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要從老人健康時開始

友善列印版本

長期照顧的財源於總統大選落幕之後,稅收制以及保險制之爭也隨之塵埃落定;然而,當我們揮舞著完善長期照顧的大旗時,更應該討論的是,對於老人照顧服務的想像是什麼?從蔡英文總統當選人的長照2.0來看,雖有論及從預防保健到安寧善終都是長期照顧的涵蓋範圍,但在長期照顧的規劃內容之中,絕大多數還是在於已進入失能失智階段的老人身上,針對何謂預防保健卻缺乏具體內容。

我認為,老人照顧若要臻至完善,必須透過提供實際服務(擺脫現金給付的思維),從老人健康的階段便開始著手規劃,針對不同健康狀態的老人給予不同的照顧模式,不僅延緩老人進入失能失智的階段,減少長期的老人照顧支出,更重要的是能讓老人的生活品質全面提升。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正積極推動721「托老一條龍」老人照顧政策,即是對不同健康狀態的老人打造多樣化的服務。何謂721?老人的健康狀態大致可以分為健康、亞健康(或輕度失能)與失智失能,分別佔七成、兩成與一成。在現有的長照服務架構下,資源大多集中在一成的失智失能老人身上,不可諱言的,這一群人需要非常多的協助與資源,但若我們忽視健康與亞健康這近九成的民眾,或者照顧服務不到位,也只會讓進入失能失智的老人不斷增加,促使更多資源需要投入在「善後」的惡性循環之中,老人的生活與照顧品質也難以提升。

因此,建立一個從健康、亞健康至失能長者皆能有多元且連續性的服務體系是必須且急迫的,對此臺中市政府推出「托老一條龍」服務,著重填補亞健康長者之照顧缺口,並以健康促進、活躍老化概念,減少老人失能臥病在床時間,延緩長者進入機構的時間及增加更多健康老人人口數為目標,托老一條龍共分為4階段:

第一階段為預防照顧準備期:即是在現有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基礎上持續提升質與量去維持老人的生理與心理健康,也希望能從寺廟等傳統網絡推行老人共餐,期待老人能走出家中。另外,許多老人擁有特殊的經驗與精湛的技藝,但是在退休之後,失去了一展長才的舞台,那些經過歲月錘鍊的美麗靈魂,就像地底待人挖掘的金礦,因此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去年時即開設銀髮達人館,讓長者能發揮生活智慧、傳承技藝,促進長輩社會參與的機會。

第二階段為初級預防照顧:透過拓展長青快樂學堂(日間托老所),使長輩白天可在托老所快樂上課,讓需要上班的子女能安心之外,老人也可以在上課中交朋友及活化身心機能,然而托老所的場地難尋,目前正積極運用各級學校空餘校舍辦理托老服務,如於青海國中開辦的長青快樂學堂,創造世代共學與老人福利服務的新典範。

第三階段為次級預防照顧:此為目前老人照顧服務最為缺乏的環節,老人此階段開始面臨生理的衰退進而影響生活品質。今(105)年社會局將於豐原區推動「多功能日間托老中心服務試辦計畫」,對台中市亞健康及輕度失能老人與其家庭,提供具有復原照顧支持的服務模式,依照老人之需求彈性運用,從提升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維持老人原本的生活樣態,如此可以避免老人因失能進入機構或加重照顧者負擔,讓老人能在社區中生活,並增進家庭照顧能量。另外,為了促進老人社會參與,也提供生活休閒活動、餐飲服務及專案活動等。

第四階段為(一般人認知的)長期照顧服務:此階段的老人因為失能或者失智,難以自理生活,但為了讓老人能持續待在社區中生活,勢必要強化社區化照顧的能量,目前除了日間照顧服務將持續擴點,也將推展多元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此模式突破以往日照中心單純提供日間照顧服務,若需居家服務、喘息服務,日照中心也提供到宅的居家服務以及喘息的臨時住宿服務,使社區中的老人照顧服務更多元彈性,以支持長輩「在地終老」。

當我們建立了多元連續性的服務時,也需要為老人評估與量身打造照顧服務的計畫。然而,台中市目前雖有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中的照管專員負責此項目,但是由於人員編制不足,面對台中市數萬名的失能老人,僅能做到評量失能程度、核定補助額度的角色,對於照顧計畫的擬定、連結照顧資源等服務則力不從心。有鑑於此,今年將於西屯區推動「臺中市西屯區長期照顧實驗區執行計畫」,此是運用民間團體設置單一窗口,以居家服務為基礎,透過服務協調者整合與安排適當的照顧服務項目,使服務提供更具彈性,得以切合使用者需求。

當然,若要建立此一連續性的照顧服務,除了必須重新思考財源的規模,城鄉差距、照顧服務員的薪資改善等也是老人照顧服務的重要課題。但是,總的來說,老人照顧服務(或謂長期照顧)還是必須以人為中心,打造給予不同健康狀態的老人適切服務各種模式,在此架構下,才有可能逐步完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