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想想】還是等你考上再講!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的十二年國教將於2014年實施,但是,內容是什麼?制度是如何?相信,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我倒是知道,很多家長擔心的是,十二年國教推動了,那「我的小孩就不能念明星高中了」。

其實,落實高中社區化,老牌明星高中一樣是明星高中;但,卻可以產生更多的明星高中。以新學校為例,松山高中、大同高中、麗山高中的登記錄取分數在2008年已經高於景美女中;但是,景美女中在很多人心中依然是明星高中。這其實是一個好現象,因為有越來越多人願意選擇社區高中,放棄名校迷思。

假免試、真痛苦

對不少教改人士而言,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早已遠離410教育改革的真正精神,落入許多教改團體所言的孩子「假免試、真痛苦」情境,以及「明星學校合法化」、「菁英人材單一化」、「學習環境階級化」、「考試競爭全面化」,徹底違反國民教育公平、普遍原則。

對於現階段的九年一貫課程,許多教改成員也認為大致有幾個缺失。一、知識片段瑣碎,不符合時代需求。二、課程內容並非「一貫」,常有重複內容佔用教學時數,而且有些內容不符合該年齡層發展。三、新學習議題持續增加,造成課程教不完。四、齊頭式學習,並非因材施教。

既然九年一貫缺失如此,那就必須利用十二年國教具體修正,再增加因材施教與多元教育的元素。例如,高中職課程開放選修。當大學入學已不再依「類組」選材時,高中職課程就不應以「分組」思考,應滿足學生學習意願與多元發展。高二、高三選修課程,讓學生做好進入職場或大學前的準備,並且與個人生涯規劃連線。

然而,當制度真的往這方向前進時,大家能改變自己對教育的價值觀嗎?因為,無論教育制度或教育內容再怎麼好,台灣人如果無法先改革自己的教育價值觀,這個教育改革,還是失敗的。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我想,「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精準詮釋了台灣的教育問題。

台灣學生在分齡足球、三級棒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等等表現優異,但是長大以後呢?我們的足球還是沙漠,成棒以不輸給中國為原則,台灣教育也無法產出諾貝爾獎得主。若要用簡單幾個字來區別台灣與歐美日進步國家的教育哲學,我認為,就是「記憶力vs. 創造力」。台灣教育以及大人們的觀念,就只希望製造聽話的「秀才」,西方教育則是因材施教鼓勵「天才」。對很多台灣人而言,「乖乖聽話」,社會才會安定,國家才會進步;不然像西方動不動就罷工或抗議,連教授和大學生都挺罷工與抗議,台灣資方就無法壓低薪資,幫政府創造亮眼的經濟數據了!

再者,台灣中小學的授課時數驚人,連老師交辦的家庭作業內容也驚人;但是,這麼繁重的課程訓練,根本與學生未來的競爭力無關。

2009年,一群來自建國中學、新竹女中與武陵高中的外交部小尖兵拜訪澳洲學校。這些學生很羨慕澳洲中小學學生在九點至九點半才開始上課,而且下午兩、三點就下課了(很多西方國家皆然)。若我們比較一下台灣與澳洲中小學上課時數,台灣的時數實在嚇人,但台灣教育打造了怎樣的國民與競爭力呢?

曾經有家長團體呼籲修改上學時間表,比照西方國家九點或九點半上學;或者至少改到八點半才上學,讓家長可以和小孩共進早餐,家長也可在吃完早餐後送學生上學,家長再去上班。但這個呼籲,當然沒成功過;而且,一旦宣布實施,率先反對的,必然是過去念中小學時,討厭七點半前就得上學、下午四、五點才下課的家長們。

因此,成長過程中曾經在中小學時受害,但變成家長後,卻無法改變這個價值觀,繼續讓小孩受害,這就是台灣人。

或許,所謂「重視教育」是華人通病!?2008年底,澳洲新聞報導,雪梨一對華人父母希望小孩可以進入伯克翰精英學校(Baulkham Hills Selective High School)就讀,因此以兩千五百澳元賄賂該校教師,此事後來交由新南威爾斯州的廉政公署(ICAC)偵辦。而且,澳洲的華人非常熱中小孩的「補習」,所以華人雜誌盡是一堆補習廣告。只是,澳洲人不會這樣做,但華人卻在澳洲的教育制度玩這種遊戲。

華人的這種現象,終究只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198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興起一股「意識型態」廣告風潮,這類型廣告打動了年輕人驛動的心,也引發了社會共鳴。

其中有個廣告的對白
「我有話要講!」
「考上再講吧!」

這句廣告詞,其實到現在依然適用。

好啦!我知道多數台灣人還是希望教育出聽話又高分的秀才,不要桀驁不馴的天才。所以,各位小朋友,想講什麼,還是等你考上再講吧!反正,你爸媽的觀念又不會改變!

意識型態廣告:考上再講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