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難民危機為轉機

友善列印版本

這幾天我陪伴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去勞工局找工作,德國為難民勞工的服務效率,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看到德國在這一波難民潮中,因為國家有效率的安置,將讓這波年輕勞力成為未來的強大的生產力。

我陪伴前去的難民,敘利亞人,男性,28 歲。很有工作意願。他來一年半了,已經會簡單基礎的德文。他想再多學點德文,做個職訓,趕快工作。過去,他曾在黎巴嫩紡織業工作六年,大學在黎巴嫩念了法律兩年中斷。德國新聞每天都說,難民是問題,我就想知道,公務員體系如何看待與處理難民。

預約的時間一到,工作介紹單位請他就坐後,就馬上提到,她有一個很好的專案,可以符合這位難民的需求。這個案子是由勞工局提供語言班課程,並與倉儲產業結合的專業。她知道這位難民是學倉儲的,所以上個這個課程後,會有這方面的專業語言,對未來找工作一定有幫助。這個課程除了有一個星期三十小時的語言課外,另外加上一個星期十個小時的實習,課程上課內容多是與倉儲就業有關的專業用語。她希望,他今天可以給答覆,因為下個月一日就要開始試用階段,如果他還有興趣,正式的課程是六月二十日開始,課程持續到明年一月十日截止。專案課程學習期間,公司雇主也會了解學員的學習態度及語言能力。產業的雇主在這個專案計畫中看重能力好的員工,課程結束後就會僱用。這個計畫是倉儲產業與政府勞工局一起合作的專案計畫。

我跟勞工局雇員說,其實他學得是紡織的進出口,跟倉儲工作不一樣。她說,這個語言課很充實,不妨試試,如果不好,試用階段,雙方都可以拒絕。她說,她有兩百位的客戶,她一看到他上星期再次給她寫信求職,並且要學精進語言,她就趕緊邀他來談。因為這專案下個月就要開始推動,可以考慮的時間很短,難民朋友其實有些猶豫。我也給勞工局雇員看了,我原本要跟她談的另一個計畫。在我們城裡,也有一些幫忙外裔族群的類似計劃案。我提的那個專案是,針對家政、修自行車與整理花園等工作結合的一年期專案計畫。這計畫主要對象是外裔人士, 有專業社工可以幫忙輔導寫謀職信,以及提供工作實習及語言學習。不過,一星期只有20 小時。

我聽了聽勞工局的專案計畫,看難民朋友很猶豫,幫他評估了一下。建議他參加勞工局的計畫看看,有整天的課,來參加也沒有什麼不好,雖然路程要花一個小時才能到,但是所有車費都有補貼。就算真的覺得不好,之後還是可以拒絕。就在我們等待勞工局處理的期間,雇員特別又詢問需要翻譯嗎?不久,走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年輕的勞工局雇員,態度很客氣地跟翻譯說了內容,一段又一段,翻譯也一段又一段翻。難民跟翻譯員說了一堆阿拉伯文後,事情就拍案暫定下來。另外勞工局也問了難民前來的車費證明。他搭車到勞工局的所有火車與公車費用,勞工局都會全數補貼。

回來的時候,我問他,有一個月四百歐元的零用錢,又無須繳交房租、水電與暖氣費用,何須急著找工作。他說,我以後還要結婚成家,這一點錢怎麼夠。也對, 年紀輕輕,你要他沒事坐領這少少僅夠生活的錢,他也不要。看難民拿比我新的手機, 知道他有一台運動型自行車,我問他一個月錢這樣夠嗎?他說,不太夠, 有時家裡也會給他寄錢。

他也談到,他來德國這段艱辛的過程。他搭著從北非利比亞出發,載著一百多個人的小船要到義大利,小船開到一半壞了。在大海中,船中的兩個人跳海奮勇地游了三小時,向探勘油船的大船求救。後來,大船開了小摩托船了解狀況,即刻求救紅十字會開船來協助救援。在救助船上,危險區來的難民被載往義大利,不是危險區的還是會被載回原地。我跟他說,他很命大。

