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想想】二次反政府示威 激情前後的現場觀察

友善列印版本

在11月14日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演變成流血衝突後,民主勞總又宣布在12月5日舉行第二次「民眾總崛起」抗議集會。集會舉行前,南韓社會氛圍可謂肅殺之極。(第一次反政府抗議與緣起,請見【首爾想想】南韓反政府示威,關鍵問題在哪裡?

由於當局將第一次示威定調為「暴力集會」,警方宣布不准許第二次集會的舉行,此舉引來工運界的反彈,指責警方和政府是在聯手打壓工會勢力,在有關第一次示威的爭議都尚未釐清前,就先預想第二次示威會有「暴動發生」,根本是在貼人標籤,已違反憲法保障的集會自由。

此間,警方認定民主勞總委員長韓尚均是「暴力示威」的「主謀」,計畫緝捕。韓於是躲身首爾的佛教據點曹溪寺,尋求庇護。

佛教曹溪宗除暫時提供韓尚均棲身之處,也答應出面調停,表示已同民主勞總努力促成二次集會和平舉行,希望政府能給民主勞總機會,卻一直沒能得到警方的正面答覆。

民主勞總則提起上訴,要求行政法院主持公道,並表示,就算警方未能批准,示威仍將照常舉行。這一段時間,政府與警方對上工運與宗教界,形成肅殺又詭譎的氣氛。不少人擔心,第二次示威可能會出現更激烈的衝突。

所幸,在集會的前兩天,行政法院迅速作出判決。法官表示:「就算民主勞總是舉辦一、二次民眾總崛起的主要勢力,也無法確信第二次集會就會過於激烈,更不能斷言會直接對公共安全秩序造成威脅。」

裁判內容更指出:「就警方所提交的證據,不足以判斷禁止集會通告的效力被中止後,會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因而宣判警方禁止第二次集會的行為屬不當,即刻允許二次集會舉行。

南韓行政法院的解釋,一定程度上認可了集會應該從「許可制」改為「報備制」的思維,堪稱運動史上的一大突破,也稍微緩解了一次到二次集會間,南韓社會的緊張氣氛。

到了週六午後,集會浩浩蕩蕩在首爾都心登場。這次的參與人數約為40000人,是第一次集會的一半,也少了激烈的對決氣氛。

這次,警方特別在地鐵站與主要幹道間開設通路,方便示威者與一般民眾順利通行,而且罕見地沒有設置路牆,阻擋示威者的去路;包括民主勞總與旗下各工會團體、各民間組織帶著旗子與標語一同抗議,並相互監督,避免「過激」情緒發生,造成場面失控。

示威者呼喊口號,要求政府中止勞動改革、撤除國編歷史課本,解除自由化與民營化政策、解決青年就業困難與擴大非正規職的問題。

在都心集結後,示威群眾列隊行進離市廳廣場有3.5公里距離的首爾大學醫院,為在上次集會中,遭水柱擊中而昏迷病危的農民白南基老先生祈福,過程中,警方與示威者間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示威出現了「採訪妨礙監視團」。由於上次的示威,包括KBS,還有多家小眾媒體、公民記者和外國特派員,身上掛有「PRESS」的臂帶,卻都遭到無差別的噴射水柱與催淚液,造成有人掛彩,引發新聞工作者的憤怒,全國媒體工會於是和韓國記者協會、電視記者聯合會及多個團體共組工作小組,在示威現場隨時監控。

「採訪妨礙監視團」的成員,身上印有英文字「PROTECON OF THE PRESS」(保護媒體記者)的螢光色背心,分散行走在示威現場各個角落,若發現有阻礙新聞工作者的採訪行徑時,工作員將接受申訴並全程記錄蒐證,透過網路社群上傳播,並在集會後協助受害記者採取法律途徑應對。

所幸,這次示威過程中,並沒有發生警察與記者間的衝突。但保守派的《朝鮮日報》、《東亞日報》所經營的電視台TV朝鮮與A頻道記者,屢遭示威民眾「嗆聲」要求離開。不少人認為,這兩家電視台過度偏袒執政黨,不斷醜化工運界與示威消息。

這次集會,許多人帶著面具走上街頭,目的是為抗議朴槿惠政府與執政的新世界黨將示威群眾與恐怖份子相連結,指責參加集會的人「蒙面」可能是要刻意製造爭端,危害國家安全,並醞釀將推動「禁止蒙面示威」。

但根據南韓蓋洛普公司於12月6日施測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60%的民眾支持禁止蒙面集會與暴力示威,反對者則只佔32%,顯示多數南韓民眾對集會安全仍感憂慮與不安。

第二次「民眾總崛起」和平落幕。但激情過後,許多地方值得檢視與省思。南韓主流媒體過分將集會相關報導,集中在「暴力與否」、「會不會引發衝突」的問題上,而忽略工運界反對政府主導推動勞動改革的訴求,這樣的輿論導向並無法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而接下來,民主勞總自身也將碰到難題。連續兩次示威集會,已能看出民意的疲倦感,就算同情勞工或對政府作為不表贊同,單靠在首都發動街頭抗爭,明顯無法獲得一般市民的持續支持。

在未拿出實質對策計畫,在野的新政治民主聯盟又陷入內鬥而支持率低迷的窘境下,面對朴槿惠政府與執政的新世界黨的輪珠砲攻勢,工運界現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民主勞總如何突破,恐怕還得持續傷腦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