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濫「肩帶文之亂」的資本主義寓意

友善列印版本

這一篇文章的主旨,不是批判A濫「肩帶文」的言論,而是資本主義(右派)和父權、男性沙文共謀的可能性。

當我們站在資本主義的對立面,也就是嘗試一種「左派」的觀點。左,相對於右,更在意產生問題的結構,而不是問題本身。左派的觀點知道,批判A濫一個人,或批判A濫的一個言論,是沒有實效的。

A濫是網路名人。他的言論受到廣大網路閱聽眾喜愛,箇中原因,是「內容」和「形式」的巧妙結合。內容一貫地粗鄙、低俗,然而A濫本人的機鋒和巧思,卻能利用低俗的粗鄙,揭開世俗的迂腐所粉飾,真正可鄙的現象。

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成功。

「肩帶」一文,就不太成功。「肩帶文」是訴諸女性、男性所共有,但並非雙方都愉快的成長經驗的一個推測。那個推測假定,閱聽眾的高中回憶裡,一定有像羅瑩雪那樣恰北北沒人敢招惹的女生;然後進一步假定,被推派去拉彈羅瑩雪「那種」女生胸罩肩帶的,一定是段宜康「那種」男同學。

這篇文章,不是要指出「肩帶文」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對女性的壓迫、貶抑。一來,肩帶文的種種「錯」,在討論串中已經被明白指出。二來,筆者願意相信A濫對羅瑩雪本人,甚至段宜康本人,沒有性別偏見上的惡意。「那種」的反覆出現,說明A濫是以羅瑩雪、段宜康為例,說出一種女性、男性所共有,普遍性的經驗。

A濫本人不具惡意固然可以相信,但是,他說出的普遍性經驗,的確象徵大眾對羅瑩雪普遍性的厭惡。不巧的是,拉彈肩帶這種普遍性的經驗,實際上就是男性對女性的壓迫。

肩帶文」因為是A濫所發,獲得閱聽大眾的喝采無數。在臉書這個社交介面上,喝采是完全量化的。那就是節節高昇的按讚數。

如果我們假定,量化的按讚數是一種有形的資本;而聲譽、知名度,是一種無形的資本。則A濫在臉書上成為某種意見領袖,完全是資本主義的邏輯。按讚數越高,聲譽知名度也越高。知名度越高,也就吸引越多按讚數。有形的、無形的資本,不斷互相轉換,不斷彼此加強,就是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

而資本主義的危險也在其中。價值、獲利,在資本轉換加強當中創造出來,也就是說,只要是能夠獲利的,就是資本。在這個邏輯裡,「資本」本身的性質,不必被檢討。又或者說,價值、獲利一旦被創造出來,而它們又是衡量好壞、優劣、利害最主要的標準,資本本身的性質,就會不被允許檢討。

回到「肩帶文」的例子。A濫的知名度,轉化成對肩帶文大量的按讚數。如果,我們將「『肩帶文』的按讚數」再一次轉化,那個量化的數字,也就是「認為『肩帶文』中的性別偏見和壓迫無傷大雅」的人數。

肩帶文」底下討論串中的回應所反映出來,「認為『肩帶文』中的性別偏見和壓迫無傷大雅」的來源,除了令人驚訝妙不可言,更證明資本主義邏輯鴉片般的美妙。

最普遍,也最顯明的例子是這樣的:「A濫只是這樣說說,按讚的人男、女都有,不覺得被冒犯的人那麼多,性別魔人(政治正確魔人)又再無限上綱,小題大作了。」

從上面那一句話中,可以看到那些「轉換」呢?

首先,「按讚人數」馬上被轉換成認同。也就是說,量化的、有形的按讚資本,馬上被轉換成無形的聲譽資本;更是在說,量化的按讚,馬上被轉換成「認同」,更進一步被轉換成「(實存的)性別偏見不必被檢討」。

在這樣的邏輯下,按讚的人數極大化,禁止檢討性別偏見的力道,也就極大化。

以資本主義的邏輯檢討A濫的肩帶文,就能看見,粗鄙、低俗,是可以成為資本的。然後,它就可以獲利。獲利與否的正、負數價值,又恰好是資本主義中衡量利害的標準。當粗鄙能夠獲利,這個邏輯就拒絕粗鄙被檢討。

最精彩的A濫,可以用粗鄙、低俗揭露粗鄙、低俗。但是,當他的肩帶文實際粗鄙地訴諸性別偏見和暴力,而性別偏見、暴力又實際地獲利了,資本主義的邏輯就拒絕性別偏見和暴力被檢討。

肩帶文事件,或借用網路慣用語,「肩帶文之亂」展現了父權借助資本主義的邏輯與之共謀的可能性。偏見、暴力也能夠獲利的資本主義邏輯,不只是性別意識敏感的運動者沮喪的來源,也會是一切與暴力不義對壘的運動者難以撼動的痛腳。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