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標示 美國行台灣不行?

友善列印版本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 3月底公布《2016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報告書中將台灣的「基改食品標示制度」與「基改食材禁入校園餐點」政策列入技術性貿易障礙(TBT)。然而相當諷刺的是,美國參議院甫於3月中旬否決捲土重來的《反基改標示法案》,隨後如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等食品大廠宣布旗下產品加註基改成份,佛蒙特州的基改標示法規更將率先於今年7月上路。兩相對比,益發顯得美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的標準鴨霸無理。

台灣基改食品標示新制於2015年7月1日起分三階段上路,2016年起全面落實,將散裝食品、食品添加物與包裝食品納入規範,高層次加工品須加註說明,而提供餐飲之場所如餐廳及菜市場若販售基改食品也應如實標示,這是近年台灣食品安全制度上的一大進展。全世界只有台灣這樣嗎?不是!目前全球包含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共有64個國家建立起基改食品標示制度,是否美國政府也同時關切台灣以外63個國家的規定「缺乏科學基礎」、「影響貿易」或「執行規定不明確」嗎?還是柿子只挑軟的吃?

以前有句經典廣告詞是「刮別人鬍子前先把自己刮乾淨」,所以既然批評台灣政策,那麼美國全國上下從政府到民間,想必都基於科學基礎證據樂於擁抱基改食品才對吧,但現實狀況看來並非如此。3月16日,美國參議院才以49張反對票否決由堪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農業委員會主席Pat Roberts所提出的法案,該法案希望食品業者自願標示而非強制要求基改標籤。該法案闖關失敗後,食品業者鉅子通用磨坊、瑪氏(Mars)、家樂氏(Kellogg’s)等接連表示決定揭露並標示產品中所含的基改原料成分,再加上今年1月就已宣布支持的康寶(Campbell’s),食品業者終於願意正面回應消費者需求。而在今年7月佛蒙特州的基改食品標示法規上路之後,預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州政府隨之跟進,食物知情權運動浪潮已沛然莫之能禦。難道,這些由美國消費者、業者與各地政府所採取的措施,都缺乏科學基礎且影響貿易?

再者,報告書中認為台灣2015年12月通過的《學校衛生法修正案》,禁止學校餐點使用含有基因轉殖作物所製成的食材及加工食品,將顯著衝擊美國黃豆出口,這項指控更是莫名其妙。難道美國土地上只種植基改黃豆嗎?當然不是嘛,那麼台灣人想吃非基改黃豆所製成的食品,會產生什麼問題嗎?生產者好好地種出品質優良的非基改黃豆賣給台灣,到底為什麼會衝擊美國黃豆的出口?還是美國政府認為台灣消費者就只配吃「飼料等級」的基改黃豆?當美國食品業者如Chipotle餐廳與Del Monte Foods公司紛紛轉向迎合消費者訴求提供非基改產品時,美國貿易代表署卻以「貿易障礙」或「缺乏科學證據」為由批評台灣政府, 不是虛言恐嚇就是別有用心。

基改食品安全性仍是一個持續跨領域討論中的爭議事項,但迭有證據顯示基改作物衍伸農藥濫用問題會使得基改食品有農藥殘留量過高之疑慮,對環境生態亦多有衝擊。「基改食品標示」與「非基改校園午餐」就是基於科學上的風險預警原則所制定。因此,台灣主管機關衛福部應以保護台灣消費者健康為念,堅守立場,徹底落實基改食品的相關法令制度,才是符合全球趨勢之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