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百越字音、藩部禮部、長崎唐人

友善列印版本

島嶼之爭愈演愈烈,頗為棘手。目前綠營想聯合日美,藍營想聯合彼岸。如保持中立,往往兩面不討好,信譽掃地,韓國可以借鑑。安倍既想聯合台灣,又不敢認定為國,也犯此病。除中立外,誰強就聯合誰,俊傑時務,人之常情。可世事不盡取決於強弱,還有價值觀及文化親疏等因素。

彼岸極權思惟,日美普世價值,多數台灣人認同後者。可文化親疏呢?深綠人士強調原住民文化及平埔族血統等,過於片面。台灣文化中的最大勢力,大約兩百年來都是閩南文化,怎能撇開不談。

閩客浙蘇等百越文化,一向獨特,異於他方。漢語七大方言中,六大都在東南,乃古代百越語遺留所致。古百越人用民族語去唸漢字,形成自己的字音體系,各各不同。日本語、朝鮮語、越南語去唸漢字,也形成各自的漢字音,和百越同理。東南諸省是漢人殖民地,百越人就是原住民。

除東南一方外,其餘三方都有較大民族自治區。滿蒙漢回藏五族,除漢族外都在西南、西北、東北。唯獨東南百越使用漢字,漸漸自認或被認為漢人,致使現代東南民族類別獨稀。

通常認為元國(蒙古)人分四等,百越歸第四等南人,四川卻歸第三等漢人。四川目前已屬官話地區,古音如何,不得而知。然而元國分等恰恰與方言分區一致,應有歷史的原因。

大凡漢文圏歷史文化,可分為東及南一邊,西及北一邊。明國洪武祖訓「不征諸夷」,列出朝鮮、日本、琉球、台灣、北越、南越、柬埔寨、泰國、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等共計十五,都是沿海朝貢國,在東及南,其實無法出海遠征,才立遺戒。西及北與漢地之間,則互相征戰不斷,自古滿蒙回藏各國都曾大舉討伐漢地,漢人也曾反寇各國。

到清國時,規定西及北各國為藩部,歸理藩院管,而東及南各國則為朝貢國,歸禮部管。理藩院管自治區,禮部管外交,一內一外。琉球也是朝貢國之一,從未受過漢人統治。清末五族共和,只包含藩部,不包含台灣原住民及琉球。

然而西及北各族在文化上卻極疏遠,都不屬於漢文文化。相反,漢文文化只傳播到百越及朝鮮、日本、台灣、越南,都在東及南。原因是西及北各國推崇印度、伊斯蘭等西來文化,沒理由推崇漢文。漢文圏也曾大量吸收印度文明,而印度人卻不吸收漢土文化。

漢土歷史可分三階段:

第一,黃河文明時期,至西漢止。漢人對印度、波斯、希臘等文明幾乎一無所知。

第二,印度文明時期,自東漢至唐末。由陸地絲路大量輸入印度等西方文明。

第三,中華思惟時期,自北宋至今。對外反彈極大,東南百越卻融入海上絲路。

自北宋以後,漢土拒絕吸收陸路印度文明,漢土特色的禪宗開始盛行。元國以後,滿蒙回藏都屬於藏傳佛教,而禪宗在中原衰微,只在東南及日本、越南傳繼。

稻米文明從印度、東南亞、雲南、台灣、百越以至日本,形成弧形,與海上絲路相重疊。麥穀文明則包含漢土中原在內,與陸地絲路相重疊。日本稻米在西元前數百年從百越之地引進。日本人自稱吳泰伯之後,史不絕書。

到中華思惟時期,日本的海舶貿易主要和浙閩往來,不與北方往來。日宋貿易、勘合貿易、倭寇貿易、朱印船貿易、長崎唐館貿易,無不如此。名僧東渡都是南人,茶葉、烏龍麵、饅頭等隨之傳入。長崎唐館主要居留蘇浙閩人,居然沒有一個北方人來過。

山東省沿海,在黃河文明早期也不屬於漢土。目前官話方言地區最南延及南京,但在古代,淮夷地區尚不屬於官話區,後來才漢化。春秋時吳國曾謀聯齊拒越,伍子胥寄子於齊。齊人徐福東渡,後世傳說他入日本為王。徐氏出自徐夷,本是夷人。

日本人與漢地中土交流,都在印度文明時期,遣唐使即是。那時漢土是大印度文明屬下的小文明區,日本主要引進漢土的印度文明。僅舉一端,日本佛寺眾多,卻沒有一所道廟(橫濱、長崎唐人街除外不算)。

百越文化豐富多彩,勝過他地。八大菜系以東南蘇、浙、粵、閩、湘、徽占六大,所餘川菜在長江流域,魯菜在沿海,也在歷史上和東南相關。清國械鬥專在東南發生,是百越各族中間的民族衝突。幫會也多在南方,為南方革命的根源勢力。

如此看來,百越人「出埃及」東渡台灣,是否仍算埃及人呢?到二戰後才有北方各地人大量擁進,改變了歷史的常態。今後取向難卜,但願日台友誼日益增進。

 

關鍵字: 朝貢百越稻米閩南漢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