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造運動的未竟之功

友善列印版本

時代力量率先將提案優先整併退輔會、僑委會及蒙藏委員會,其中退輔會轉投資應回歸到國營事業、僑委會及蒙古部分業務納入外交部。黃國昌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拋出退輔會整併的倡議;林昶佐主張將僑委會業務整併至外交部、教育部,甚主張裁撤蒙藏委員會,民進黨籍蔡易餘委員亦加碼喊出支持。中央政府機關組織整併,首先都由行政院自己發起,組改方案很容易淪為紙上談兵,歷屆行政院組織改造都企圖把自己給「瘦身」,但方案進入國會卻面臨重重阻礙,因為立法院竟然才是應當整併部會的「守門人」,僑委會、退輔會及蒙藏委員會依然在行政院屹立不搖,背後有其政治因素。

時代力量黨團針對僑委會、退輔會及蒙藏委員會等部會之倡議,著眼於當前中央政府機關部會設計「疊床架屋」,無端浪費政府財政資源。尤其,目前行政院的「天龍八會」:國家發展委員會、大陸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海洋委員會、僑務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等,都有整併至大部會的討論空間,甚至連當前行政院的14個部會。是以,筆者認為若只針對僑委、退輔會、蒙藏三委員會牛刀小試整併至其他部會,原先業務、功能、預算也很難「精簡」,組織整併後的文化適應及派系爭執更是難解的問題,從台灣政府再造運動的整體觀點來檢視,各部會的「預算」及「員額」之爭,才是政府再造運動未竟之功的癥結所在。

自1987年行政院組織改造的工程便不斷地推動,橫跨俞國華、郝柏村、連戰、蕭萬長、唐飛、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劉兆玄、吳敦義、江宜樺內閣政府,江宜樺擔任閣揆時「政府再造四法」(《行政院組織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總算塵埃落定,自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輿論便不太關注馬英九政府後續組改的績效。筆者實際上接觸中央政府機關,仍會發現各部會的高階公務人員時常批評政府再造,人事更為肥大,組織更加龐雜,效率更是低落,加上年金改革及公務人員退休風潮的財政負擔,即將上任的蔡英文總統、林全閣揆及其各部會首長可能是領航一艘快沈到海裡的大船。

環顧世界各國的政府組織改造歷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曾發表報告指出「內閣制」國家的政府改造績效較佳,例如紐西蘭、英國及加拿大,原因是政府改造的驅動力量來自國會,透過國會外部性的改革來精簡或改組政府組織,不至於發生行政權自己改造自己的打假球現象。至於總統制的國家裡,美國屬於由行政權自主發動的特例,主因乃美國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權力劃分較為明顯,而美國政府再造的驅動力來自白宮,但成功案例都來自州政府的改革直接影響聯邦政府的權力下放。是以,無論藍綠執政,政府再造運動的未竟之功,主要是行政權自己改造自己,被改革的對象來改革自己極其荒謬。

筆者認為「憲改運動」、「國會改革」、「政府再造」及「地方自治」的革新必須環環相扣,要有整體性的思維來畢其功於一役,整併僑委、退輔會、蒙藏只是小菜一疊罷了,起碼時代力量開了第一槍,民進黨是否以國會多數黨的優勢讓繼續加碼,則有待驗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