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中)-災區最美的心

友善列印版本

進駐災區後第一小時內,維冠大樓災變現場的「前線指揮所」隨即啟動。這個前進指揮所是在緊急狀態下,市府向鄰近住戶商借來的。

當市府人員向屋主提出借用申請時,曾姓屋主二話不說,操著台南腔台語,展現台南人的阿沙力性格:「好,讓你們用」。旋即打開鐵捲門,清空一樓空間,方便10多位救災指揮人員進駐。

這一駐紮,長達9天,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作。即便在除夕夜,前進指揮所仍燈火通明到清晨。像曾姓屋主這樣無私奉獻的住戶和店家,絕非個案。

當市府人員或救災人員向災區周邊10多戶一樓店家和住戶提出救災申請,以便作為家屬休息室、媒體中心、物資存放處、指揮中心、救難人員休息室時,他們全在第一時間內答應,未曾遲疑。

這場救災,是一場全國民眾共同投入的「支援前線」大作戰。

災變後的第5小時,現場手機網路仍嚴重堵塞,我必須轉往附近的崑山國小,想辦法進行通聯。

崑山國小作為外縣市救難人員駐紮地,第一天就有諸多感人的畫面。

「請問一下,我們若要捐毛毯和衣服,要送到哪兒去?」5個年紀只有20出頭的年輕人,他們以生嫩的語氣,拖著他們募來物資,想要成為救災行列的一份子;5分鐘後,又有民眾扛著二、三十杯飲料,指明給我們救災同仁。

隨著災變資訊廣而宣傳,愈來愈多的熱心民眾也以行動「支援前線」。上午9點多,崑山國小就已湧進大量物資。外縣市的救災人員尚未抵達災區前,各式各樣的食物、飲水、生活用品、裝備,早已在現場備齊。有些是政府老早備妥(災防制度規定),更多的是民眾源源不絕的捐獻。

緊鄰維冠大樓的後方,有一間開幕不到一個月的日式居酒屋。事發後的當天上午,老闆就開張營業了。但他開張並非趁機大發災難財,反而主動免費提供一切熱食、休息場所給搜救人員,同樣也是24小時無休。

「我們已經40多小時沒睡了,」災變後隔天,居酒屋的店家一邊端著熱食招待救援人員,一邊以釋懷口吻說:「就遇到(災害)了,沒辦法,就做我們能做的」。

周邊,還有一些小吃攤販,也趕抵現場。他們也不是為了賺災難錢,而是免費提供熱食給救難人員。在凜冽的寒冬中,因為災變,這些每日忙碌為三餐的民眾,放棄了賺錢的好機會,選擇和災民、救難人員站在一起,展現一個成熟公民社會的堅韌生命力。

來自台灣各界的志工團也發揮「一方有難,各方支援」的強大力量。

災變現場,無論是道教、佛教、基督教、獅子會,只要想得到、喊得出來的宗教團體或民間組織,都成為救災現場最強而有力的後勤支援力量。

一個晚上的指揮中心前,一位40多歲的男性家屬哭紅著眼,希望救難人員幫忙在瓦礫堆中,協尋他心愛的小孩、太太。焦慮、悲痛的心情,讓原本一家之主的他,情緒完全崩潰。他坐在指揮中心前的小椅凳上,垂著頭悲傷地痛哭著。一位現場的志工彎蹲在他身旁,沒講太多話,撫拍著他的背,陪他度過最艱困的時光。

面對災害,志工們發動組織、有效運作著;面對家屬,他們蹲下身,靜靜地安撫著;面對罹難者,他們與其同悲,為逝者祝禱著。這些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台灣志工群,擁有一種寧靜、安定且撫慰人心的神奇魔力,協助家屬、政府、救災人員,一同度過艱困的9天,相信未來他們也會繼續陪伴下去。

今年除夕夜,台南瀰漫著一股有別往年的不同氛圍。過去,只要到了凌晨,鞭炮聲必定響徹雲霄,以爆竹昭告天下,舊年已終、新年將至;今年災變之後,台南市民似乎培養出你我皆知的默契,刻意抑制年節的歡慶氣息,安安靜靜度過一個沒有鞭炮聲的除夕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