出來勞工局後 我們遇到門口三五成群的難民朋友。有兩個白鬍子,三個年輕帥哥。一個會說一點德文,他說是在敘利亞的物理老師,現在還在念基礎班德文。目前偶而當翻譯,希望可以上大學。戴著眼鏡,非常有自信的站在寒風中介紹自己,神情堅定。他二十二歲,我想他可以做到。我跟他說,我前陣子參加討論會, 手邊有一些要協助難民念大學的資料, 會再給他。

兩天前,我與朋友到我們的國際咖啡Cafe International去,參加難民的文化活動。這個國際咖啡是我們市府特別為難民開闢的公共空間。地點就在市中心的青年戲劇院內。一個星期兩次,很多志工都會去。今天因為文化活動特別熱鬧,又見到了許多新面孔。坐在我面前的30歲的敘利亞人,皮膚黝黑,精神飽滿,講一口如同好萊塢電影院般的流利的英文。他說,他才來兩個月,以前讀美國小學,專業是電腦科技Computer Science。看他風度翩翩,我還覺得自己是在電影劇情中。 我們談到家鄉的概念。他說,家鄉對他來說,不是他出生的地方,而是可以給他安全和工作的地方。我說,我有兩個家鄉,台灣是,我落腳的德國也是。問他為何要逃出敘利亞,他簡單地說「每天出門後,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今天回得了家的感覺很差。」

他平淡地說,我卻感到深沈的悲傷在裡面。他才來兩個星期,他說他下星期就有德文課程可以上。我很驚訝,德國政府辦事一向慢吞吞,最近為了難民,做事效率超快,這個大轉變有些超乎想像。我很好奇,他知道危險,怎麼還拖了這麼久才出來。

他說,母親病重,他不可能出來,等到母親乳癌過世了,他才可以出來。悲歡離合,難民沒有太久悲傷的權利,母親的離世,給了他人生新挑戰。

一個國家的強大,其實體制的彈性化與公務員的效率,是可以讓人民可以感受到。即使現在德國右派成了第三大黨,可是德國去年的政府的營收也創下了新高。難民來,德國這個一向保守的社會相當恐懼,恐懼外族侵犯是可以理解的。不過, 根據德國憲法接收的百萬難民,德國就像發另類消費券一樣地,增加了大量的開支,也促進了難民的消費經濟。增加的百萬難民,他們生活費用都需要在德國開銷,從麵包、衣鞋到手機電話與通訊話卡與各式電子產品、運動用品。德國人民一向節儉,難民來什麼都是零,也什麼都要消費購買。

在經驗中,我認識的難民,他們的手機都比我還好,自行車也都比我潮,但我一點也不感到不舒服。因為他們的消費就促進了經濟成長。他們兩三年後努力學德語、做職訓、找到工作,都是我未來的退休金保證。右派的勢力最近在大選中雖成第三大黨,顯然保守的德國人起了很大的反彈。但是只要經濟不墜,那麼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還是一樣可以接受。就像過去,希特勒會起來,也是經濟壞透了,當年德國人民簡直也無計可施了。

德國難民越多,經濟不但沒有垮,反而增加年輕生產力,也加蓋很多房子,經濟是走向正面的,這是好事。過去幾年來,德國政府花大錢,補助生小錢,一年可以花上百萬的台幣,鼓勵一對夫妻生小孩,效果卻相當有限。這群大量湧現的年輕難民,保證了目前面臨人口衰老問題嚴峻的德國人退休金,也讓德國人口年輕化。接收難民是人道,也促進了經濟與生產力,正面經濟影響一直在成長中。

難民聽說有造成社會治安敗壞,但完全沒有在我們城市發酵。可能是小城市大家都很熱心與難民為友,發揮人飢己飢的精神。本城曾經發生了在Disco 的性騷擾案,讓經營的老闆祭出不准難民進入的手段。經過公開協商後,他們難民自成了一個陪伴引導的體系。要來Disco的難民,要有熟人陪伴引導規矩,免得造成婦女的困擾。

社會有大量的外人前來,一定會有文化衝突,政治就是一個民意的檢驗。但是社會也像人體一樣有自我防疫、適應新環境的自我更新能力,相信德國因為自己的過去歷史因素的洗滌,這一代戰後的子孫輩,已經找到可以展現了成果的機會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