期和緩的兩岸關係,習近平任內讓民進黨重返執政,必定被黨內有心人視為一種挫敗,透過兩岸的「敵我矛盾」,激化黨內「人民內部矛盾」,藉機對習派進行鬥爭,是一門成本低廉,又效益卓著的生意。

倘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毫不考量中國立場、不思考區域局勢,只迎合獨派利益,連「中華民國憲法」、「九二會談」等字眼都不提,必定引發中共內部的政治激盪,更易激起中國內部民族主義的反彈,無論是中共高層或涉台機構,絕對不樂見此一結果。

但蔡英文不是陳水扁。在多次場合上,無論是民進黨或蔡英文都一再強調,民進黨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會彰顯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等原則,展現務實處理兩岸事務的態度與決心。

用白話來說,蔡英文不會像阿扁一樣出現「暴衝」的意外。對此,中共官方必須珍惜且遞出橄欖枝,而非把「九二共識」當作是搪塞中共黨內許多「悠悠之口」的擋箭牌。

相反地,無論是台灣或中國,都應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各自內部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無須過快地聚焦在政治的互動和接觸上。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馬政府後期,兩岸關係逐漸惡化,很大成分得歸咎於馬英九政府拙於處理內政問題及經濟困境。

八年前,馬英九把台灣的經濟發展,一股腦兒地投射在美好的兩岸關係想像上,為台灣人民畫出一塊垂涎三尺的大餅,最後台灣人民卻發現,這塊餅不是吃不到,就是被少數人給全啃了;換來更大犧牲的,是難以升級的產業和兩岸經濟交流的輸家,使得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把台灣的悶經濟,歸咎於中國因素。

這點,中國必定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在520就職演說中,蔡英文花了更多的精神,在回應台灣人民對內政問題的不滿上,並把經濟發展和兩岸關係做一巧妙的切割。她強調了台灣經濟的產業脫胎換骨,健全體質;亦不讓兩岸關係淪為台灣經濟發展的絆腳石。這樣的論述和思維邏輯,應當被中國視為蔡英文處理國內和兩岸事務的成熟表現。

故此,中共不應再重蹈扁政府時期的覆轍,一味逼迫蔡英文喝下「九二共識」的「符水」(且還可能有毒),或一再要求寫出「符合中共要的標準答卷」。畢竟,蔡英文的答卷,早已成功通過了2300萬人的批改。

此時的中共應展現善意,並持續鞏固兩岸互動與協商的基礎,才能讓兩岸關係、中共內部、乃至東亞局勢更具穩定和可預測性,以避免扁政府後期的「意外」,一再於美中台三方之間發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