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空》:敲響示警的經濟大鐘

友善列印版本

二〇一六總統大選後,順應未來總統領導人的指示,我選擇謙卑地進電影院觀賞《大賣空》,藉此瞭解二〇〇七、〇八年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究竟所謂為何?

《大賣空》原著作者是麥克.路易士──他曾以另一著作《魔球》聞名於台灣,該書介紹大聯盟資本額小的運動家隊管理者,如何觀察球員的成績與數據,集結小咖球員並打造球隊的勝利方程式。同樣地,《大賣空》介紹四名金融業界的小咖如何觀察數據,讓數字說話,進而與貪婪且虛胖的美國房市及其背後的銀行經濟體系對尬。換言之,該書描述的小咖基金管理者,顛覆一般人的謬誤印象:「美國聯準會怎麼可能會讓房市崩盤呢?」相反地,這些小咖們認為美國房市一定會崩盤,因此與之對作,故稱之為大賣空。

同名電影《大賣空》入圍二〇一六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等獎項,自然有其可觀之處。電影開場著重在麥可‧貝瑞這名裝有義眼、只愛龜在自己的基金辦公室,把重金屬音樂開到最大聲,觀察經濟數字的管理者──原著說明因為他的兒子被檢測出患有亞斯伯格症,他才發現為何他總是與眾不同的原因。

麥可‧貝瑞是最先察覺房市數字有問題的先鋒者,然而,當他在二〇〇五年嘗試將所有資金投注這項他認為穩賺不賠的生意時,他的合夥者卻退縮了,並質疑也許,這次是數字出了差錯?是的,先知永遠是孤獨的。畢竟,一般人的投資迷思皆是怎麼可能跟聯準會作對,甚至對作。為此,麥可‧貝瑞只得使出殺手鐧,讓客戶無法抽出資金,以確保房市崩盤後的獲利果實。

另外,在其他三條角色的故事線上,影片呈現多頭馬車的敘事與剪輯,畢竟這是一部介紹金融風暴的影片,難免有些艱澀的專有名詞。然而,導演兼編劇之一的亞當‧麥凱,創意性地運用旁白與時下美國名人現身解說,以及插科打諢似地介紹擔保債權憑證(CDO),或是將合成CDO譬喻為本來賣不出去的爛魚肉,只要將之全部摻作伙丟進鍋內燉成海鮮湯,照樣賣得出去。最後把次級房貸譬喻為賭場內有人正在進行二十一點的對賭,場外人士又針對場內的賭局再對賭然後場外再對賭、再對賭……最後場內的賭局輸了,進而引發場外一連串的倒骨牌效應。最可怕的是,這些明顯的金融犯罪:販售房貸者、債券信用評等業者的縱容,以及政府監督的失能……最後居然沒有人需要付出應有的教訓,也不需要擔負任何實質上的法律責任,而是由美國政府出面紓困與解套。

行文至此,我們終於知道《大賣空》是隸屬災難片的類型電影,它攸關的是現實的人間災難,宛如鐵達尼號再一次撞上冰山。因此它具備紀錄片的顆粒與質地,此片彌足珍貴之處在於:這段歷史災難,如今很有可能正在重演中……片中提出的道德責任在於與整體經濟體系對作下的大賣空,最終縱然獲得了數倍利潤,但這真的能讓人快樂,或是幸福嗎?因為,經濟大崩壞之際,賣空者的獲利相對應是:一大群人無業,甚至無家可歸。難怪有些人說:他只做多,不做空。

《大賣空》更是一部恐怖片,它使觀眾不寒而慄,原來掌握金融體系的人士盡是些貪婪之輩,沒有人需要為那些失去家園、經濟破產的人付出代價與對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該片也點出了具體問題,若掌握金融體系的人士,只把數字當成是數字,而非把數據轉換成為一個個具體的人、活生生的人、有溫度的人。

那麼,類似的金融災難,未來仍然會層出不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