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詬病亞洲主權基金之主因:難脫金權掛勾

友善列印版本

「主權基金」意在資本集中,有錢好辦事,產業政策就可迎刃而解。然而,筆者認為主權基金由貨幣政策決定資金的流動,再由市場決定產業方向的模式未必可行,因為亞洲國家主權基金運作常有一項詬病之處:金權掛勾!

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金融市場上受世人矚目的議題,除信貸危機之外,莫過於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尤其 2007年9月掛牌成立的中國投資公司於同年年底藉由收購在全球證券、資產管理及信貸服務市場中居於領導地位的美國摩根史坦利價值近10%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後,對美國金融界產生相當震撼。事實上,該事件背後隱含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現象,亦即諸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已有能力透過其政府所主導的資金,衝撞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市場結構。

主權基金之所以熱門,分析其原因乃出口旺盛的亞洲國家外匯存底不斷攀升,主要乃受惠於高油價的中東石油輸出國家,該些國家為了持續增加外匯存底收益或強化國際金融的影響力,甚至是掌握海外關鍵原物料,於是藉由政府成立投資機構,在全世界各地尋找適合的投資標的。例如,卡達投資局、阿布達比投資局、新加坡投資公司等,較為著名案例為「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斥資1,850億美金,併購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卻因美國國會傾全力阻擋而功敗垂成。目前成立大規模主權基金的國家,主要以亞洲國家及中東石油輸出國為主,然而,歐美國家卻擔心這些主權基金以資金作為武器擾亂金融秩序,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

台灣實際上亦有主權基金的概念,例如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勞工退休基金與勞工保險基金等類似儲蓄基金(savings funds),但不以準備投資公司為主。事實上,蕭萬長擔任副總統期間,亦在金融海嘯後亦提議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最終該政策想法也雲淡風清。筆者聽聞金融友人轉述過,中東地區的主權基金近年來在台股活躍,不過,去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在維也納會議未達成減產之共識,導致國際油價再度崩跌,油價大跌衝擊中東國家,主權基金在財政困窘下,套現手中股票引發台股大跌。尤甚,股匯市發生動盪主要為「國際油價大跌引爆美股重挫」與「人民幣走跌恐連動新台幣走貶」所形成的「共伴效應」,沙烏地阿拉伯貨幣總局、阿布達比投資機構為首的中東主權基金,預料將進一步降低台股持股。

綜觀國內針對類主權基金的倡議,仍以成立國家級的主權基金推動國家產業政策為主,該模式較類似以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公司。該公司掌握新加坡營業額最高的企業,包含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等產業,透過國家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引導策略性產業發展,促新加坡經濟繁榮。然而,筆者擔憂亞洲地區國家級的主權基金,多以家族式的集權領導體制,像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甚至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等,家族利益就是國家的利益的金權掛勾,此乃亞洲主權基金運作常被歐美國家詬病之主因,亦為台灣要成立主權基金運作必須慎思之所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