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世界】 城市咖啡館 ・ 世界暖暖蛇

友善列印版本

對旅人來說,一座城市的靈魂,其實很簡單,就是一間除了可以歇腳,還能有感覺、有味道的咖啡館而已。

旅行何嘗不就是一種台語所謂「去逃」的概念,或者就是一種「暖暖蛇」(亂亂走)的隨意漫遊行徑。在台南市民族路和國華街附近的普濟街裡,就有這麼一家「去逃」(tshit-thô)咖啡館兼「暖暖蛇」工作室(Café Flaneur),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享受躲在古都毫不起眼小巷弄間裡,卻能悠遊各國的視野和情懷。

「暖暖蛇」的頭家阿勇,有著多年從事國際志工經驗,他將走過歐洲和東南亞國家和城市的味道帶回到「暖暖蛇」,呈現在蒐集的沙罐、家俱、照片、書籍之間。他將「暖暖蛇」打造成一個交流旅行心情感觸、關注環保文化藝術與用心貼近在地人文的祕密基地。輔以台南米糕做成的「愛台丸」飯糰、特調的咖啡和泰式奶茶混合提拉米蘇,讓身處小小咖啡館的旅人,彷彿穿梭在不同城市空間。直到走出這棟舊屋改建的文青所在,再熟悉不過的台南廟宇文化和市集脈動喧嚷,才將人們帶回現實的世界。你怎能不愛這種感覺?

將鏡頭拉到美國紐約曼哈頓「上西區」(upper west side),這裡泛指中央公園西側從59街到125街左右的區域。在靠近阿姆斯特丹大道和西83街的Café Lalo,20多年前因為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一炮而紅。「上西區」人文薈萃,有博物館、音樂廳、戲劇院、著名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和茉莉亞音樂學院、各國料理餐廳、甚至獨特的「溜狗客」(dog walkers)文化。

《電子情書》裡女主角梅格萊恩(Meg Ryan)開的街角小書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不堪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經營的連鎖大型書店進逼,被迫關店,影射的就是商業利益入侵與捍衛在地社區人文之間的拉鋸,只不過結局是皆大歡喜的愛情劇。幾年前,當「星巴克」(Starbucks)大舉進駐「上西區」之際,一度也引發在地區民的抗議,認為破壞當地的人文氛圍。無論如何,在Café Lalo裡,躲開假日觀光客人潮的擁擠,找個清靜的weekday清晨,點杯咖啡和甜點,是值得品味「上西區」風情的美好時刻。

誰又能想像,在台南古早歷史的永樂市場二樓陰暗角落處,幾個月前點燃了光線,因為有了「祕氏咖啡」的進駐。市場一樓充斥著人聲鼎沸、大排長龍的台南美食小吃人潮,市場二樓住的是數十年來的老房客,陽台曬著衣物,牆角歐吉桑烤著魚膘,破舊傢俱、單車隨意擺放,樓梯間古樸老舊不堪。要上到二樓的「祕氏咖啡」,還得穿越一樓機車行的凌亂「家俬」,才能進到這個宛若香港電影《阿飛正傳》60年代的懷舊祕境。

「祕氏咖啡」老闆曾是木工,他親手打造咖啡館的幾扇門,綠色地磚、微氳黃燈和大紅窗簾衝突的色彩交織,刺激旅人的視覺感官,老闆面對面煮著咖啡,言談之間拉近與客人的距離。走廊上擺著搖椅,老闆說客人要坐外頭也可以,只是看見穿著「吊嘎啊」的歐吉桑悠然走過見怪不怪就好。這是一間會讓旅人陷入三度空間迷惑的咖啡館,但咖啡香又似讓時間定格在你想要自由選擇停止的時空。

講到咖啡,怎能不提巴黎左岸?其實幾次到巴黎,我總是選擇最不起眼、人也最少的咖啡館,坐在面向馬路的椅子上,發呆排遣寂寞也好、觀察浮世人生也罷,這就是左岸的自然氣息和深層底蘊。

位於左岸的聖日耳曼德佩區的「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曾經是巴黎文學和知識精英聚集地的聖地。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和沙特(Jean-Paul Sartre)等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和作家是固定顧客,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畢卡索(Pablo Picasso)也曾駐足此地。早年「雙叟」販賣來自中國的布料和絲綢,因此店內牆柱上還留有兩尊清朝人物木雕,坐位以大紅色呈現,洋溢著老派沈穩的歷史風格。

在「雙叟咖啡館」不遠處另一家「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也是遠近馳名。《花神咖啡館﹕啜飲巴黎的自由靈魂》作者克裡斯多弗‧布巴(Christophe Boubal)是這麼描述的:畢卡索曾把這裡的牆塗成藍色、沙特被戲稱為這裡的「廣告代理商」、周恩來成為總理後仍寄上香菸給這裡的侍者、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愛上這裡的三明治。

「雙叟」和「花神」都不再單純只是咖啡館,也供應餐點和昂貴酒飲,觀光客更是絡驛不絕,早已成為地標和一種左岸的精神象徵。你不必非得要來這裡,因為任何左岸咖啡館都代表著這股獨特的人文氛圍。

其實人文高尚與否或是草根在地文化並無好壞,只要城市咖啡館能夠讓在世界「暖暖蛇」的旅人們有一種回家或是安定的感覺,那就是至高無尚、永恆不懈的旅行自由。

關鍵字: 旅行台南咖啡現代化城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