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議題的排序策略

友善列印版本

新科立委就任之後,除了眾所矚目的「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處理」等議題之外,徐永明喊廢「紅十字法」、王定宇喊「取消向孫中山遺像行禮」、「鄭楠榕殉難日定為言論自由日」,諸多議題一一浮出檯面。

當整間房子堆滿垃圾的時候,打掃變得很難有章法;更何況每一個政治人物都希望累積自己的政治聲望,所以都想要喊響自己的議題、吸引鎂光燈照亮自己的舞台,於是變成各有各的目標,於是輿論反而難以聚焦。在這種時候,到底要主打怎樣的議題,需要策略性的思考。

「關注民生」與「改革民主」並行不悖

民生議題永遠都是迫切的主要議題,但是「關注民生」與「改革民主」從來都是並行不悖;「改革」當然就會有爭議、「民主改革」當然就會有政治爭議;「擱置政治爭議、民生法案優先」只是一種假命題,讓人誤以為「搞民生就沒有空搞民主」。進一步說,正是因為民主改革不能落實,所以財團更有機會操弄假民主、讓「民生議題」往不利於小市民的方向「前進」。

柯P一上台就說要打五大弊案,結果雷聲大雨點小;不管柯P到底是有心無力還是虛應故事,總之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腳,接下來的人氣就容易潰散,想要主打什麼議題都會漸漸變得事倍功半。殷鑑不遠。因此,在「民主議題」這條軸線上,最重要的,是「要從簡單的先做」。那麼,怎樣的議題算是「簡單」?什麼議題算是「困難」?

擋人財路~~尤其如果斷的是不義之財的輸送之路,像是不當黨產之類的~~當然特別困難; 罵人祖宗~~尤其如果是根深柢固的思想信仰,像是把孫中山遺照當祖先牌位之類的~~當然特別困難。這些都是相對困難、容易引起爭議的議題。

該做的事情不能因為害怕困難、避免爭議就不去做,但是我們可以「有策略」、「有順序」地做,讓議題的推展可以事半功倍。

客觀中立最「簡單」

小朋友感冒吃的藥水往往都是甜的。雖然大家都知道吃甜的並不好,但是兩害相權、只能投其所好,讓良藥爽口;台灣民眾長期迷信「藍綠一樣爛」,以「超越藍綠」、「客觀中立」為最高價值固然是一種思想上的沈疔,但是想要醫治台灣民主,開出來的藥方也不能不裹著「客觀中立」的糖衣。

舉例來說,如果現在主張「要拆中正紀念堂」,一堆超越藍綠的中立客官會說「讓民進黨上台不是要你搞意識形態、政治鬥爭」。那麼,我們就轉個彎,以鄭南榕殉道日為「言論自由日」,不放假,但是要紀念。不放假,所以工商團體不會抗議;要紀念,所以要有各種研討會、追思會,討論言論自由的重要、追思台灣民主的坎坷~~討論「民主」、「言論自由」這些話題,總算夠客觀、夠中立吧?

最「簡單」的最有效

雖然目前台灣民眾對「言論自由日」這種議題重要性的理解並不普遍,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更需要宣傳、深化這種思想改革。這種議題具備充分的正當性,只要民進黨與民間的論述力量結合,製造整個台灣社會的大思辨,就有機會讓台灣民眾的思想往人權、民主的價值靠近,進而讓台灣社會徹底揚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錯誤思想、理解「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有多可怕,進而間接強化以台灣為主體的思想意識。

「言論自由紀念日」這種議題,雖說阻力相對較小,小歸小,但一定還是會有某些勢力、某些人出來反對;那更好。「民主」、「人權」這些價值不怕大家辯論、就怕大家不肯辯論。一辯論之下,誰擁抱進步價值、誰只是跳樑小丑,就昭然若揭了。

只要討論得夠廣、夠深,部分民眾就會發現自己羞於支持某些政治團體或政治人物,甚至發現自己的價值板塊慢慢飄移;於是站在「人權」、「民主」對立面的政客自然慢慢喪失影響力。

只要討論得夠廣、夠深,部分民眾就會逐漸認清蔣介石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對台灣民主有怎樣的「影響」。慢慢的,當覺醒的民眾夠多,在意識形態上「不去講即自去蔣」;屆時再拋出「拆除中正紀念堂」這個議題,就算不能水到渠成,至少不會被主流民意誤認為「搞政治鬥爭」。

要怎麼收獲,就得先怎麼栽;想要讓民主成長茁壯,最重要的是鬆動貧瘠僵硬的威權思想土壤。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做再多都不嫌多,有心推動台灣民主進程的人如何能夠畏苦怕難?

結論

轉型正義的實施、不當黨產的處理都極為重要,非推動不可。這些議題千頭萬緒、必須謀定後動,才不會因為存在明顯瑕疵而讓見縫插針的反對力量大作文章;另一方面,類似前述這種「簡單」、但是可以肥沃民主思想土壤、讓擁抱黨國價值人士化功於無形的「簡單」議題,更應該成為優先推動的議題。

當然,如果民進黨評估自己所提出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已經臻於完善,不會因為法案重大瑕疵而淪為《不當黨產『不處理』法案條例》,那麼,一邊推動「簡單」的議題、一邊運用立院多數席次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齊頭並進自亦不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