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副手風雲:一個顯而易見和另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友善列印版本

2016年總統大選副手的選擇,到頭來竟和四年前有著2/3的類似,民進黨蘇嘉全的農舍事件換成了國民黨王如玄的軍宅,宋楚瑜的選擇還是很另類,從「萬磁王」林瑞雄成了同樣和神秘力量扯上關係的徐欣瑩。陳建仁的爆紅好像讓大家頗為驚訝,但如果你仔細想想,「大仁哥」受歡迎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對我來說,陳建仁讓我想起父親。如果專長是化學的老爸可以被歸類為科學家的話,那麼他無疑具有典型的科學家性格──鑽進實驗室就沒日沒夜,沒有結果出來就不想回家;因為相信科學,所以never say never,從不主觀的說什麼事絕對不可能;堅持作事的程序很重要;也不得不相信在成功之前必有無數次的失敗。

但他也不是實驗室裡的科學怪人,無論是政治或其他領域,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從來沒有強烈到不去接受別人的不同想法,也從來沒有因為任何原因忘掉人性面的存在。這樣子的溫暖和沈靜,好像沒有轉接到我的身上,而由弟弟承接了。

老爸和台灣許多角落裡的人一樣,他們是在某方面有專長的職人、達人,有主見但永遠和氣對待別人和面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私心算計。陳建仁看來是這樣的人,他在科學研究上非常有成就,他的官場紀錄、應對進退,都符合我們對台灣人的美麗想像。或許網友們形容得最好,他是「正常版的柯文哲」。

所以,陳建仁繼柯文哲之後(或許再加上某些第三勢力的候選人)再度反映出的,很可能是台灣人對傳統政治人物的不耐和撤守。「說實話、作實事」、誠懇面對這個社會的特質,縱然還在我們身邊那麼普遍的存在著,卻已經被台灣選民宣布在一般政治人物身上絕種,明明我們身邊有著那麼多令人心悅誠服的好人,政治圈裡卻遍尋不著。結果就是,即使政治確實是一項素人無法在短時間內上手的專業,選民再也不願意信任多數的傳統政治人。

當然,素人在進廚房之後也是有可能會改變的。更大膽一點的想,如果大仁哥再這麼受歡迎下去,「功高震主」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過陳建仁掀起的風潮,總還是被國民黨攪弄得缺乏內涵的2016年大選中一件值得令人開心的事。

提到另一點觀察,就有點笑不出來了。陳建仁的天主教信仰以及他的教廷「聖騎士」封號,加上民國黨與妙天禪師之間歷歷在目又不被道破的關係、該黨主席徐欣瑩聲稱妙天「治好腫瘤」的奇妙發言,使宗教味突然間成為揮之不去的大選報導焦點。

宗教信仰是人類生活一部份與憲法賦予國民的自由,台灣的宗教對立問題也不嚴重,但是在政治之中猛然捲起的宗教味,彷彿是加了太多辣椒的一碗麵,宗教在政治當中該有的佔比,不得不令人感到不安。

因為天主教而檢驗陳建仁對同性戀的看法,是正當而合理的,大幅報導原本該是花絮的「聖騎士」封號,甚至所有候選人穿上騎士裝去選委會進行登記,就很值得討論了,媒體和政黨是否思考過妥切性?就更別提,當一個政黨背後似乎由某個宗教團體主導或組織動員,難道不值得憂慮?

國家領導階層過於強調自己的信仰,是值得擔心的作為,我個人認為有「精神上違憲」的嫌疑,實際上領導人的信仰則無涉於他的作為──別忘了殺人如麻的蔣介石和蔣經國都是基督徒。我不認為陳建仁有錯,他的天主教信仰基本上是被媒體炒作出來的議題,民國黨的背景則很值得討論。

提「政教分離」,或許讓不少人感到太沈重、小題大作,但台灣民主也應該成熟到思考這個議題的時候了。正如同台灣人口在原本的漢民族、原住民族加入外籍配偶、中國配偶之後更加多元,促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種族關係,台灣各宗教之間的關係儘管相對和諧,現在不也應該是將它納入我們對憲法、政治社會制度想像的時刻?

政教分離這個名詞,據信是在1644年由神學家威廉斯(Roger Williams)發明,他的想法是為確保教會不受政治人物貪污和誤用,這個邏輯和後世對政教分離的想像──為了防止宗教干預政府──正好相反。它並未被明確的寫在美國憲法裡,而是被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在1802年以「打造一道政教分離之牆」的字眼寫在書信之中,導致美國至今仍在為政教分離原則爭辯不休。

美國究竟是不是個政教分離的國家?理論上是的。1791年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確保人民的宗教、言論與集會自由,在宗教部份載明國家不得確立國教或阻礙人民信教自由。後來大法官擴充解釋,美國憲法也不允許國家透過法律幫助某個或所有宗教、偏好某宗教或排斥某宗教。

第二任美國總統亞當斯(John Adams),在1797年的黎波里條約中為了讓穆斯林國家安心,特於第11條載明,美國不是一個基於基督教而建立的國家。一百多年後,出身天主教家庭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則被迫在競選期間聲明,當選後會依憲法施政,而非教宗律令,以安撫人心。但美國總統都要按著聖經宣誓的慣例,加上茶黨不時的挑戰這個原則,政教分離在美國還是爭論不止。

連老牌民主國家美國都吵成這樣,可見政教分離面對社會的實際情況有多麼複雜。但如果我們都同意黨政軍應退出媒體,相同的邏輯應該能導向我們對政教分離的支持。

不同的是,以往我們要擔心的,是國家對宗教的壓迫──國民黨在台曾先後迫害一貫道、錫安山教會和長老教會等組織,如今我們要擔心的是另一面向,宗教是否反過來影響、並涉入政治。在最近浮起的這波宗教風平息之後,台灣社會理應對此有更細緻的思考和作為。

作者