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穹音──洪維健編著《蕭錦文的悲情城市》序

友善列印版本

同樣在從事歷史真相的調查和紀錄,紀錄片導演洪維健和一般史家最大的差異,就是他更重視影像資料的蒐集,以及相關人物和地緣關係脈絡的追查和攝像錄影。而由於他出身自白色恐怖政治犯家庭,又有幼年隨母親朱瑜在綠島和土城清水坑黑牢坐監,與政治犯長輩相處的經驗,他對於政治受難者有著像是家人般的親近感,作為福建省來臺第二代,洪維健沒有太多的親戚,但他的親人故舊很多,因為他們都曾經共同承擔過時代的重量。洪維健在這些平日看來並不起眼的老人家身上,看到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那是臺灣的庶民生活,卻映照著大時代的光影,每一個這座島嶼上的人家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的歷史。

蕭錦文是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和總統府的日本語解說義工,九十歲的高齡,風雨無阻,每週必定精神矍鑠地守在當地,為日本觀光客介紹臺灣和他所經歷的歷史。他總是剴切真誠地宣揚和平和反戰的信念。

他是苗栗縣客家人,幼年失怙,由祖母帶大,因家貧放棄在新竹州立中學校的學業,投身軍旅,成為大日本帝國皇軍的一員,被派赴緬甸戰區作戰。為了日本下士辱罵自己是清國奴,差點持槍造反。蕭錦文所屬的南方軍在緬北遭遇孫立人在陣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和英國皇軍聯軍,部隊幾乎全殲,僥倖戰火偷生,得以苟全活命,被戰敗的日本送回臺灣。

他和弟弟蕭慶璋乃跟著舅舅鄧進益在《大明報》,他做業務,弟弟則學做印刷檢字。二二八事變爆發,舅舅應邀出任臺灣省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財政組長副組長,當國軍在基隆登陸攻入臺北城,舅舅聞訊在萬華黑道掩護下先逃走,蕭錦文則和報社同仁被捕下獄刑求逼供。蕭錦文撐過肉體和意志的極限,等到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慰,下令警總不得未經審判處決人犯,方才逃過一劫。事件過後,蕭錦文和弟弟靠著在舅舅身邊學到的印刷技術謀生,蕭錦文後來改去做失意,弟弟則到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主持的大安印刷廠工作,不久印刷廠就因為呂赫若和廠中領導幹部身兼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黨人身分的曝光而遭到查抄關門。一九五三年,弟弟失蹤,直到年底,才發現被關押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隔年一月農曆年前夕,蕭錦文被通知到臺北市三板橋極樂殯儀館為弟弟收屍,弟弟就被棄置路旁的凹坑內。

判決書的官方說法是這樣的,弟弟因為在大安印刷廠為霧峰林家的林正亨託印被政府認定是叛亂言論的《綜合文摘》與《和平文獻》,進而參加了林正亨的讀書會,而在林正亨出事後,據說又加入了大安印刷廠廠長劉述生領導之省工委TL支部。蕭錦文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好不容易兩度從鬼門關前逃回人間,竟是善良的弟弟被國家凌遲到死後。他從此在漫漫人生中的一大段時間裡,不敢公然讓人知道他對弟弟的想念。究竟弟弟是否真的參加了地下黨?TL支部是怎樣的組織?弟弟有什麼話想告訴他和家人?這一切成為永遠的謎,永生的遺憾,哀傷。

洪維健把蕭錦文的故事挖掘了出來,連帶查證了他弟弟蕭慶璋所涉相關的案件,雖然真相如何猶無法確認,但畢竟出現了一定的輪廓,讓他得以在半個世紀後稍稍釋懷。這多虧了洪維健的用心,也歸功於無數為臺灣的民主和轉型正義犧牲奉獻的人們共同的願力。鄧進益、柯遠芬、白崇禧、呂赫若、林正亨、劉述生,這些臺灣近代史上重要的名字,沉重地刻畫出他們兄弟生命中無盡的滄桑。

謹以本書祝賀蕭錦文先生九十大壽。謝謝他為臺灣歷史所做的見證,謝謝他鏗鏘有力、低吟高唱的歷史導覽,為我們臺灣人堅韌的命運,為人世間的公道,為跨越國界和文化的人性尊嚴和真愛,留下萬古不滅的穹音。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